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113|回复: 1

高墩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墩——值得一游的村庄》
                      周朝畅
     最近看了朋友写的《高墩记忆》一文,驱使我也想要去高墩村走走看看。特别是被人传说得玄乎其玄的“高墩有神秘莫测的八卦阵”,更是勾起我想去探个究竟的欲望。
     趁着冬日暖阳,邀上三五好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来个说走就走的高墩之行游逛。
      刚一进村庄,我们就被一口井龄有百余年的“畚斗井”吸引住了。沿着井口极陡的台阶拾级而下,发现清澈见底的井水里,居然有几条鱼儿在游动。据悉,村里几乎挨家挨户都挖掘了造型和大小不一的水井,估计现存还有二三十口井仍然供村民饮用着,有几口井的水质经过化验还是达标的。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一个靠近溪流的小村庄同时挖掘几十口水井,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原来,高墩村地处火山断陷盆地,土质松散易漏水,难怪一直来“高墩溪”被人们戏称为“拉尿溪”——每逢山洪暴发时是惊涛骇浪,山洪一去就滴水不蓄啦。这样一来,高墩人如此这般兴师动众地挖井蓄水也就不足为奇啦。但是,高墩人世世代代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徒手挖掘了这么多水井,在周边的村落人们眼里,的确也是值得一提的稀奇事呀。
     离开这眼“畚斗井”不足十米远,我们又发现一口用圆圆大理石盖住井口的直井,同伴耗了好大的劲才把井盖移挪开来。我们探头一望,井水突然喷泉般跳跃起来,井深约莫二竹杆长,大概有六七米深吧。待我们再次往井里探头时,水面已经恢复原状,原来是井盖被挪开时,大气压强造成了井水喷涌——真是没文化太可怕,差点就要在村民面前出洋相。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一路游逛过来,我们没有去计算已经勘查过几口水井,只是,游兴未尽,恨不得把村里所有的各种各样奇特造型的井都观赏个够。值得一提的是据说村里有口神奇井水,每年二月初二时,家家户户吃芥菜饭,预防湿疹等皮肤过敏病,唯有取该口井水洗漱便可以彻底根治此类皮肤病。听听就觉得这也是件够玄乎的趣事,是吧?
      说句实话,大同小异的古井已经不再吸引我的眼球,我们视线早被高高矮矮的残缺不全的古墙给“俘虏”啦。
      细一品味,高墩有一特色:古屋配古井,古道配古墙,古地配古树。就是这么一个古香古色的村庄,阡陌交通,纵横交错,似乎每个角落,似乎每条古道,似乎每排古色房屋的布局都是如此的似曾相似——莫非这就是外界传说的“八卦阵”吗?
     记得去年我晨跑时,误入高墩村古道,领略着鸟语花香,倾听着鸭鹅鸡啼,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居然把自己给跑迷路啦,貌似误入八卦阵的味道,竟然找不到回家的出路口,说起来也是匪夷所思,朋友们听了更是笑掉大牙。
      同伴在前面饶有兴趣地引路,边对着石墙古屋指指点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熟悉的故事趣事轶事。看到眼前高低起伏的古石墙:有高过膝关节的矮石墙,有齐腰高的石墙,有高过一个人头的石墙,也有断壁残垣的,也有完整无缺的,颇具特色。墙体上有各种各样的攀墙植物:苔藓,崖姜,何首乌,断肠草,凌霄藤……石墙旁的屋角房后,有翠竹林,桂花树,樟树,柿子树……树丛里是觅食的鸡鸭鹅,真是“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只要步入高墩的古屋小巷,方向感稍差的人,在里面兜上几圈,估计就会不分南北啦,难怪以前外地的挑货郎在村里吆喝买卖一番后,就迷路啦。时常有村妇村姑对着迷路的外地商贩打趣道:“这位客官,你没听说过‘大高墩,小上海’吧?怎么样,路不好绕吧?”尴尬不已的挑货郎只好无奈地陪着呵呵作笑。
     漫步在高墩古道,判断着前方出现的二岔道,三岔道,虽说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要是记忆力不好,方向感不强,总会走错走些冤枉路才可以找到正确的出路口。路痴者最好不要贸然去试探哦。要是县旅游局在高墩开设一个“八卦阵迷宫”旅游项目,估计慕名而来的游客会火爆探险一番哦!
