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11|回复: 20

(转)山西的平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7 0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9岁的温州人侯丽芳,后来她的辩护律师白涌生跟记者形容,怎么看“也是家庭妇女”。但是,她拥有的山西煤矿,硬投入已经超过2000万元。  7月2日下午,在杭州的侯丽芳接到电话,矿上出事了。这个电话再次改变了她的命运。
  侯丽芳拥有的煤矿,在山西忻州宁武县阳方口镇。这天下午,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从杭州飞太原,当天只剩下一班晚上9点多钟的飞机。看起来,虽然侯丽芳并不在场,救援工作仍有条不紊。爆炸发生一个多小时后,接到报警的忻州市矿山救护大队即已赶到现场。大约在侯丽芳办完登机手续之际,晚上8点30分左右,此次实施事故救援的副队长徐伟明从井下上来了。
  这场事故自此开始改变运行轨道,综合起诉书与相关调查人士的描述是:“徐伟明来到矿难指挥部所在地贾家堡煤矿办公楼二楼大会议室。宁武县煤炭工业局局长亢存焕、总工程师连玉明随即上前了解井下矿难情况,徐伟明即在桌上绘制井下情况示意图,在标注遇难者遗体位置时,连玉明以人多嘈杂为由,将徐伟明叫到隔壁房间,亢存焕及李天恩(宁武县委副书记)、李德生(副县长)也相继进了房间。徐伟明用粉笔在地板上画了井下情况示意图,并逐一标出了30具遗体的具体位置(实际死亡人数是36人,徐伟明下井只发现30具)。在得知死亡30人以上要上报国务院处理后,亢存焕提议能否少报,徐伟明与救护队同伴商量后,说报29人,亢存焕说,报29人是国务院与省里处理的临界,要么实报,要么再少一些。于是,徐伟明便根据井下生产的需要开始在图上擦减人数。就这样,死亡人数在宁武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的默许下,由‘懂政策’的煤炭部门干部随意商定,最后确定为19人。”
  大约晚上11点钟,侯丽芳与哥哥侯传高,还有嫂子及母亲坐飞机到达太原机场。在出站口等候他们的是宁武警方,坐着警方的车,他们连夜赶路,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到了宁武。此后,侯丽芳一直呆在五寨县看守所。
  侯丽芳后来跟她的律师介绍说,“这次是她第三次到山西”。
  2003年5月,侯的丈夫陈治芬与宁武阳方口镇签订联营贾家堡煤矿接替井的合同。不幸的是,今年2月,陈在南京出车祸去世。4月20日,侯丽芳第一次到山西,完成更换合同书上承包人的名字,她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座矿井。一个月后,侯丽芳再次到宁武,取回合同。
  对这座矿井,侯丽芳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律师白涌生转述说,“应该是合法矿井,允许生产,如果不允许生产,老公是不会承包的,况且如果不合法,政府还会在合同上签字吗?每天生产多少吨?有没有检查?不知道”。
  看起来,侯丽芳对这次矿难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有调查组人士后来向记者描述当时侯丽芳的想法,“人已经死了,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只要能让我继续干下去”。
  为侯丽芳张罗矿难善后种种事宜的是她的哥哥侯传高,到了宁武,在警察的跟随下,侯传高开始筹款。山西浙籍矿山井巷协会负责人周时选告诉记者,“我看过他的账单,都是一两百万的借款”。在筹足了1400万元交政府事故处理小组后,侯传高自己也失去自由,他被关进朔州看守所。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说他接触过侯传高:“我们不摄像,你能不能告诉我们真实的死亡人数?”侯传高当时给出的答案就是“19个”。在曲与他的同伴拍完所有转移遗体甚至火化的镜头后,曲仍希望有关人士能跟他说真话,结果,包括县委副书记李天恩、副县长李德生在内,所有人共同的答案都是“19个”。但是,这一事故所有当事人对事件走向控制的努力,失效了。
  煤炭的温州人梦想
  侯氏兄妹,温州平阳县南雁镇人。在宁武承包煤矿的温州人,大约一半出自这个镇上。温州人伍生(化名)介绍说,“侯家父亲还有舅舅卢成秋,是最早出来做煤炭的温州人”。周时选也算得上早期中的一员,周说,“最早的一批,应当在1975年”。
  在太原见到周时选,对煤矿老板有钱人的想象,全部失效。周一身老棉袄,全身上下的行头加起来,仅仅几百元。但说起他在忻州与长治的两个煤井,“一个已投入1500万元,另一个投了3000万元”。记者接触的周与其他温州煤炭投资者,唯一从外表上看得出财富符号,是软包装的中华牌香烟。同样,记者接触的县镇官员,共同的标签也是软包“中华”。1979年,周时选第一次到山西,“为了找工程”。“当时的迎泽路(太原最具标志的道路),好像还是土路。”温州人“找工程”,一般的程序,按周时选的说法,“找到那些道路、桥梁的建设指挥部,从他们手里承包一段工程”。山西要建的,主要的不是道路与桥梁,而是煤矿。第二次,1981年,周找到了工程:西山矿务局的西曲矿,一个日本人投资的年产300万吨的矿井。接下去的程序,是周回到温州,拿着西山矿务局的证明,通过县市省三级政府,办妥介绍信、出省证。第一批,周带出了200个温州施工工人。回忆当时,周说,“除了浙江人,还有四川人来这里承包工程”。不同的是,后来,不少温州人成了矿主,更多的四川人选择了下井挖煤。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山西正开始“有水快流”的政策时期。更多的温州人——当时浙江驻山西办事处的阎敏才回忆说,“主要是苍南与平阳县的温州人”,周时选说,“由于我们的工程质量好,进度快,多数工程都由温州人包下来了”。有趣的是,记者曾努力寻找能够印证温州人这段历史的山西人,但无论大型国有矿的官员,还是小型乡镇煤矿的负责人,却没有人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清晰的记忆。在温州人自己的印象里,大约在80年代末期,温州人即已有开始承包山西煤矿的了。主要代表是胡育林,“他在大同承包经营煤矿”,阎介绍说,“他大约在山西有六七家煤矿”。但胡拒绝采访,也拒绝证实关于他的所有说法。早期的温州承包者,由于煤炭行情弱,没有太多成功纪录,阎说,“自然大家不太记得”。

