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61|回复: 28

落叶归根,黄公望晚年回到了平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狼 于 2011-11-23 21:34 编辑

     目前已发现的留传于世的黄公望画作真迹共有二十九幅。其中二幅的款署有平阳黄公望字迹,署名时间大都是在黄公望八十岁左右,此时他在当世名气已非常大。又因他是道士,常年云游在外,居无定所,因此当时关于黄公望是哪里人就众说纷纭。估计黄公望在当时对此应是有所耳闻,那么怎样才能说清楚自已到底是哪儿人?作为画家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自已的画作上署名时写上籍贯地平阳二字。当黄公望数次在他自已画作上署名时写上平阳两字。那么我们还需争议他是哪儿人吗?我认为如果再争下去,已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争论者的智商有与没有的问题。

    称黄公望为温州平阳人是不错的,但黄公望本是平阳黄氏子,或过继平阳黄氏作养子,以及有无在平阳生活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黄公望是否原是陆氏子问题。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持常熟陆姓出继永嘉黄姓之说。陶宗仪元末曾侨寓松江泗泾南村,并和黄公望成了忘年交。至正四年(1344),时年76岁的黄公望还为未满30岁的陶宗仪创作了《南村草堂图》。事见清人梁章鉅《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卷第十三《画三》。黄公望为这位老弟谈了自己的身世是完全可能的。所以陶宗仪记述应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到了清初,自《录鬼簿》曹楝亭刊本开始,把陶氏说法添枝接叶,就逐渐离谱了。曹楝亭刊本说黄公望本姑苏陆姓,名坚,“髫龀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清钱陆灿《常熟县志》又把黄公望的继父黄公说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称黄公望:
本陆氏子,少丧父母,贫无依,永嘉黄氏老无子,居于邑之小山,见公望姿秀,异之,乞以为嗣,公望依焉,因用其姓。
但据黄公望晚年仍坚持自称“平阳黄公望”,并且不顾年老体迈,返回浙东老家事实来看,称其养父收养黄公望时,已经90多岁,黄公望在常熟小山长大,实也是臆测之辞。
黄公望有无在温州平阳生活过的问题,以前由于没有发现同时代人的记载而被置疑。宋代平阳黄氏属于望族,外出为官或经商者为数甚多。无论黄公望出生何地,均应在温州平阳生活过。雍正《浙江通志》就是如此记载,该志卷一百九十五《寓贤下》称黄公望“世居常熟,后寓永嘉”。其实,元明间刘崧《槎翁诗集》(四库全书本)卷三《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已明确记载黄公望晚年时曾从松江回到浙东老家,其画作也深受雁荡山水的影响。其诗云:
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
天低江迥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
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
松江先生旧知已,眼明为写秋江姿。
重坡欹岸东南远,本末参差见层巘。
苍浦遥连楚泽深,石林尽带吴堤转。
是时先生从此归,把钓欲拂云中矶。
长风过雨蒲苇净,水色淡拖沾人衣。
只今又作筠州[1]客,惆怅松江渺云隔。
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
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
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
平生一笔不轻许,傲睨王侯笑尘土。
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
      君不闻功名利达能几何,长安离别日日多。
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风波。
刘崧(或作刘嵩),原名楚,字子高,号槎翁。刘崧生于1321年,比黄公望少52岁,但仍有与晚年黄公望交往的机会。上录刘氏题送别图诗是研究黄公望生平很重要的文献,惜其至今尚未为黄公望研究者所注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读,可以得到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尽管黄公望居无定所,漂泊流离,但在亲友们看来,他仍然是“浙东老人黄大痴”,这显然与黄氏自署“平阳黄公望”一致的。黄公望曾长年在常熟、松江、杭州、富阳一带生活,但这只是他的寓居地,即使到了白发似雪的晚年,他仍然不忘浙东山水,“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雁荡山在温州境内,南雁荡山在今平阳境内,北雁荡山在今乐清境内。洪崖在温州境内的大罗山。大罗山北临瓯江、东临温州湾,为道教第二十六福地,与雁荡、天台同为浙东南名山。旧时这里有天台往南雁荡山的重要通道。
第二,黄公望离别寓居地松江后,“是时先生从此归”。“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正确地记述了黄公望从松江回到平阳必经天台的路径。
第三,离开寓居多年的松江,欲回日夜思念的故乡,黄公望选择作画来告别。那么,以什么的画面最为合适呢?最合适的还是告知自己将要回去的故乡山水。“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天低江迥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正是黄公望在《松江送别图》中为松江亲友写绘的浙东雁荡山水。“重坡欹岸东南远,本末参差见层巘”,恰好蕴含着黄公望故乡(雁荡、平阳)相对于松江的地理方位。
第四,“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表达了诗作者思忆黄大痴的情结,并希冀从《松江送别图》中搜寻黄氏踪迹。“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或许即影射黄公望在故乡平阳的居所。
宋元间平阳黄氏大族主要聚居在松山、龟山、凤山。松山在今苍南县桥墩镇,龟山在今苍南县宜山镇。元代平阳有两凤山。一是钱仓凤山,一是县城坡南凤山,两处凤山都有黄姓聚居地。
钱仓,原作前仓,北宋时就被列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凤山是钱仓的地理标识,明人曾编有《平阳前仓凤山志》1卷[2]。在县城南二十五里,下临钱仓江。绵亘数里,山形如山东之邹峄,平顶多巨石,颜色黝黑。相传石罅开有钱流出,后塞。上有凤凰岩,下有凤雏石。东有黄石公洞。洞内岩壑幽邃,石级萦纡,中有小桥流水,止处可观东海,曰山海奇观。相传宋元间邑人黄本英栖隐处。复上至山巅,有石方平如砥,曰挟仙台,可望海,亦曰望海坛。凤山西南麓梅浦,宋代为黄族聚居地,著名抗金名将黄友就出生在这里。
县城坡南西北有凰山(九凰山、昆山),东南有凤山,凤山之南为龙山(其上有平塔)。宋元明清的平阳学宫均在坡南凤山山麓。故学宫前竖有两座大石坊,坊额分别大书“腾蛟”(蛟者蛟龙也)、“起凤”。南宋后期至元代,凤山山麓也有黄族聚居地。嘉定十三年(1220),平阳黄姓一举考中11名武进士,其中就有坡南黄族人。
综上所述,黄公望在平阳生活的具体情况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黄公望为浙江平阳人是可以确定的。


