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9|回复: 12

端午节,缅屈原,吃粽子,吃鸡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1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路



我们许多传统节日都搞不清来历,端午节只是其中之一。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作端午。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关于端午的起源,就史籍来看,截至六朝,共有五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是纪念介之推,流行于山西一带;一说是纪念伍子胥,吴楚两地习俗;一说是纪念曹娥,浙江会稽一带习俗;一说是祭“地腊”,道教弟子的风俗。



另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是古代的儿童节,因为这个节日围绕儿童的活动较多,比如给儿童挂香包、吃喜蛋、点雄黄等等。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后端午节的内容为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吃粽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是端午节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葚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现在多数地方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得最紧密。屈原的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汨罗江的滚滚激流中。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并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地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这种风俗渐渐扩展开了。杭州市蒋村的划龙船比赛远近闻名,今年规模听说更大。



<span id=stampP style=left:-7px;top:-9px>呐喊</span>   <span id=stampP style=left:-14px;top:14px>阿媚</spa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啊吃鸡蛋,今天我吃了,你吃了吗?[e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河里丢粽子和鸡蛋那是古人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吃鸭蛋,还要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鸭蛋吃了,粽子忘了吃,等会再去吃一个,也算节日的规定动作吧,夜宵再来几个自选动作[em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划龙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东方红拖拉机 发表:
要吃鸭蛋,还要咸的

哪有吃咸鸭蛋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务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是哪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轻视自己生命的人,不值得我去悼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5-6 02:51 , Processed in 0.0735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