  温州人真正引发山西人的注意,始自2000年后。其实,大约10年前,周时选即已在武乡县开始承包煤矿,“我也是从一个温州老乡那里接下这个煤矿的”。不过,周的此次投资并不成功,“300万元,签了5年的合同,但熬不下去,每吨煤成本30元,却最多卖20元”。撑了两年,耗尽300万元,周撤了。2001年,周又回来承包煤矿,“这个时候的价格上涨到40~50块钱一吨”。随后,煤炭的行情上攀,更多的温州人来了。

  比较而言,更知晓温州人情况的阎敏才将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温州人分新老两个阵营,老的如周时选与胡育林,新的投资者2001年后开始挤进山西。这批新进山西的温州煤商,仍以苍南与平阳两县为主,周说,“一方面是煤炭有了行情,过去熟悉煤炭的温州人回来了;另一方面,则是平阳水头镇皮革城治污,又挤出了不少资金”。

  水头镇与南雁镇相邻,在平阳县的简介里,“2003年,水头镇制革企业1261家,占地近3平方公里,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加工猪皮1亿多标准张,年总产值38亿元。其生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但是,浙江环保联合检查组的检测报告显示,水头镇的鳌江,“1992年,鳌江水系还属于二类水质,1994年降到四类,1995年后,发展到劣五类”。在环境标准里,地面水环境质量中劣五类已经是极限,河流基本失去功能。从2002年开始,平阳县下决心开始治污,选择的策略是,先限产轮产,然后停产治理。而在这里从事皮革业的温州人的现实是,后来参加温州炒房团,频频接受采访的吴春波介绍自己,“别看我这样年产值1000多万的企业,其实也只有五六个工人。产值再高的温州老板,也多数是家庭的手工作坊”。以研究温州经济而著名的胡宏伟向记者介绍说,“低质低价,这是温州产品的一般特征,而治污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产业上规模,这又是多数温州皮革业者无法达到的现实”。

