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吴越争霸战争中,越王句践(公元前496年即位)兵败后在吴国为臣三年,归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势发展很快,其势力南境达今浙南闽北,据《越绝书》所记,句践所封诸侯中,有所谓瓯王,周平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相范蠡修建东瓯国王城,其时正在春秋战国之交。平阳地当浙南闽北要冲,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可追溯到这时。 秦汉时代代瓯越族群结构的变化 先秦时期居住在今浙南的瓯越与闽北的闽越的先民,族系一致,文化相同,属百越文化区。故司马迁的《史记》将其合并记述为《东越列传》。在中原人看来,这是断发文身,讲鸟语(越语)的族群,是大不同于中原华夏族的南蛮人种。公元前333年,楚国大败越国,楚人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占领了故吴之地,而越国则日渐衰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将王翦等进军东南越族地区,先后统一瓯越(今浙江温州一带)和闽越(今浙江南部到福建福州一带)等地,至此,越作为一个独立的政体才告完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闽中郡,治所在冶县(今福州市)。辖境约今福建全省及浙江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市)之地。秦末废闽中郡,其地归属会稽郡。 西汉初年,沿袭秦治,今平阳地仍属会稽郡。汉高祖五年(前202)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今平阳县地属闽越国。惠帝三年(前192)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其地为东海王辖地。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迁移至江淮间,东瓯国除。建元六年(前135),立余善为东越王,东瓯故地属东越王国。元封元年(前110),汉王朝诏东越吏民再迁江淮间,地虚国除,属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故地置回浦县,今平阳地属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以回浦地置章安县。顺帝永和三年(138),或说永建四年(129),析章安县东瓯乡建永宁县,这是温州建县之始。今平阳县地属永宁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