[1] 江西高安县,

[2] 参见洪焕椿编著:《浙江方志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23: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08: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3: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漂泊老人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以为平阳只出贪官,却原来也出文武双全的大才子。
又忘了声明这也是马屁贴,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到,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可能不少平阳(包括苍南)人还不知道,根据浙江省及温州市文史专家研究,多部史料记载显示,黄公望原来是平阳钱仓人。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说他是平阳人,是有依据的。温州市政协文史专家张声和说,他收藏了一本书,书中有一幅插页就是黄公望的《山居图》,画的右上角有黄公望自题的落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八秩有一。”连黄公望自己在画中也题字说是平阳人,可见,这个是不会错的。

    另外,黄公望的名与字里也有是平阳人的依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说他是“出继永嘉(温州)黄氏时,父年已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名字焉’。”黄公望将“黄公望子”作为自己永久的名,将“子久”作为自己的字,还在画上署以“平阳黄公望”,真可谓是对养育他的平阳养父极为尊重,对平阳尤其钟爱。

    历史事件(人物)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并不是在于事件的发生经过,而是在于历史事件(人物)被后人怎么记载。但是后人怎么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才算真实公正??这才是引起后人争论关键点!比如诸葛亮到底是河南南阳人还是湖北襄樊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甚至对于刘基(伯温)是文成人还是青田人都令人头疼!!当然,从现代眼光来看,这些历史人物的地域归宿背后已经不再单纯是一场学术之争,而是变成了一种地域利益之争!!然而,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是后人的一份责任!!