  去年曾经去温州调查过这一过程的杭州《今日早报》记者莫际芳介绍说,“我们还到温州银行去了解过存款余额”。结果发现:去年温州的全市存款余额每月递减20亿左右。与这一事实相对应,温州炒房团成为各媒体报道的重点,随后即为温州炒煤团的新闻。吴春波接受采访时,说温州人,“不能让钱在银行里多躺一天”。

  媒体推测——“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已由温州人承包,年产量达8000万吨”。之后,浙江经协办、驻京办与温州市协作办进行了一次官方调查,去年5月公布的这个报告称:“在山西投资兴办煤矿的温州民营煤矿分布在山西全省,共计300多家企业,累计投资30亿元,煤炭年产量总计2000万吨,约占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4.5%,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如以安监总局李毅中给出的“全国煤炭产量30%由民营矿生产”,那么温州人所占山西民营煤炭产量的比例,也并不算高。平阳水头镇治污挤出的资金,在投资山西煤炭30亿所占比例有多大,即使新进山西的温州人,也无法给我们算清楚。不过,一般接受记者采访的温州人携款来山西,基本上都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多大的投资,两年内,基本能收回”。即使这份对温州煤炭投资者的官方调查,对这一说法也没有给予否认。

  水头镇挤出了几十亿的游资,而苍南与平阳的温州人对山西煤矿又非常熟悉,在这种情形下,伍生说,“新来的温州人,都是老的带出来的”。不同的是,他们的资本量,在短时间里,“有了质的变化”。以温州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习惯看,胡宏伟说,“选择煤炭行业,也符合他们一般的行为模式。只要有高利润回报,他们一般都不太怕风险”。

  在岳父与大舅子的引领下,侯丽芳的丈夫陈治芬2003年来到山西宁武,投资煤矿。熟悉他们的温州人介绍说,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侯丽芳,“一直在家带8岁孩子,与七旬婆婆相伴”。

  山西的乡镇现实

  帮助记者去寻找侯丽芳贾家堡煤矿的山西司机小康在回答自己为什么幌肴タ笫保鸢负芗虻ィ懊磺⒚蝗ā⒚豢?靠山)”。而温州人,“那些温州侉子有钱啊,可以承包煤矿,我们这些人哪有那么大资本”。小康一路上称呼温州人,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侉子”,按他自己的解释,“就是坏人的意思”。对于那些温州人开的煤矿,小康很坦然,“我要是没有煤烧了,就到附近的矿上弄上一小车。别人去不行,我去弄,矿主不能不给。他们对我是有看法,但没办法”。穿着一件显得特别破旧警用大衣的小康,自称自己在警局里“有人”。为了证实他的能耐,记者需要找到侯丽芳舅舅的煤井地点,他立刻打电话联系自己的朋友,果真查到了具体位置,“我在警局的朋友办点小事情还可以,大事情不行”。记者的好奇心,最终得到了他的满足,“我那个派出所的朋友,是个司机”。

  约定在晋城接受记者采访的温州人陈德伟——他被同行介绍说,“投资了一个多亿,有好几个矿井”,但坐下去,陈的叹气是,“这里人并不欢迎我们来投资”,“特别是当地的老百姓接受不了,他们认为资源是自己的,不是国家的”。《山西经济报》资深记者郭欣荣也注意到同样的事实,“山西人认为,如果国家来投资,我们没有办法,凭什么你们温州人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凭什么你们来赚钱?”有意思的是,即使一般人看来可能相对理性的研究者,对此问题的答案也出乎意料,张莲莲说,“我坚持认为山西煤炭的产权不应当卖给非山西人。这点地方保护主义还是应当的”。

  虽然是自己祖先留下的资源,但记者在山西采访,比较意外的事实是,无论是温州人的井矿,还是山西人自己的井矿,特别是地方煤矿,几乎没有山西人下井挖煤的。而现在井下工人的一般收入,最低的,煤矿老板报给记者的数据是,“一个月2000块”。

