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上网看了一下自己的话费清单,发现有一个“校讯通月费9元”,好奇的我上网一查,这小小的9元还真有猫腻。原来这校讯通就是我每天收到孩子学校的短信用的,有上学孩子的家长们也许都知道。这样算来,移动仅在这一项上就收入不菲,一个家长9元,一般一个学生两个家长收短信那就是18元,一年就是12*18=216,这个短信也太贵了点吧。下面转载了一篇帖子,说的十分透彻:
提案:《移动部门应该对校讯通实施分级收费制度》 据了解,目前移动公司在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开通校讯通,说是为了方便校园方联系家长,有事通过校讯通短信通知家长,费用由家长承担,由移动公司从家长手机资费中直接扣缴。收费标准为每位学生家长月费9元。 按理,手机用户每发一条短信的费用每条只需0.1元,9元可发90条,平均每天可发3条,而批量发短信费用每条只需0.05元,那么9元就可发180条,平均每天可发6条。据调查了解,家长们没有收到那么多的短信,学校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那么多短信发给家长。 移动公司这样收费值得商榷。移动公司本来比别的几家同行业公司口碑要好。这样一来,岂不是自毁了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我认为:这样答复不合理,是搭车多收费还声称自己有理。 1) 我们家长没有说校讯通不好,我们也希望能及时收到学校的短信通知,更不可能不在学校班级统一发放的回执单签字,不签字,万一没有学校的信息,哪个家长安心?? 但是,你不能借口我们是自愿签字的就乘机搭车多收费。 2) 我们反对的是:借助校讯通,搭车多收费!因为,经过我的了解,我们绝大部分家长就只需要接受学校短信的功能。 A:移动声称校讯通具有“教育资源共享”功能,其实我们家长平时根本不需要借助校讯通得到什么“教育资源共享”功能(事实上也没什么学校这样搞)。 B:移动声称还有“一键亲情电话”功能:学生可以利用平安卡在校讯通电话机上拨打预先储存的3个亲情号码。拨打方式非常简单,只要按数字键“1”“2”“3”键即可拨打亲情号码,一个月可拨打60分钟。事实上,按照我的调查打这个电话的孩子,天天打的比率很少;孩子们平均一个月根本没有拨打60分钟(学校里也没这么多的公共电话机供孩子们打,如果大家都打这么长的电话,你自己算算:一个安阳中学近3000学生需要多少台电话机?在学校一个月22天,那么每天需要打123个小时的电话,孩子们一下课就跑去打电话,排队大概需要100米以上,如果不排队,那么学校需要安装上百的电话机?这难道不可笑吗?孩子们能把打电话当成课余的娱乐活动吗?) C:移动声称还有“校园平安考勤”功能:学生进出校园只要在学校的刷卡机上刷卡。按照我的调查,孩子们进出校园在学校的刷卡机上刷卡的比率也不高,如果都刷卡,一个安阳中学上学放学也需要排队上百米,那场面可是“相当的壮观”! D:移动声称还有“家长同时也可以回复短信到教师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功能。按照我的调查,我们家长绝大多数是借助自己手机直接和老师的手机联系的,不会借助校讯通平台,因为大家对其不了解。 所以,移动方面开发这么多校讯通功能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对广大家长和孩子来说,基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功能,9元钱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发挥,就是浪费。 所以,我建议:移动部门应该对校讯通收费实施分级制度,按照家长需要,分成比如3元、6元、9元的级别。比如大多数家长,就只需要能接受到学校的短信,大概一个月也才20来条,外加给孩子一个月不超过半小时的通话时间,你移动根据实际定个价格,好吗? 我们不能接受变相的垄断和强制收费。 (提案上没有的附加文字:如果实施分级收费,我们普通百姓没意见的。你移动甚至还可以针对富翁的孩子推出月费一万的功能:比如可以炒股、可以游戏、可以直播明星花边新闻、可以和月球上的嫦娥互发短信......“真正实现物有所值”。顺便开个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