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建县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原名始阳,旋改横阳,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东晋元帝大兴年间(318~321),著名学者郭璞为温州城选址后,又来到平阳卜地筑城。城周一里,面对昆山(东山),取名昆阳。 葛翁行后 遂号仙山 郭璞之后,据《温州医药志》记载,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曾揽胜至平阳,修炼于东山。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咸和年间,他听闻交趾地产丹砂,率子侄南行。其间途经平阳,遂在东山修炼。后离平继续南行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最后卒于兴宁元年(363),享年81岁。葛洪炼丹后,平阳东山改称仙坛山,仙坛山亦从此被誉为仙境名胜之地。 明隆庆《平阳县志》记载:“仙坛在东郭,上有平石,方十余丈,相传葛洪炼丹于此”。清乾隆《平阳县志》记载:“永嘉志云:横阳仙坛山顶有平石,方十余丈,名仙坛。旁有竹林,风来成韵,垂扫坛上,名扫坛竹。”据说民国时,此山上计有景点43处,后渐毁坏乃至于湮灭。 故老相传,仙坛山上留有葛洪遗迹。旧志载:仙坛山,山顶有石,上有足痕,深寸许。葛洪炼丹处,有葛洪仙丹灶、石床、小岩栖,还有巾子岩。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邑令徐似道凿径以便登眺。徐似道,字渊子,号竹隐,浙江黄岩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十六年(1189)任平阳县令。少负才名,受知于范成大。官至秘书少监,终朝散大夫、提点江西刑狱,以廉洁有才干闻名于时。任江西提刑时著《检验尸格》,系我国首部司法验尸技术专著。明天启年间(1621~1627),里人吕仲璞建石门于山麓,题曰“仙径”。山上还有迎仙庵、葛泉亭、怀仙亭等。山顶有丹井,又有葛溪发源于此,流向山下。山麓有围井一口,名曰葛溪井。民国年间,平阳名士黄梅僧在井上方摩岩题刻“葛溪”二字。黄梅僧(1872~1945),名光,字梅僧,平阳近代著名诗人,世居东门仙里。民国元年,当选县教育学会会长,辑有《仙坛山志》稿。建有黄庄,引葛溪水入墅,建枕山楼和双溪草堂。 文人雅士 吟咏不绝 宋邑令陈容曾作《登仙坛山》诗云:“作尹已三月,何曾事登临?青山似两翼,环我诗书林。松厅鸾鹤姿,暇日来搜寻。福仙共徘徊,梯磴东山岑。”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生卒年不详。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知平阳县,官至朝散大夫。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宝佑年间(1253~1258)名重一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巽水成雾。传世作品《霖雨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墨龙图》卷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云龙图》轴更是存世真迹巨幅杰作,绢本墨笔,纵201.5厘米,横130.5厘米,藏广东省博物。 此前,叶适亦作《仙坛》诗:“堂堂人物地行仙,句漏丹砂信有缘。弹压松篁知暂尔,未应谢屐久林泉。”宋瑞安陈则翁《春游仙坛,就简曹许山、林五峰 清代平阳诗人张綦毋《船屯渔唱》吟:“仙坛寺下水潺潺,黄叶疏林向夕熏。杯酒欲谈王道父,后山何处是荒坟?”诗中提到的王道父,即南宋乡贤王自中(1132~1199)。王自中,字道甫(一作道父),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至信州知州。回乡后,居县城坊郭桔庄,自号厚轩居士。他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著有《孙子新略前后序》《历代年纪》《王政纪原》《厚轩集》等。60岁时病逝,因爱仙坛山景色佳丽,葬于仙坛山北。其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宋史·王自中传》说他“自立崖岸,由是忤世”。 宋元以后,仙坛名声大振,文人雅士吟咏不绝。宋末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葛坛即事》诗云:“半壑松声识稚川,携琴曾此写风泉。日乌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鲜。世事荣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下方城郭尘如海,输与山中枕石眠。”清康熙年间(1661—1722),谢青杨《仙坛篁韵》云:“白云招我来,上方得小憩。闻根此暂清,远隔人间世。更陟仙山顶,方石平于地。其傍修竹多,风枝自摇曳。” 寺以山名 山因寺著 山麓原有仙坛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是浙南仙坛派祖庭,属天台宗。懿宗在位14年,广建佛寺,大造佛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是佛家的“陀罗尼经咒”。以此算来,这仙坛寺已有1100多年历史。《平阳县志》称:古寺在元明清时年代虽有修缮,但无可考,最近为清宣统二年(1909)和民国五年(1916)僧显宗增修。宣统末年除夕,仙坛东楼基址的怀葛楼毁于火灾。乡绅黄梅僧、姜啸樵出面规复重建。岁月沧桑,仙坛寺年久失修,一度衰落不振,后被画蛋厂借用生产,继而被征用办师范学校与平阳技校,仙坛寺因此面目全非。于是原仙坛山的胜景不再,令世人惋惜不已! 上世纪90年代,经批准在原址左侧马鞍山麓异地重建仙坛寺。1991年2月破土动工,占地十余亩。历经13个春秋风风雨雨,终于在2003年冬圆满建成。一座三进二厢计三十余间的新仙坛寺,巍峨耸立在世人面前,恢复了千年古刹风姿,重放出名山神彩。 从山下沿石阶拾级而上,至新寺门外的,是一条长2米、宽30公分的条石砌成的七十二踏步。其间每逢第拾步,即是刻有莲花图案的莲花踏步,号称莲花步。山门外可清晰看见两副楹联。一曰“仙炼金丹成九转,坛施法雨通三千”,另一曰“醒世智灯照明三戒,慈航觉海普度众生”。横批是金光闪闪的“仙坛禅寺”四个大字。 穿过大门,走入天王殿,四大天王分立两边。中堂神龛上安然端坐着一尊弥勒佛,笑口常开。走近细看,佛身披着龙袍,令人不解其意。寺僧称:“历史上有一位帝王曾逃难至此神龛下,被弥勒佛护佑救驾,避过叛军追杀之一劫,幸免于难。因保驾有功,奉旨敕封,并钦赐龙袍一件,以资赏功。”这是全国各地寺院中罕见的独特奇观。天王殿左右首有钟楼、鼓楼各一座。每逢初一与十五,晨钟均会响彻山麓。这铜钟经历过文革考验,后在文物部门全力保护下,才完璧归赵。 二进为大雄宝殿,五开间,高16.5米。殿门上方悬挂着著名书法 三进为五间观音阁《大悲楼》,高12米。左右边亦为厢房。观音阁右侧山嵌上建有塔和凉亭各一座,周围遍植花草,犹如小公园,可供游客们休闲和小憩。 新仙坛寺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四周树木成荫,松苍竹翠,花卉盛开,鸟语花香。溪涧流水潺潺,风光秀丽,犹如仙境一般。既保持了古建筑风貌,又融入了时代潮流的宏伟气魄。重建后的平阳仙坛寺,继承了原寺的悠久历史和千年神韵,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祝愿它万古流芳。 |
|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GMT+8, 2025-7-13 17:29 , Processed in 0.2119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