  山西当地农民的收入呢?作家鲁顺民2001年曾到忻州河曲县(与宁武县相邻)调查,他详细记录河曲县刘家塔镇一位村支书张义成的年收入细目——这也是记者能够找到最为细致的山西农民收入表——农业:玉米(净收入339.4元)、糜子(182元)、土豆(930元)、黑豆(177元)、绿豆(463元),张家一年农业收入2091.4元。工副业:养铲车两部(净收入6000元)、养猪两头(1490元)、村干部工资(870元),合计8360元。而张家全家年支出:乡村提留(160元)、子女教育(4000元)、买白面4袋大米3袋(310元)、工作应酬与外出包工消耗(3000元)、礼金(600元)、电话(700元)、电费(180元)、粮食加工(200元)、水费(100元)、烧炭和煤气(200元),总支出9450元。鲁顺民向记者解释说,“村支书是村里的冒尖户”。但张义成一家一年的收支相抵,一年的节余仅1001.4元。这一金额,比不过井下矿工一个月的收入。

  如果回溯山西乡镇煤矿的发展历史,“最初的时期,大约在1982年前后,可能还有一些当地人下井,到了1987年,外地来的矿工渐多,本地人就不再下井了”。记者就这个问题曾与此次采访的所有对象讨论过,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仍然是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夏冰说:“过去同事去乡扶贫,最理解不了的是,农民说,你别看我饿着,我可是坐着的。‘坐着’,对山西人是重要的。”鲁顺民当然也注意这一事实,他向记者提供的解释是:“我看材料,1947年土改时,山西的关键词是,够吃不够吃,这是判定成分的重要标准。或许,这遗留下来,成为一个潜在的行为选择标准?”说到自己的经历,1987年大学毕业的鲁顺民,当时的收入是87元,而那个时候,去煤矿就能拿到500元,“但没人去啊”。

  “别看我饿着,我可是坐着”这一传统形成的行为偏好,鲁顺民对河曲县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本县共有12万人口,其中党、政、教三块人数在7000人以上,将近8000人。也就是说,这将近8000人全是靠县财政来养活。而该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全县12万人,则每17人负担一个行政人员,以4口之家计,则每4户就得养活一个行政人员。据该县1989年的县情统计资料,1989年,该县‘吃财政饭’的人是2000多一点,13年间一下子多出将近4倍”。

  这并非河曲县独有的现象。当地媒体有报道说:“山西财政供养人员,1990年91万人,2002年133万人,增幅为46%。”记者检索山西统计局的权威数据,2002年财政供养的人员,比这一报道的数据要大,达136555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4%,即24个山西人供养一个行政人员。山西省政府进行的专题调查:山西省社会群体开放心态调研报告的第一部分总结山西社会心态,排在前两位的是:强烈的官本位意识与政府的特权意识。这份调查报告有数据的部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其结果,山西大学生心目中首选的就业单位:政府和事业单位占67.35%;而对当官意义的看法,54.08%选择的是:特权。

  比较温州人与本地人所开的煤矿,一位当地矿主与记者讨论仍引用甚至是那个司机小康“有钱、有权、有靠”的概念,“温州人与本地人拥有的资源不同,当然他们都会用各自的优势”。比较两者不同的行为偏好,更直接的说法是:“本地人一般是找关系,七七八八拐弯抹角找到了关键人物,一般程序是先吃饭,再唱歌,最后按照平均行情,送钱。而温州人不一样,找到关键人物,免去了前面所有的环节,直接请到宾馆,以远远高于行情的水平送钱。”多数接受采访的本地矿主,对温州人最主要的评价是:“有效率。”一位长期跑太原跟政府打交道,办理各种手续的煤矿公司副经理很坦率地说,“这其间的曲折,我说得清楚,你也写不清楚。很简单,我所说的这些东西,你都无法核实”。而对温州人“有效率”的例证:“一般矿井出了事故,当地煤矿都会全部停产整顿三个月或半年(宁武矿难后,全县即停产四个月整顿),正常的情况,常常是温州人的矿最先复产。如果有例外,那个先复产的本地矿主一定会得意地四处宣扬,‘你们看,我比温州人都先开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0: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 真凑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这么完完整整的看完一大篇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3: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煤矿搞得好的都是讲兄弟讲义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说的也很清楚,瓦斯也炸的干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温州人炒煤矿,其实早期的温州人吃了那么多苦怎么都没人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09: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还没完吧,快接下去

点评

这个转的是某记者的文章,不是小说。其文章很长,但是有写到温州人的就这一部分。  发表于 2011-3-7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9-10 13:29 , Processed in 0.1045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