    根据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中国哲学研究所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林孝暸先生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黄公望原来是平阳钱仓人。下面是林教授的论文观点:

  黄公望(1269-约1362),字子久,号“大痴”、“一峰”、“井西老人”,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被尊为元四家之首。关于黄公望的籍贯,历史文献各不相同,林孝暸先生论文以黄公望本人说法为基本依据,认为黄公望应是浙江平阳人。
  一、

  历史文献关于黄公望籍贯的记载,有多种说法。据笔者所见材料,分别有平阳、杭州、松江、常熟、富阳、衢州、徽州、莆田、永嘉等说法。平阳之外几说大致如下:
  1、杭州说
  元明间常州人王逢(1310-1388)认为黄公望是“杭人”。王逢在《题黄大痴山水》诗中写道,“十年不见黄大痴”、“大痴与我忘年交”(《梧溪集》卷四)。据此,王逢应该是黄公望晚年相知朋友。在《题黄大痴山水》诗小序中,王逢说:
  大痴名公望,字子久,杭人。尝掾中台察院,会张闾平章被诬,累之,得不死,遂入道云。
  2、松江说
  较早见于元钟嗣成《录鬼簿》,其中记载:
  黄子久,名公望,松江人。先充浙西宪吏。后在京,为权豪所中,改号一峰,以卜术闲居,弃人间事,易姓名为苦行,号净墅,又号大痴。
       钟嗣成自称古汴(今河南开封)人,实寓居杭州。该书作者自序作于至顺元年(1330),但书中纪事,有涉及元统二年(1334)与至正五年(1345)的,可见其书随时增订,非成于一时。《录鬼簿》有不同版本,上述引文是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用明写本周礼居传抄本整理的本子。到了清初,曹楝亭刊本《录鬼簿》则改作姑苏琴川人了:
  黄公望字子久,乃陆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苏琴川子游巷居。髻龀时,螟岭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年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先充浙西宪令,以事论经理田粮获直,后在京为权豪所中。改号一峰,原居松江,以卜术闲居。目今弃人间事,易姓名为苦行净竖,又号大痴翁。
  3、衢州说
  元人夏文彦《图绘宝鉴》记称: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别号大痴,浙江衢州人。生而神童,科通三教,善山水。居富春,领略江山钓滩之概,性颇豪放,袖携纸笔,凡遇景物,彻即模记。后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
  夏文彦是元代末年绘画鉴藏和史论家,湖州吴兴人,居松江,约生于1312-1313,卒于1367-1370。《图绘宝鉴》约成书于至正五年(1345),当时黄公望正在苏杭松江一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夏氏在这里不说黄公望是常熟人或松江人,只是说他后来居常熟。还有,这里说黄公望“生而神童”,这比其他文献通常所说“幼习神童科”显然要准确。因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罢免童子科时,黄公望尚未出生;直至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始举童子科”时,黄公望又已经是31岁了。但《图绘宝鉴》有多种版本,四库全书本作“黄公望……平江常熟人,幼习神童科”,恐是后人臆测之辞。
  4、常熟说
  较早者有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1316-?)《辍耕录》(四库全书本,卷八)所记:
  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强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
  此后,明苏州人王鏊、祝允明等参与编修的《姑苏志》(卷五十六),吴稚登(1535-1612)《吴郡丹青志》,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均持常熟说。清雍正《江南通志》(卷一百八十六),钱陆灿《常熟县志》承袭此说。
  常熟说也是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之一。如崔卫在《中国名画家全集》中说,“黄公望……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另外,陈高华在《元代画家史料汇编》亦认为,“黄公望……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5、永嘉说
  陶宗仪《辍耕录》已有黄公望,“本姓陆”,“继永嘉黄氏”之说。《江南通志·隐逸》(卷一百六十八)也说:
  黄公望,号大痴道人。本常熟陆氏,少丧父母依永嘉黄氏,遂因其姓。
  2004年出版的《浙江省书画志》第一编《书画家》称:“黄公望(1269-1358)……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约十岁时父母丧亡,过继永嘉(今温州)黄乐为嗣。”
  6、富阳或徽州人说
  《明一统志》(1461年成书)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也持富阳说。明万历陈善《杭州府志》又增加“徽州人”的说法:   
  黄公望,富阳人,或曰徽州人。聪敏通百人说,尤工山水,运思落笔,气韵流动,画家有极力不能追者,每拟其为仙人,得其片纸皆宝之。
  7、莆田说
  《大清一统志》(乾隆间编成)卷五十九:“黄公望,字子久,莆田人。”乾隆《娄县志》卷三十:“黄公望,字子久。相传莆田巨族,一云常熟陆神童之弟。”
  黄公望青年充吏,中年入道,一生浪迹江湖,即使是同时代人,有时也难以讲清他的籍贯,又由于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松江、常熟、富阳等地,所以元明间就有杭州、松江、常熟、富阳等说,不足为奇。至于衢州、徽州、莆田诸说,恐怕也只是传闻而已。
  二、
  确认籍贯的最可靠方法,应以当事人自己说法为妥。现在的问题是,上述种种说法,并没有为黄公望自己所认可。黄公望留下的墨迹则坚称自己是平阳人。查检现存的历史文献,黄公望题识署名中,凡是有表明籍贯的,除与王渊合作的《东山小隐》署名“吴门黄公望”外,其余均署名“平阳黄公望”。
