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坡南旧事

2013-11-9 23:16| 发布者: 老张| 查看: 1579| 评论: 0

摘要: 一 平阳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县城昆阳镇解放街通福门以南的凤凰山、九凰山之间地域,统称坡南。清代曾在此设坡南镇(亦称平阳镇),与横阳镇同隶县直属镇。民国30年(1941年) ...

    平阳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县城昆阳镇解放街通福门以南的凤凰山、九凰山之间地域,统称坡南。清代曾在此设坡南镇(亦称平阳镇),与横阳镇同隶县直属镇。民国30年(1941年),坡南镇撤销,归并昆阳(城关)镇。

    坡南这条古道,见证着平阳各个时期的盛衰变化,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各地过客,培育了坡南人从农、从工、从商、从军、从文等各路人才,是平阳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重要载体。乾隆《平阳县志》载“坡南街,在岭门下通儒林河头”。一个“通”字,并非就此而止,“通”下去一直到夹屿山。据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邑南大路告成碑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坡南石板路,“自县城南门至坡南夹屿桥约九百余丈”。 所以,整体地讲坡南街是从通福门到夹屿山塔下约2100米的一条通道。以前全是石板路面,1989年,除茶亭到通福门上坡一段仍为石板路面外,其余则改为水泥路面。

    坡南街的形成兴起时间,在史料上未见确切的年代记载,但先人们在坡南的活动还是留下一些可寻的痕迹。传说晋时葛洪在坡南岭门曾留有其足迹。南北朝时,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游迹及此,作有《游岭门山》诗。不仅这些,考古发现也可佐证。2003年坡南皇岙村土坑墓出土的青釉执壶、陶臼、陶磨、陶灶及锅甑盖,都是晚唐时期的文物。根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坡南街一带在唐代就有人生息繁衍。

    据《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所载,唐宋时温州古道,“自温州向南经瑞安、平阳,出分水关入福建霞浦至福州,是浙闽之间最早的通道”,坡南都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道。

    从这些痕迹和史料来看,坡南古道至少有近千年历史。

    清末民初,坡南街进入它的繁华时代。清代“设平阳镇于坡下”, 平阳县学堂创建在坡南汇头;民国期间,民国的法院、“三青团”、“平阳日报馆”、县警察局、县救济院等行政事务机关都设在坡南街,小学教员讲习所、县立初级中学也设址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平阳师范学校、东风中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阳分校、平阳武校都创办于坡南。因此也带来了人脉、物流。

    坡南街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平阳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州市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06年,坡南街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区。今年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街区。

    二

    坡南街的景物最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她被青山四面环拥,山上青草绿叶,每天重复着光合作用,为坡南街的人提供充足的生命之氧。四周山水汇集坡南汇头,再沿街顺河而流,成为坡南街的母亲河。最能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遗留在街上的各类建筑,如坡南河的十几座石板桥、沿街两侧的大户民居以及宫观寺庙等等。这些建筑遗存构成坡南街一道道美丽而颇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线,记载着坡南千百年来的人文轶事,传唱着坡南街动听的音符。

在坡南街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通福门、茶亭、县小、汇头殿、仕巷口、“师儒侍养”牌坊、南廓庙、南津亭、文明塔等。

    坡南街民居多大户。坡南过去是富庶之地,据清县令何子祥《浚坡南河记》:“予谓之曰:坡南富户颇多。”民间有“万全十八垟,江南十八堡,坡南十八宅”的说法。

    坡南,一条河贯穿南北,东首是凤凰山,东南首是虎尾山,西南首是雉鸡坪山,西首是九凰山,北首是寿桃山,东北首是乌龟山。整个坡南街在风景秀丽的群山怀拥之中,山水相映。在这样一条街上聚集十几二十户大户人家,应属情理之中。但到底是哪十八宅呢?由于年代不同,流传的讲法也各不相同。这“十八”可能是某朝的事,也可能是讨个吉利数;再说几朝几代下来,大户人家会有积累。所以现在数起来就不只是十八宅了。