      在村头我们一行巧遇六位老人,他们正坐着站着晒着太阳,便跟我们攀谈起来。有位上了些年纪的老人告诉我:高墩原本是四百年前姓高的玉环人搬迁到这里,当时高氏居住地有两个巨大石砌墙“墩”,故称为“高墩”。据说,该两石墩在1979年土地平整时被推平,同时发现的15具高氏先人墓穴里遗骸也被玉环人领回。
    现在的高墩四姓氏(林,曾,郑,邓)六支派始祖均是由福建漳州迁徙而来,聚居繁衍,开枝散叶,艰苦创业,休养生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高墩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勉,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这些老人很健谈,我又故意把话题引向“八卦阵”之谜。不料,老人却一口咬定村里的确有神秘莫测的“八卦阵”,位置就在高墩宫附近那片芦苇地,以前村里很多人在夜间就被困在里面出不来。有位屠户说自己是翻过很多墙体,还是觉得自己在原地打转,直到鸡叫天亮才破阵出来。也有人说是朝墙上撒泡尿才破阵出来,听说是被一位民间法师作法设置的八卦阵,夜间出现,白天消失。
     这样玄乎其玄的述说,很多人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的迷信念头去接受这样传说。因此,“高墩有八卦阵”的消息,各种各样添油加醋的版本,有鼻子有脸的真人真事也就不胫而走啦。问题是,现如今,好几十年下来,都没有听说有人误入“八卦阵”的事例发生。久而久之,谣言也就不攻自破啦。
      我们不再继续逗留着攀谈,穿行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村落小巷,领路的同伴沿途一直热情洋溢地跟熟人打招呼,罗列着家乡诱人的故事,幸福的自豪感溢于言表。高墩村中石墙古屋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格外亲切感,古井还是那些古井,古道仍是那些古道,古风犹存,庭院深深,树影斑斑驳驳,心情愈发舒畅开怀。
     我们一行一路说说笑笑, 停停看看,不知不觉就来到历经一百六十多年风霜雨雪的新楼古屋,这座建筑于咸丰三年的古屋,纯木质结构的一排七间二层楼房古建筑,后面还有一排同样也是二层的厢房,见证了该户人家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我在大院前驻足望去:灯笼,古井,石椅,枫树,铁树,花草树荫下,一群鸡鸭在觅食,时不时对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张望着。
      领略着此情此景,我心中不由冒出这样的诗句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或许是感慨岁月变迁,或许是感叹人杰地灵,或许是赞叹卧虎藏龙,或许是……反正是思绪万千吧。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jpg
      离开古屋,步行在夹道而筑的古墙间,四周古木郁郁葱葱,远处有鸡鹅争食的鸣啼声,循声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翠竹林,当地人称之为竹杆竹。整片竹林的竹叶在风中婆娑起舞,显得格外宁静,挺拔修长的竹子一应矗立着,棵棵皆是出奇地笔直。路边叠放着几捆刚刚被砍伐下来的竹子,颜色翠绿,修长笔直,粗细均匀,煞是惹人喜爱。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jpg
     在古道拐弯处,竖立着两排间隔六米的大青石柱,一看便知是古时候竖插旗杆的石基座。不难判断,此处此景是历代先人们在茶余饭后最喜欢聚集的地方。我仿佛看到昔日村民们在拳师的带领下,列队习武,跺脚呐喊,拳打脚踢,霍霍生威。
早在六七十年前,村里出了几位遐迩闻名的拳师,他们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壮年在农耕之余习武强身。让一些盗贼流寇不敢到村里来造次,连一些江湖骗子也不敢贸然到村里行骗作案,拳师林开声和林声楼的行侠仗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jpg
      在村里古道漫步,七折八拐的就出了竹林,好多景致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好多鲜为人知的趣事尚未刨根问底,我们的脚步已经踏入了高墩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场地——高二村文化礼堂。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jpg
    高墩位于南雁荡山名胜景区的畴溪景观带上,畴溪绕村而过,高耸的蒲尖山和秀丽的凤岭山遥遥在望。高墩包括高一村、高二村和大楼村三个行政村,连心路从三个村庄内部穿过,红色旅游温州绿道一号线从村庄南侧穿行,旺庄移民小区紧紧毗邻村裙,从航拍图片上鸟瞰高墩村,分明就是一颗被绿树成荫点缀的聚宝盆!
    假如,你有雅兴去高墩一游,我可以负责任地提醒你,这座经历四年多时间修葺一新的颇具时代感的文化大礼堂,确实值得你好好看看。不光是建筑设计的金碧辉煌,里面按照新农村文化礼堂“五星级”标准打造的各项内容,更是可以让你大开眼界。
      诗人云“这是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欲辨此话真伪,你也不妨约上几位好友结伴而行,到村庄里转悠转悠一圈,可否?
                             稿于2018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0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如临其境,趣味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4-20 11:37 , Processed in 0.1149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