  其一,明万历间常熟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四库全书本)卷十四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
  其二,清初浙江仁和姚际恒《家藏书画记》卷上:“又《观瀑图》取境幽冷,用意深微,笔墨之痕俱化,上书‘平阳黄公望写于云间客舍。’”
  其三,清广东南海孔广镛、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卷三载黄公望《华顶天池图轴》的自识为:“至正九年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
  其四,现藏南京博物馆的《水阁清幽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
  其五,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江山幽兴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这幅画27厘米× 360.3厘米,是其现存遗作中仅次于《富春山居图》的长卷。
  据此,笔者认定黄公望是平阳人。书画作品传世方式与文章不同,文章传世主要凭借抄本、刻本,书画作品传世则主要靠真迹。真迹因其具有不可再生性,往往容易流失,流失真迹的重新面世,往往比较困难。明万历以来,陆续发现4件题识署名“平阳黄公望”书画真迹,确实不易。在有“平阳黄公望”真迹题识存在的情况下,历史上凭传闻而对黄公望籍贯的种种记述,均应重新检讨。
  黄公望是否原是陆氏子问题。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直至清初,曹楝亭刊本《录鬼簿》更为添枝接叶,说黄公望本姑苏陆姓,名坚,“髫龄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清钱陆灿《常熟县志》又把黄公望的继父黄公说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称黄公望:
  本陆氏子,少丧父母,贫无依,永嘉黄氏老无子,居于邑之小山,见公望姿秀,异之,乞以为嗣,公望依焉,因用其姓。
  但据黄公望晚年仍坚持自称“平阳黄公望”,并且不顾年老体迈,返回浙东老家事实来看,继子之说,实为臆测之辞。
  黄公望有无在温州平阳生活过的问题,以前由于没有发现同时代人的记载而被置疑。其实,元明间刘崧(1321-1381)《槎翁诗集》(四库全书本)卷三《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已明确记载黄公望晚年时曾从松江回到浙东老家,其画作也深受雁荡山水的影响。
  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
  天低江迥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
  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
  松江先生旧知已,眼明为写秋江姿。
  重坡欹岸东南远,本末参差见层献。
  苍浦遥连楚泽深,石林尽带吴堤转。
  是时先生从此归,把钓欲拂云中矶。
  长风过雨蒲苇净,水色淡拖沾人衣。
  只今又作筠州客,惆怅松江渺云隔。
  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
  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
  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
  平生一笔不轻许,傲睨王侯笑尘土。
  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
   君不闻功名利达能几何,长安离别日日多。
  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风波。
  刘崧(或作刘嵩),原名楚,字子高,号槎翁。刘崧生于1321年,比黄公望少52岁,但仍有与晚年黄公望交往的机会。上录刘氏题送别图诗是研究黄公望生平很重要的文献,惜其至今尚未为黄公望研究者所注意。
  通过对该诗的研读,可以得到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尽管黄公望居无定所,漂泊流离,但在亲友们看来,他仍然是“浙东老人黄大痴”,这显然与黄氏自署“平阳黄公望”一致的。黄公望曾长年在常熟、松江、杭州、富阳一带生活,但这只是他的寓居地。即是到了白发似雪的晚年,仍然不忘浙东山水,“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南雁荡山在今平阳境内,北雁荡山在今乐清境内。洪崖在温州境内的大罗山。大罗山北临瓯江、东临温州湾,为道教第二十六福地,与雁荡、天台同为浙东南名山。旧时这里有天台往南雁荡山的重要通道。
  第二,黄公望离别寓居地松江后,“是时先生从此归”。“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正确地记述了黄公望从松江回到平阳必经天台的路径。
  第三,离开寓居多年的松江,欲回日夜思念的故乡,黄公望选择作画来告别。那么,以什么的画面最为合适呢?最合适的还是告知自己将要回去的故乡山水。“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天低江迥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正是黄公望在《松江送别图》中为松江亲友写绘的浙东雁荡山水。“重坡欹岸东南远,本末参差见层献”,恰好蕴含着黄公望故乡(雁荡、平阳)相对于松江的地理方位。
  第四,“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表达了诗作者思忆黄大痴的情结,并希冀从《松江送别图》中搜寻黄氏踪迹。宋元间平阳黄氏大族主要聚居在松山、龟山、凤山。松山、龟山在今苍南县,凤山即今平阳县钱仓镇。钱仓原作前仓,北宋时就被列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凤山是钱仓的地理标识,明人曾编有《平阳前仓凤山志》1卷。“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或许隐含黄公望在故乡平阳的居所,如是,黄公望当为平阳钱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4: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无影脚 发表于 2011-11-24 13:40
原以为平阳只出贪官,却原来也出文武双全的大才子。
又忘了声明这也是马屁贴,嘿嘿。

