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闹市逃兵 于 2012-9-19 21:30 编辑
和日本相比,中国具有显著的国土、人口和资源优势。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但国土面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当敌人入侵时,国土不会站起来抵抗;中国对日本另一个巨大的优势是人口,日本人口大约1.3亿,中国人口是13亿,是日本的10倍。
中国人人多势众,不怕小日本?至少在我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人口其实有两层含义:绝对的人口数,相对的人口数。人口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量,是绝对的人口,中国人口的绝对数是日本的10倍,优势明显;但是相对的人口数呢?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相对人口数和日本相当,甚至要低于日本。 简单地说,日本人相对于中国人,可以以一当十,1个日本人,抵得上10个中国人。 计算相对的人口数,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的素质: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学习能力,组织纪律性,军事素养;还要考虑人口素质整合成的国家能力:战争动员能力,战时生产能力,战争的耐力,战争恢复能力,等等。 人口,包括军事人口、政治人口、经济人口、科技人口,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人口同时具备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素质,其中就包括日本。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人都比不上日本人。这并非妄自菲薄,限于篇幅,不再一一比较。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并不取决于绝对的人口数,而取决于相对的人口数。尤其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环境下,人口多并没有根本性的价值,比拼的是科技实力,一颗原子弹,就能导致死伤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 “一盘散沙”“乌合之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既是用来形容战争的,也是用来形容人口素质的。 来看看历史—— 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有过一段访谈,其中谈到了日本鬼子的战斗力:日本鬼子的军事素质其实是非常好的,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我采访过山东主力部队的一些老人,他们说,1943年前,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排和一个日本鬼子拼刺刀,可能都拼不过。特别是先期侵华的日军,绝大多数枪法和拼刺刀功夫都令人想象不到。 有些回忆文章说,在山西某些地方,一个老鬼子就可以管理一个县的中国人。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人的懦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鬼子的素质。 据我的爷爷说,经常只有两三个扛着大枪的日本兵,就能吓跑一整个村子的人。三个日本兵大白天架好枪,就躺在打谷场上呼呼大睡,没有一个人敢近前。 日本人尚武,信奉武士道精神,超强的战斗力由来已久。据说,16世纪初,有一支50人的倭寇部队从浙江登陆,一路烧杀劫掠,深入内地,转战千里……最后才被明军所歼灭。事后统计,累计被倭寇杀伤的军民竟然达到了4千多人。 日本人的组织纪律性是世界一流的。同样长着亚洲黄种人的面孔,欧美人往往很难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但是只要一开始排队和做事,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表现就泾渭分明,很容易加以区别。事实上,日本的人口密度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日本社会极端的井然有序,这一点已经在日本大地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比起中国人来,日本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者,为国捐躯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和内心的荣耀,似乎整个大和民族都皈依和信奉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 在中日两国的恩怨史中,这类的事例太多了,不再一一枚举,以免有“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 我这么说,是想告诉读者:永远不能小看日本人;日本人的学习和复苏能力超强,是浓缩就是精华的典型,潜藏着令人恐惧的惊人潜力。 日本以区区的弹丸之地,为何敢于和中、俄、韩三国同时叫板,展开领土纠纷?骨子里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日本人有一种近乎残忍的意志力,对认准了的事情极为执着,日本人用这种执着持久地威胁着与其有争端的国家,其潜台词显而易见:有朝一日,我们日本人终将取回属于我们的领土。 虽然相对人口数更具备衡量人口的实际意义,但相对人口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出于流变之中,即所谓的国力消长。 我想真诚地告诉举行示威的爱国青年们,用上街游行、打砸日系车的方式示威,是示威中最缺乏战斗力的一种,虽然很有必要,但真正的示威却是提升自身素质,由此整合而成的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这种示威才是最具实质意义的示威。换句话说,爱国青年们上街示威游行一天,实际的示威效果其实并不如你在家里认真学习一天。 游行的青年嘴里高喊着“杀死日本人”,但你得有杀日本人的能耐,你杀不死日本人,喊得再响、再起劲有什么用?不过就是情绪的无效发泄,日本人都懒得搭理你。 ——我想重申一下我的观点:这个国家的国民向另一个国家示威,通常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实力不如另一个国家。道理很简单,中国人不会向菲律宾或越南游行示威,俄罗斯人也不会向日本游行示威,至于美国人,只习惯于向他们的政府和总统示威。所以,我们的要务是增强自身的实力,直到不需要向日本、美国示威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