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8175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08-9-1
|
温州房地产业整肃 :炸开平阳官商纠结“毒瘤”
2010年08月05日 09:13:4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责任编辑:应胜培字体:【大】【中】【小】
简介: 事件的爆发点在被外界称之为中国“炒煤团”的发源地平阳县。记者通过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行贿案调查发现,背后牵连着的系列案中案、案外案、连环案,俨然一个资本官场扭结而出的“毒瘤”。
是制度上的纰漏,还是一个区域的怪象?温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竟然引发一个县的官场“清洗”?
事件的爆发点在被外界称之为中国“炒煤团”的发源地平阳县。记者通过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行贿案调查发现,背后牵连着的系列案中案、案外案、连环案,俨然一个资本官场扭结而出的“毒瘤”。
这些案子之前被当地相关部门分拆到各个县(市)、区的政法机构办理,而且其“碎片式”的公布方式才让这场整顿处于半封闭状态。然而“拼接”后显现,“平阳事件”幕后,实则是扭曲的官商生态。
温州式官商缔结详解
温州的房地产市场是国内最先活跃起来的区域之一。平阳县地处温州市南翼区域经济中心,是名闻全国“炒煤团”发源地。平阳房价也如温州其他区域一样居国内高峰。在此事件发生之前。该县昆阳、鳌江、水头、萧江四大镇,曾经在一个半年,房价平均涨幅达20%-30%。
“去年下半年,昆阳一个住宅房价就降了50%。”当地一名黄姓居民告诉记者。而这次房价突降的背后,就是在当地官场和房地产领域掀开的系列整顿风暴。
7月13日,此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温州振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简称“振兴房产”)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黄式武的行贿案被瑞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黄式武原属平阳县经济联合会会长,在平阳房地产领域起步比较早,不仅是振兴房产的董事长,同时还兼有数家公司,如注册地在平阳鳌江的温州华厦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董事长。
黄所在的公司振兴房产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由时任公司负责人的被告人黄式武向黄安波等国家工作人员总共行贿71万元。
黄式武的行贿案被公布后,舆论认为,“黄式武71万元'放’倒了平阳三名'县官’!”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官场的系列案件与此案属于连环案。
记者获得一份起诉书上发现,支撑黄式武是否属于行贿行为,主要的证人证言就包括了黄安波、徐定锦、施曙亮、吴存忠等当地大小官员共10余名。
从前述官员基本明了的案情来看,振兴房产搭上官员显然走的是一条官商勾结的“攀附路”,财物、房产均成了敲门砖。
1999年间,振兴公司在开发鳌江镇文苑小区工程时,因拆迁问题受地方民众阻碍,黄式武向时任平阳县鳌江镇委书记的施曙亮寻求“帮助”。施曙亮交待时任平阳县鳌江镇副镇长叶茂如(分管城建)和时任平阳县鳌江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郑星予给处理解决了。
为使文苑小区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得到帮助及在日后能继续得到关照,黄式武先后在1999、2000、2001年春节前后,到施曙亮办公室,每次送给施曙亮现金6万元,共计18万元。施曙亮均予以收受。
随着黄式武事业的发展,官员的行贿的级别也越来越高。
2002年下半年,振兴房产中标获得平阳县县城昆阳镇解放北路C1地块,规划建设华厦大楼项目。
因为昆阳镇是平阳县城,项目处地又是黄金地段。这个项目成就了振兴房产的代表之作。
从检察院的材料显示,在操作的过程中,系列腐败行为在暗箱操作中滋生了。黄安波与黄式武最先搭上。
据了解,黄式武当时所在的振兴房产虽然成功拿地了,但直至2003年5、6月份,都无法开工建设。
有关部门给于无法施工的理由是,由于华厦大楼项目地价款缴纳不符合政策要求,无法办理施工手续,按规定不允许开工建设。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式武出面向时任平阳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安波寻求帮助。
由此,黄式武在当地房地产领域的方便之门被黄安波逐级打开了。
当时,黄安波交待时任平阳县规划建设局局长李炜允许被告单位振兴公司一边施工一边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华厦大楼项目就这样得以违法地边施工边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为了感谢黄安波的“关照”和“帮助”, 2004年春节前后,黄式武到黄安波的办公室,送了现金3万元。
