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2|回复: 3

揭秘各行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12: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掺假达9成 树胶冒充蜂胶成潜规则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但蜂胶产量稀少,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河南省长葛市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他们正在熬制的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树胶。原来,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
                                                       掺白皮成潜规则 廉价白皮冒充昂贵红木遭曝光
       外表和红木家具无异,但却是披着白皮的所谓红木家具。红木家具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价格几百元一吨的白皮没有按照红木国家标准去除,反而用来冒充价格万元以上的红木原料,用来加工红木家具,然后通过上色和描画花纹等多道化妆工序,就成了所谓的红木家具。而这已成为红木家具领域的潜规则。
                                                            “染色橙”抢滩市场 水果“美容”成潜规则
       外表诱人、颜色异常鲜艳的脐橙、皇帝柑、橘子,有可能是经过染色剂加工过的。知道了这个事实,难免会让人吓一跳。记者走访福州多家水果市场发现,“水果美容”已经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批发商说,其实这些被上色的水果,大多的本身色相都不太好,而且也不太新鲜,像染色橙为例,原本批发价最多只有每斤1.8元,经过染色之后可以卖到2.5元/斤,而且染色的成本也非常低,每斤只要1毛5到2毛钱就可以了。
                                                  活鱼值班死鱼下锅追踪:“掉包计”成饭馆卖鱼潜规则
       2010年7月28日,北京日报六版以《活鱼“值班”死鱼下锅》为题曝光了 “九头鸟”世纪金源店顾客所点活鱼被死鱼掉包的情况,并在随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追踪调查。记者发现,经曝光后九头鸟的“值班鱼”已经下岗,而其他不少商家依然在沿用活鱼换死鱼的伎俩。“掉包计”俨然成了一些见利忘义饭馆卖鱼的潜规则。
                                                      海口电动车行业潜规则:商家剪线提速隐患大
       海口的电动车随意闯红灯、抢道、逆行等问题屡见不鲜,随着海口现有摩托车陆续报废,电动车成为不少摩托车主的“替代品”。记者调查走访海口电动车市场发现,电动车销售火爆,而为了满足市民对速度的需求,一些销售商剪掉电动车的限速线,以让电动车能在限定时速20公里的基础上提速到40公里。电动车跑得太快,让人担忧。
                                                        火锅加飘香剂成潜规则 纯粹由化学药品配制
       只需滴入一两滴,一锅清水就变成了鲜美无比的靓汤,如此神奇添加剂有个大名叫“一滴香”。进入冬季,打边炉的消费者逐渐增多。消费者也许想不到的是,香喷喷的火锅很可能就有“一滴香”的功劳。记者暗访发现,大部分售卖食品添加剂的商店中,“一滴香”等食品添加剂赫然在列,可以随意购买。专家表示,“一滴香”如果过量食用,会增加人体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危害健康。
                                                     玻璃“瘦身”成行业潜规则 湖北抽查合格不足一成
       建筑门窗不保温,居家浴室玻璃易破碎,高层玻璃遇风坠落……这些都与玻璃厚度相关。2010年1月,省工商局联合国家玻璃质检中心、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在武汉、仙桃、荆州三地市场上抽查15批次平板玻璃。结果,国标中厚度4毫米的平板玻璃,市场上实际只有3.6毫米、3.4毫米,甚至3毫米,共有14批次涉嫌不合格,涉嫌不合格产品占到93%。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副秘书长周志武称,“缩水”已经成为玻璃行业一大潜规则。由于社会大众对此普遍不知情,这股歪风愈演愈烈。
                                 
发表于 2011-1-14 16: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5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好比看了10万个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9-11 06:23 , Processed in 0.0664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