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浙南四县报业发行先驱——孔大盛派报处

2013-12-13 10:15| 发布者: 老张| 查看: 2080| 评论: 0

摘要: 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国内已是民主革命潮流与传统观念激烈冲突的年代,但平阳还是一个消息闭塞的偏僻地方。许多国内的新闻,传到当地已是明日黄花,更不用说是国际新闻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上 ...

    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国内已是民主革命潮流与传统观念激烈冲突的年代,但平阳还是一个消息闭塞的偏僻地方。许多国内的新闻,传到当地已是明日黄花,更不用说是国际新闻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上海《时事新报》报社工作的谢侠逊先生回乡时,与挚友孔昭清谈论时事新闻,并带来一些报刊分享,同时提及平阳报业发行尚缺,民众无法及时与外界沟通,同步跟上时代。两人智识相通,皆认为报业发行是开通民智,提倡文明风气的好事。孔昭清欣然同意在其住宅开办报刊发行代理处,于是,打出“孔大盛派报处”的招牌。1919年至1932年,“孔大盛派报处”先设在昆阳镇解放街(俗称南门街)98号、100号,1933年至1949年迁到(对面)解放街87号、89号、91号,也就是南门街百年药店——“回生堂”隔壁。

  “孔大盛派报处” 属家庭式经营,刚开始营业时,每日只零售20份《时事新报》,后逐改为按月固定订阅发行。随着社会形势快速发展,“孔大盛派报处”经销的报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报刊种类由原来单一的报社,陆续发展到20多家报社。不论是杭州、上海还是温州等地的报社,当时都是一律从水路(温瑞平塘河)轮船运送到县城北门埠头,再由家人领取,到家分拣后,送达订户手中或由家中小孩到街头叫卖。从上海、杭州运送邮寄到平阳大约需三至五天,但人们对能知道几天前发生的国家抑或世界的大事、社会新闻,已感到十分惊喜了。

  随着知识的畅通,社会各界人士对报纸有所重视,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民族的存亡,对报纸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报纸发行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计有《大公报》《文汇报》《东南日报》《浙瓯日报》《阵中日报》《前线日报》《展望》《浙江潮》等20余种报刊,其中包括平阳本土出版的《平报》,日发行量增加到600多份。发行范围也从县城扩展到全县以及泰顺和飞云江以南瑞安县部分地区(包括现在文成县城)。“孔大盛派报处”实际上成为瑞、平、文、泰四县的报刊发行所。送报、发报不再只是一家人操作了,还另外雇佣了员工。

  1921年,“孔大盛派报处”联合温州日新书局和平阳黄萃新书药局,发行了《新编音画字考》。《新编音画字考》是一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温州土话字典,对现今研究温州方言很有借鉴作用。此书分为四册,由平阳叶衡先生编纂,封面由温州大书法家池志征先生题字,平阳县教育家刘绍宽先生和开发南麂第一人的实业家王理孚先生为此书写了序言,印刷者为平阳的李顺泰和游义成石印局共同承担。此书在温州地区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可见“孔大盛派报处”当时的相当实力了。

  孔昭清于1936年夏去世后,“孔大盛派报处”事务就由其长子——孔凤梧继续经营,中间曾一度委托亲戚杨植生管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报刊种类和销售量大大下降,只有搬到丽水的《东南日报》《浙江日报》和温州本地的报刊继续发行。1945年10月,签订了“双十协定”,各地反对内战,要求和平、民主的气氛日益高涨,报刊日发行量随即增加到800多份。除了原有的种类以外,增加了《群众》《民主》《周刊》《新观察》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主办的刊物,还增加了由平阳老乡、新闻巨子马星野先生担任社长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等。这个时候,可谓是“孔大盛派报处”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可是好景不长,那些进步的报刊很快被国民党当局禁止了。

  “孔大盛派报处”每天都留几份报纸,张贴门口阅报栏上或放柜台上供人们翻阅。店堂时常聚集着一些买不起报刊的读者,他们或看报,或谈论,或发表意见和看法,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增加知识,提高人们对当时政府和社会的认识水平。

  “孔大盛派报处”是一个公共场所,人来人往很是热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是共产党在平阳县城的一个地下交通联络站。平阳县早期的共产党员如吴毓、吴信直、叶廷鹏等烈士以及解放后担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陈阜等,都在这里接头活动过,苍南县繁枝乡陈荣碧就是当时经常在这里往来的地下交通员。“孔大盛派报处”极力给予支持,精心替他们作掩护,以及提供食宿。孔昭清次子孔藜青与叶廷鹏、吴毓秘密交往,参加秘密活动。1936年春,特务方敏伪装进步人士,企图打入共产党内搞破坏活动,就是在这里被识破,智诱到根据地处决。1947年孔藜青因揭露国民党平阳县当局集体贪污工赈面粉案而被捕,最后在文成惨遭杀害。200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1938年2月,叶廷鹏在江南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在开展抗日宣传、募捐活动,并向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推荐、输送革命青年时,被国民党江南自卫会逮捕入狱,也是由“孔大盛派报处”出面营救。现在县档案馆还保存一份民国27年(1938)2月25日,由“孔大盛派报处”经理孔凤梧保释叶廷鹏的保结。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报刊由新华书店统一发行,“孔大盛派报处”始告结束。但它自1919年开创浙南四县报刊发行之先河以来,运作时间长达30年,为开拓浙南新闻文化以事业,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孔繁永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3 05:06 , Processed in 0.0405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