2004年上半年,振兴公司的华厦大楼项目未办理预售许可证即对外销售一事被举报到平阳县纪委。根据信访常规,平阳县纪委将该举报线索交由平阳县房产管理局查办。事又凑巧,黄安波时任平阳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式武再次向黄安波寻求“帮助”。黄安波向时任平阳县纪委常委蔡祖尧和时任平阳县房产管理局局长杨学畴打招呼,要求从轻处理。
在黄安波的关照下,平阳县房产管理局对振兴公司华厦大楼违法预售一事最终只作出“立即停止违法预售行为,罚款4000元”的行政处罚。该处理结果汇报至平阳县纪委后,平阳县纪委将查处振兴公司华厦大楼违法预售一事予以报结。
黄式武为了感谢黄安波对此事的帮忙,在2005年春节前后,到黄安波办公室,送给黄安波现金人民币5万元。
黄的金钱终于将此路“砸通”了。从检察机构查明的材料显示,身为地方政府正职的他最多的行授意之权,且层层下达。在这个人脉上,黄式武也并没有亏待,同样用金钱层层缔结。
2005年端午节期间,被告单位振兴公司为得到时任分管城建的平阳县常务副县长吴存忠的关照及搞好同吴存忠的关系,武到他的办公室,送给吴存忠现金5万元。
2006年春节前后的一天,为了得到吴存忠对被告单位振兴公司开发的鑫鳌大厦项目增加容积率一事的帮助,黄式武到吴存忠的办公室,送给吴存忠现金10万元。
20万与443万的交易
“并非是你有钱,就能踩上这条线。”熟悉这种“公关”之道的企业界人士称。
而黄安波之前的“授意”让黄式武在这条线上,在这个圈子里累积了“信誉”。由此,他公权寻租达到的利益在一步步升级。
2007年初,振兴公司在华厦大楼竣工后,准备将地下室69个停车位用于销售,并提出地下室同样免收楼面地价,而按照县府[2004]48号专题会议纪要规定,该处地下室停车位如用于销售,其建筑面积要计入容积率,应当补交土地出让金443万余元。
而官员的权力集中化,让黄式武这次以小博大的交易得以顺利达成。
按照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规定,免除土地出让金,需时任平阳县常务副县长徐定锦和已升任平阳县县长黄安波的同意。黄式武为了免除华厦大楼地下室的楼面地价和帮助办理土地产权分割手续,遂向徐定锦、黄安波寻求帮助。
2007年春节前后,黄式武分别到徐定锦、黄安波办公室,分别送给他们现金人民币10万元。这次行动的金额在加码了。行贿付出20万,然而,却让振兴公司获得了扩大20余倍的收益。
“案件应该是在不同阶段暴露出来的,暴露一个查处一个。最后牵涉到黄式武了,所以也被办了。”温州政法机构一名人士透露。而且,是平阳县房地产乱象才招致了这场官场与房地产领域的连环式整治风暴。
“双引子”炸开官商纠结“毒瘤”
“这些案件,是浙江省纪委委托温州纪委查办。这个领域上访的人太多了。”当地一名此事件的核心人士透露,引发平阳官场清洗的,就是这种官商勾结引发不公平乱象,使这个区域内的上访者日渐累积。而炸开这个毒瘤的,就是平阳著名的“徐世国一房多卖事件”。
徐世国原本平阳县鳌江镇21世纪商住广场的“开发商”,相对黄式武而言,名不见经传。而他却通过官商勾结这条路子,“制造”了一剂金融“毒品”,即“一房多卖”式的非法集资,以缓解其资金链危机。
从2006年到2008年间,徐世国利用建成尚未通过验收的“鳌江二十一世纪商住广场”项目,以一房多卖、重复登记备案等手法,套取了温州市区、平阳两地购房户购房资金达3亿多元。而且交易和抵押大部分多次经过平阳县房管局的登记备案,后经查实,最多一套房经平阳县房管局登记备案达10次。
其实,徐世国这种手法并不神奇,也是通过“官商勾结”,收买了平阳房管局鳌江房管所工作人员杨希前。“只有他在相同房屋的不同预售合同上,重复盖上'商品房销售合同备案专用章’,才能实现我的想法”,为了维持自己的融资计划,徐世国千方百计认识了杨希前。
杨希前事后向办案人员交代,2006年至2009年4月间,大概操作了40多次。他知道重复备案违法,但为了得到房子和钱,忍不住铤而走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平阳这种房地产领域的乱象,大有向市区蔓延之势。
实际上,徐世国也只是这场风暴的一个引发点。而另一个引发点可追溯到更早之前落马的一任副县长。
“这人叫曹高林。”平阳当地政法机构一名人士向记者透露。曹高林是一名从官员直接变身为房地产商的典型人物。“彻查官场,估计就是此人引起。”
今年56岁的曹高林,1993年至2004年先后任平阳县昆阳镇镇长、平阳县副县长、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在案发之际,他已经“变身”为温州市京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都房产”)总经理。他在2004年12月辞职下海。2008年11月11日,被温州市检察院立案侦查,一星期后被逮捕。
系列案件显示,官商式行走是这个区域的常态。
根据检察院指控的材料显示,曹高林在任职副县长期间,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11万元、购物券5000元和中华香烟若干条。
由此,曹高林被法院终审判决有期徒刑10年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