目前还能看到部分老房子的宅子有学官太太宅、阮宅、项宅、吴宅、仕巷口陈宅、义利糖坊陈宅、古仓前郑宅、张春盛张宅、“大延堂”等等。

    坡南河上古石桥多。坡南街依河而建,沿街百姓枕河而居,坡南河两岸民众全靠河上的石板桥沟通交流。随着民居和人口的增加,河上的石板桥日益增多,久而久之,一座座古朴美观的石板桥成了坡南旧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受新罗山昆山之水分流,夹道岭门山水亦东西分注。至汇头,始合为一。南行至隘门,为桥,凡十有四,曰:聚星桥、永寿桥、紫云桥、凤仪桥、渡星桥、古仕巷桥、永宁桥、儒林一桥、古仓前桥、通德桥、永宁桥、治平桥、萃英桥、毓秀桥(在河头)。”这十四要桥中有永寿桥、渡星桥、古仓前桥、通德桥、萃英桥等五条桥的桥面水泥化,其余都保持石板桥面。其中聚星桥、紫云桥、儒林一桥、永宁桥、治平桥、毓秀桥桥两侧有字可辨,建造纪年明确,结构牢固,现仍在使用。位于坡南街现门牌号为92~96号的治平桥是坡南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南首桥面侧板上阴刻楷体“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夏九月戊朔初”字样。

出毓秀桥还有文昌桥(宕垟桥),以及兰宅桥、夹屿桥、飞龙桥、飞凤桥等等。

坡南街四周有很多宫庙寺观,如证真寺、东岳道观、新罗太子观、五福招财庙、东林禅院等,和谐相处了千百年。

    三

    商贸是街道繁荣的标志。坡南街在最盛时,沿街商铺一间接一间,居家旅游、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柴米油盐酱茶醋,样样不缺,涉及行业应有尽有。至今,一些年长的老人还时常念念不忘地唠叨起一些老字号商铺的名号,如金宝盛、张春盛、雕花印、回春堂、打锣巷、李同泰、习艺所、恒丰号南货店、九和酱坊、周大丰酿酒坊、义和店、大延堂等等,正是从这些传唱的名号和遗存的商铺建筑中,不难教人找到当年的繁华和热闹。

    四

    坡南街百姓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一些习惯和风俗。一年四季八节活动,像春节拜年、元宵节放花灯、二月二吃芥菜饭、清明吃绵菜馍糍(俗称“清明饼”或“清明馍糍”)、重五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裹粽吃、六月六晒霉、七夕就是农历七月初七吃“巧食”等等,她与温州其它地方有类同,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寿诞,这一天人们纷纷到坡南街东岳观参拜祈求,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东岳大帝为道教神名,是执掌人间赏罚和生死大事的泰山之神。东岳即山东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子、神灵之府也。秦汉以前,因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人与人相通之圣地,对其极为崇拜与敬畏。所以,帝王登基,必亲临泰山封禅告天。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很高,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各地信众皆汇集坡南东岳观举行盛大庆典活动。

    又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有“七月半鬼门关大放”之说,故俗称“鬼节”。坡南街的百姓除了在社庙道观做普利道场外,还家家粢九层糕,据说非用九层糕祭不可,并在厅堂设筵,烧金银纸祭祖。粢九层糕,要用“陈秋米”,即上年的早稻米。把米淘洗干净后放木桶里浸泡一昼夜,然后水磨成浆,加八角、槐花、小苏打、精盐等配料,将米浆调匀。然后舀进竹屉蒸笼,放在大锅中,用柴爿火烧。蒸一层熟了加一层,一直加到九层,故名九层糕。冷却后,金黄黄香馥馥不软不硬,糯糯的,按一下很有弹性便成了。吃的时候,要用稍粗点的缝衣纱线切开九层糕,用刀反而切不开。

    坡南汇头殿供奉有新罗太子,每年农历九月十一日是新罗太子爷的寿诞,这日,周围的信众都来参拜。从前,谁家儿子出生,头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都会到汇头殿点上一整天的菜油灯。若是生女儿,也要点半天。

    五

    平阳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坡南,作为古时平阳的重要集市地,千百年来出过不少文人举子。如宋代蔡元康、陈彦才,元代宋士荣、宋允恒、谢泰来,明代汤宗、吴致文、陈奎、陈宣、叶衡、鲍辉、蔡立身、吴宝秀、郑思恭,近现代杨玉生、林志松、张和光、马诚起、傅启东、游寿澄等都是坡南本土人,当年他们都为家为国作出贡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5 03:47 , Processed in 1.2500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