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了你,永嘉太守!!
-- 集权时代,主政者实在是太重要
文:光明人家 2012-03-29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五毛,也不是马屁精,只是就事论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要一个主政者对地方做出政绩和重大贡献,就要感谢和赞扬他,虽然这一切是他应该做的本绩工作,也理所应当去做,但是比起一些庸官,有政绩个性的官员应该为平民所赞扬。集权时代,地方主政者实在是太重要,呵呵,我们手里没有选票,也只能用脚投票,躲在远处观望却也可以用笔写纸票的。
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其解释就是说任何一个团体(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领导要是没有水平蠢货一个,那么这个团体肯定不会出色的;要是这个团体的领导很厉害,很有水平,那么这个团体肯定是出色的。这句话与外国谚语:“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等待近半年后,因一场空前的民间债务危机催生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落地。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此次金融改革有12项主要任务,温州市将成立协调小组和若干工作推进组,并制订出台实施方案。 这是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后,国家给予浙江的又一大支持政策。特别是对于温州而言,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方案涉及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十二项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以及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等创新内容。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去年10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温调研期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希望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隐藏在“地下”的数千亿民资早日实现“阳光化”。“从1980年10月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开始,温州金融改革已经走过32年了。”参与方案申报的有关人员不无感慨。早在2002年,温州就曾确立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较之10年前,此次设立试验区,有着更深的改革内涵。
温州成为金融改革实验区,充分说明了前段时间温州书记的关于“温州的问题就是全国的问题”的观点的正确性,国家对温州的金融业无比重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温州再一次面临以制度创新获得先发优势的机会,敢于天下先的温州人必能有所斩获。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现任永嘉太守,以前十年都拿不下,如今瓜熟蒂落,花开温州,这就是温州人说的有“水平”,对温州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陈太守曾说过,一个地方,落后不可怕,有差距、有不足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差距而不自知,自我感觉良好,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步走向沉沦。浙江省里有专家对浙江模式进行反思,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反思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进入高级阶段以后,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无为和体制机制创新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导致温州发展在全国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陈太守说,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内生动力不足。温州的干部聪明、正直、善良、忠诚、热情、好客、大方,但也存在进取心不足、比较封闭安守等问题。如在向省级机关部门申请某一事项时,报告送到部门厅局里面以后就不管了,坐等上面审批,不会去催,不给不要、不哭不闹,往往可能等上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到北京部委办公关的就更少。所以,干部队伍整体相对比较封闭,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不强。另一方面是与外面的交往不够。傻子过年看隔壁,要发展就得主动与人家交流、虚心向人家学习。但温州东面是太平洋,南面、西面、北面都是和温州差不多甚至还要落后的地区,再加上交通不便,温州与杭甬、与上海、苏州这些先进地区的交流就很少。是啊,这些年,温州确实落后了很多。
陈太守自己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温州的发展,他多次上京与国家有关部门拜访,接洽、游说,为发展温州不遗馀力,身体力行,为温州官员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可以找找看看,这样的官员,温州有几个?如今“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落实。可见,社会关系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最后,陈太守曾说,不发展温州,我们就对不起温州的列祖列宗,令人动容!!I服了you,永嘉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