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歇脚亭

2013-12-18 12:16| 发布者: 老张| 查看: 1292| 评论: 0

摘要: 出平阳县城东门,沿着平瑞公路往北走约五百米远的西首路边,人们可以清晰地见到一座几年前重建的凉亭。亭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水泥浇成的平地,西首与隔河的昆二中寄宿部相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边的中、老年 ...

    出平阳县城东门,沿着平瑞公路往北走约五百米远的西首路边,人们可以清晰地见到一座几年前重建的凉亭。亭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水泥浇成的平地,西首与隔河的昆二中寄宿部相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边的中、老年妇女不约而同地聚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跳起了健身舞。随着伴奏的音乐和闪闪眨眼的灯光,她们流露出幸福、喜悦、和谐的笑容,直跳得汗流浃背,仍不觉倦意。

  说起这个亭,原是“歇脚亭”的遗址。歇脚亭历史悠久,何时始建已经失传。但我小时候(民国年代)常到过这里。那时,这是一座三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式的亭,坐东朝西安着。亭前临河,也可以从水路至亭前水埠到达。四周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春暖季节时,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随风舞动,带来一阵阵扑鼻的芳香,令坐在亭前木栏杆椅上休息的人们心旷神怡。

  为何称它为“歇脚亭”?民间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因为它建在田野间,农忙季节遇上暴风骤雨,正在附近田间劳作的农民兄弟们只得就近到亭中躲避一下;其二凡是县城东北方向的村民要进城只有通向校场头和纸蓬行一条小路,必须先绕过歇脚亭前经过。因此,肩挑、手拎重物的或年老体弱的行人感到费力时,也得在亭内坐一会,休息后再走。歇脚亭也就从此自然得名。

  又据民间传说,歇脚亭附近有一所校场,人称东门校场,是比武的场所。每逢大比之年,武士们闻讯如期而至,从各地骑马赶往此处。由于沿途一路风尘,不免双脚沾上泥土,按当时惯例,参试者务必在歇脚亭前的水埠头清洗毕双脚,然后换上新靴子才准备进入校场内应试,听说这样才能获得歇脚亭中堂内菩萨护佑,争得冠名,故又有人称之为“洗脚亭”。久而久之,因方言影响,含糊不清,有的人干脆叫它“四脚亭”!

  虽然说法不同,但均具有历史色彩的共同特点。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推移,平瑞路的开通,进城的附近乡镇农民兄弟们不再绕过歇脚亭这条原有乡间小道而过,渐渐地它不再被人们光顾而冷落,又因年久失修,乞丐轮番盘踞与寄宿,没有好好保护,任意摧残。年代久了,终于在风雨袭击与侵蚀下完全倒下去,成为一片废墟。

  如今一座在原址上重建起来的歇脚亭又重现在人们眼前,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快乐。每当我休闲漫步至此,不由勾起童年时的回忆。借此执笔写下此文作为人生的留念。

上一篇:古海塘之变迁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2 11:24 , Processed in 0.0351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