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势在必行
文:光明人家 2009年11月2日
近年来,在苍、平各大城镇里有关三轮车与乘客的冲突时有发生,这还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事情,然而,在平阳昆阳镇由于近日开通公交车,这不,竟然闹起了三轮车聚众闹事,堵塞公交的群体事件,这些事情,龙港、鳌江也曾发生过。显然,背后的矛盾利益的冲突已经是公开化了,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说上几句。
生活在温州的一些中小城市里,三轮车确实曾经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三轮车的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最突出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下面几个:其一、没有统一的路程收费标准:有些不良外地人天不怕地不怕,短短距离一开口就要5块、10块,给了不舒服,不给又得实行“三开政策”(开吵、开骂、开打),其二、经常聚众赌博:在一些城镇某个角落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外地三轮车夫围起一圈,往地上一坐,就开赌了。应该说这是引起一些乱收费及偷盗等事件的直接原因。其三.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关系,车主基本上是本地人,坐地收钱,外地人只是雇佣打工关系,其四,轻者是妨碍公共交通,重者影响城镇的市容市貌。当然,有些三轮车夫确是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但是,其实翻开其背后的一面却是巨大的利益关系纠缠和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

目前,温州鳌江流域的苍、平两县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加速时期,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市(镇)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镇)正常运转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率高、人民大众优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已成为各级政府的迫切任务。有人会说,在中小城市(镇),近年来出租车业发展较快,老百姓买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还有三轮车,没有必要再去优先发展什么城市公交。笔者并不这样认为,首先,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事业的重要部门,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不论城市大小,城市公交都是政府必须支持发展的事业。出租车、三轮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方便市民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毕竟收费较高,对很多普通市民来说,不可能作为天天出行的工具。
其次,车辆急剧膨胀对城市交通带来的拥堵已是有目共睹。尽管象龙港、鳌江、昆阳、灵溪是中小城市,但近年来私家车的增长幅度也是惊人的,市区不少路段上下班高峰期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堵车现象。不难计算,按100辆私家车和三轮车运送100人和一辆公交车运送100人相比,到底哪一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哪一种更加环保和节省道路资源?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温州的一些中小城市的城内交通基本上处于步行与自行车时代。多数县城及一些城镇人口多在5万以内,城区面积很少超过5平方公里,城区半径在2.5里以内,不超出15分钟步行距离,代步工具主要是自行车,骑遍城区不出15分钟,因而基本上还没有公共交通网络。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经济发达县市城镇的城区面积与人口有了较大增长,不少县城及一些城镇的面积都扩展至10平方公里左右,最大达近60平方公里(瑞安)。步行与自行车已不适合城内交通需要。这些县市开始建立起市内公共交通。城内公共汽车足以使居住在10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区市民能在15分钟内完成上下班、购物行程。 比如90年代后期浙江龙港的城区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城区半径超过2公里,同心圆的城区布局已不能适合自行车与步行时代需要。因此,苍南龙港镇成立了几家大众合作的股份公交公司,目前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运营的还算可以,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原来,平阳昆阳镇也曾经一家公交公司在运营,有两趟路线,但是后来不知由于是什么原因停止运营。市民反响强烈!这次重新运营,希望千万不要中途而废,顶住,要以人民利益致上。 在不同的交通技术条件下,中小城市(镇)的聚集开阔和空间布局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步行与自行车时代,中小城市(镇)的聚集规模受交通条件制约一般较小,单中心的同心圆布局模式最能实现聚集经济、节约交通成本。进入公共汽车通勤时代后,中小城市(镇)辐射范围扩大,而交通沿线具有了更强的区位利益,从而中小城市(镇)的聚集区位和分布形态沿交通干线发展。随着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现代便捷交通设施的修建,中小城市(镇)的空间结构逐步演化为松散的城市区域形态。而随着私人汽车的普遍使用城市的发展进入了郊区化漫延阶段。因此,中小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势在必行!!
中小城市(镇)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民心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规划、财政、物价等多部门,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协调一致,联合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体系,真正实现“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目标。
社会的进步发展,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原始三轮车替步被先进公交车逐步淘汰也纯属历史发展的必然,政府部门有必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大力实施中小城市(镇)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只要是人民群众拥护的,支持的,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人民的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