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5|回复: 8

脱光了都不是美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3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脱光了都不是美女——驳余秋雨的粉丝们有鱼粉说,余大师捐不捐钱是他自己的事,旁人无权对其指手画脚。我不知道说这话的鱼粉是不是只有半边脑子,说他是地瓜蛋儿恐怕都是看得起他。余大师捐不捐钱当然是他自己的事,就像任何人一样,没有谁有义务捐钱,也没有谁有权逼迫别人捐钱。但是,明明没捐,却在第一时间满世界吆喝自己掏了20万,这不是道德败坏又是什么?在私人空间里,我们可以容忍一个文人的蝇营狗苟,但在公共领域中,我们却无法接受一个骗子的欺世盗名,换了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是这样。虽然还有一些人也干过这样的勾当,但余大师是读书人,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教他吗?  那些辱骂我的鱼粉最普遍的“观点”是,我没读过他的书,所以没资格来批评他。但我希望你们搞清楚,当我批判他的时候,我针对的并不是作为学者的余秋雨,而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余大师。如果我要批判他的作品,当然应该仔细研究他写的书,但我所说的一切,和学者余秋雨有关系吗?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身份,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也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就像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干好工作之外,我们还需要满足各种角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其中既有法律的要求,也有道德的要求。当我说一个人做人有问题的时候,你们却用他工作做得好来反驳我,如此地避重就轻,不是很可笑吗?你们有意无意地回避我提出的问题,却又以点代面地尽情美化自己的“偶像”,在事实面前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难道你们不认为自己是睁眼瞎吗? 作为学者的余秋雨,完全可以像文革结束后的钱钟书一样,闭门不出,既不接受采访,也不对社会发言,将美国记者和“东方时空”一概拒之门外。他们都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完全可以远离红尘的喧闹,去实现一种陶渊明式的自在和自足。用余大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去苦他的文化旅,无他的行者疆。这样既不会影响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声望,相反还能赢得很多人的尊重。但是,以余大师现在的活法,没皮没脸地谄媚权贵、愚弄百姓、为虎作伥、瞒天过海,就算他的书写得再好,学术水平再高,都很难让我对其萌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是不可能为余大师埋单的,哪怕我的时间再充裕,也不会用来读他的书,现在是这样,以后肯定也还是这样。 -开个玩笑吧,就好比一个女人站在你面前,是不是美女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难道你一定得把她脱光了才能确定吗?套用20年前的一个段子,真是美女,不脱也是;不是美女,脱也不是,脱光了都不是。这个道理难道很深奥吗?难道需要冥思苦想吗?如果鱼粉们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那你们不是地瓜蛋儿又是什么呢?难道我骂错了吗?-http://yinjunzi1975.ycool.com/post.3359810.html
发表于 2009-6-13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  哈哈,菜丝很厉害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我是被楼主的题目吸引而跑进来的。不得不说楼主是标题党,那这么诱人的题目来炒作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警察抓了一妓女,在其住处发现口红一只、避孕套一盒、《文化苦旅》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人要低调这真是至理名言啊,余大师如果能低调点,也不至于总在风口浪尖上,何苦呢,被人骂很过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看看  我不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菜丝在2009-6-13 10:21:00的发言:我承认我是被楼主的题目吸引而跑进来的。不得不说楼主是标题党,那这么诱人的题目来炒作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话题。
哈哈,标题真吸人眼球,我也上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说:“我下个星期就是处女了”。 向总书记保证,我实在不想骂余秋雨,确切的说,我根本就是懒得理他,更不愿冲他的大作逐字逐句的解析、辩驳,因为我觉得还有很多更紧迫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相比之下,这位比老师尚且低一级的“大师”甭管说什么,也就糊弄一些还没长大的地瓜蛋儿,而真正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真神”是不会把他当回事的。所以,不仅余大师的书我从来不读,而且他的博客我也从来不会主动去浏览,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每一次,我都是差点把他忘了的时候,就有人出来提醒了,那个鸟人还活着呢,又出来闹腾了,于是我再上他的博客里转一转,然后笑喷…… 其实针对这个小老儿,“杜鹃啼血”式的批判是我无法认同的,像祝振强那样金刚怒目又兼菩萨低眉,批判的同时还不忘奉劝,总惦记着那个鸟人还有被挽救的可能,我是永远都做不到的,这样一比较,祝振强的确是个好人。看完《探头一枪很哑弹》之后,我就开始想,我们为什么要批判余秋雨,而且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大的精力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应该说,看着余大师的博客,我的脑子渐渐清晰起来,我认识到,区区一个余秋雨根本不值得我们去挽救,然而,他的那些粉丝们却值得我们尽最大的可能去拯救,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那些没脑子的地瓜蛋儿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而不是被别人卖了还替对方数钱,所以,我们才要批判余秋雨。启蒙,不就是知识分子该干的事吗?从严复那个时候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致力于开启民智,可是,一百多年过去了,看看这个国家,看看我们的国民,启蒙依然是第一要务,这个事实,究竟是余秋雨的幸运还是中国的不幸? 将余大师近期的博文浏览一番,就让我想到了小说《围城》和《华威先生》。先说《围城》,看过的人应该记得里面有个视学先生,顶着导师制专家的头衔,来三闾大学作报告。据说,这位先生曾经奉教育部的指令出国考察,还在牛津和剑桥大学住过,可说出来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呢,一个是导师和学生一起吃饭,再就是导师不许抽烟而且最好戒烟什么的,再然后就没了。开讨论会的时候,他“讲了十分钟冠冕堂皇的话,平均每分钟一句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没啥可说,又生怕别人轻视他,于是就只好扯起虎皮当大旗。后来《围城》拍成电视剧,把那句台词改了一下,我认为改得很好。剧中那位先生这样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重复了几遍,笑死人了。说实话,我觉得余大师和他就很像,动不动就要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或者也不知道有没有的人扯出来,比如“香港的几位作家”告诉他“桑普”的身份,还有“几所大学”研究他的教师,以及很“正面”的袁隆平先生等等。这样做,不是虚弱又是什么呢? 《华威先生》是左翼作家张天翼于1938年创作的讽刺小说,主人公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可笑而又可憎。身处大后方的他,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为抗战作“贡献”,白天像赶场子一样去参加各种集会,去了就讲几句大体相同的话,无非是说大家要努力工作,然后不管干什么,都需要他这样的人来领导;到了晚上就陪人喝酒,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不管在哪看到它,都“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前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他永远都很忙,而且总是对别人强调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比如什么刘主任起草的工作方案叫他参加意见,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话请他去汉口,还有什么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需要他的领导,等等等等,都是大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重要。我觉得这个人也很像秋雨大师,像随时都可能看到的兰花指啊,还有他在博文里写的,什么撰写碑文啦,“参观校舍并和学生们亲切交流”,给灾区的孩子送书,为“汗流浃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报告,为了体现他的重要性,秋雨大师还特别强调,“三小时下来,全场肃静,掌声不断,没有一个人离开”;还跟袁隆平先生一起参加研讨会,接着又扫墓什么的,反正就是本大师很忙,忙得没时间理会那四个“咬余专业户”,没时间为自己洗刷刷。可是,证明自己的清白难道就那么难吗?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他为什么就那么难开口呢? 其实我挺同情秋雨大师的,原本他就是个偷着卖的“鸡”,现在突然有人将他的身份公之于众,实在没脸见人,就算要动手术也得找时间找合适的人不是?等他的助理小金同志帮着把那层膜补上了,他就可以跳出来说,我当然是处女啊。只是,这得等到下个星期。http://yinjunzi1975.ycoo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5-8 18:22 , Processed in 0.0812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