此兄乃黄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山无影脚 于 2011-11-25 10:22 编辑
天山笑客 发表于 2011-11-24 14:40
此兄乃黄姓也!


       我所指的文武全才是楼主而不是黄公望。文采好的人中楼主武功第一,武功好的人当中楼主文采翘楚。不服气的人你找楼主单挑,嘿嘿。
      至于黄公望,我真不知道争他是不是平阳人有什么意义?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无聊时也喜欢读点有关历史的书籍。说真的要不是你们在说黄公望,我还真不知道黄公望这个人。争“西门庆故里”我都可以理解,因为它有明显的经济意义。从黄公望的历史知名度来看,“黄公望故里”能有什么经济意义吗?再者从你们的研究来看黄公望可能连平阳都没居住生活过,他能体现或拉高平阳的文化底蕴吗?说出来搞不定还会因为附庸风雅而贻笑大方。据说美国人喜欢吹嘘他自己如何NB,而中国人喜欢吹嘘祖宗如何NB。私下觉得好吹先人的人是更懦弱无能的人。自己都找不到可以炫耀的东西了,所以就挖些老祖宗的东西出来吹嘘。好歹也攀个没落贵族,聊胜于无。上海人觉得除北京人和他们自己外,其他都是乡下人。但他们普遍尊重温州人,难道这是因为我们温州有文化底蕴吗?美国人雄霸天下,难道是因为他们有“印第安土著故里”吗?
       个人拙见,对事不对人。本人和楼主是朋友,知道楼主家学渊源,才华横溢。所以请教楼主,望能解惑。


欲说还休 :马屁贴指的是我自己在吹捧楼主。楼主是本人生活中的朋友,我对他尊敬有加。

点评

欲说还休,你哥,我,党员与公务员都不是,还政客,另外哥整理黄公望资料时始于五年前,当时根本想不到温总理会吹棒富春山居图,更不用说为坡南黄公望纪念馆鼓与呼.  发表于 2011-11-25 11:15
同意马屁帖一说!楼主使出浑身解数引经据典,不过就是为领导的决策鞍前马后,为了城南黄公望纪念馆建设鼓与呼。一眼看上去是文人,实际上是政客,哈哈。  发表于 2011-11-25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22: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好101路公交 于 2011-11-25 00:27 编辑

年少离家老大归,手捧图卷目含泪;墙角卧塌今还在,依稀慈父抚我背。
半世飘零为妙笔,一生寻涉为归根;大作易成名难题,“平阳公望”唯我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4-27 02:49 , Processed in 0.0717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