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到了,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或给老师送什么礼又成为不少家长纠结困惑的问题。纵观近年教师节,送礼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们担心,不送礼老师会对学生不重视,或者觉得大家都送自己不送不好意思。那么,作为教师节主体的老师又是怎样想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家长:送与不送都为难 作为一名一年级新生家长的罗先生近日心里很是烦恼,他告诉记者,原先他是压根没想过送礼这事,但儿子班里有近70人,开学这几天,为了让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些照顾,家长们对老师施展的那个热情让他感觉很有压力,“这么多孩子老师哪能照顾得过来,家长们急着与老师搞好关系无非就是想换来老师对孩子的‘多多关照’。” 同为家长的杨女士也说,从内心来讲,她觉得老师们也挺辛苦,自己平时管一个孩子都挺吃力的,而老师每天要管这么多,送份礼物慰问下老师是应该的。但问题是这几天她向“过来人”打听行情时,却发愁了,家长们大都出手大方,这下她拿捏不准了,“送多送不起,送少又怕老师有看法,真是难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家长正在为教师节是否送礼或送什么礼而烦恼,特别是新生家长,更因为“把不准脉”心里犯嘀咕,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听了一些关于给教师节送礼的讨论及看到一些老师收礼的网络帖子及新闻报道而变得心里没底,不知道在教师的节日中家长究竟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虽然想到老师们不会这么世俗,但万一别的家长都送了,我们家不送,孩子受到冷遇怎么办?”一位家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老师:“被送礼”原因在家长 “家长的担心我们能理解,但是比起送礼,我觉得家长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与家长们的担心相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显然是“被送礼”了,而制造“送礼风”的正是家长们,是他们的“多虑”将原本美好的节日气氛搞得庸俗化和功利化了。 “我不希望家长来送礼,也明确告诉过家长不要送礼。”张老师已经有17年教龄了。他告诉记者,学校也对老师有要求,不可以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但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防不胜防,家长直接就把礼品放到门卫处。“有的家长送的礼物太贵重,感觉压力太大了。”张老师说,如果学生或家长真是感激老师,他可能也会接受,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是为了让老师“办事”才送礼。“有的家长送了礼,好像就有了某种特权,会不断地给我们提各种要求,感觉自己好像‘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了。” “有时候家长热情得让你真的没法躲。”采访中,一位刚工作两年的小学老师无奈地说,“去年临近教师节,班上好几个孩子的家长都约我吃饭、喝茶。还有的直接找上门来,和我拉扯了几句就往我手上塞卡。我说不能收,可有的家长说你不收下我就不走,更有家长说你不收就是不尊重家长,弄得我十分难堪。” 这位老师说,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如同患者给医生送“红包”一样。许多老师本来不希望学生家长送礼,但“别人都收,我不收反而惹人怪”。送礼成了一种风气,收礼也是顺其自然,从而形成老师被逼迫“受礼”的尴尬。 呼吁:尊敬比礼物更重要 让教师节回归本义 与家长们功利性的心态相比,记者发现学生们对老师表达尊敬的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现就读于玉林城区东环小学一年级的梁同学可爱地说:“教师节那天,我要把‘感恩老师’这几个毛笔字送给老师,老师会很开心。”另外,也有些同学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林同学认为,教师节发条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就可以了。蔡同学则认为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上课认真一点,不开小差,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恩情。东环小学五年级陈同学则说要自己制作丝网花送给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给老师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表达对老师真诚的心意。 古定小学的王校长告诉记者,古定小学在教师节当天,都会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在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年度获得优秀的老师走上舞台,接受少先队员代表送上鲜花和致辞。这样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3年了,他感觉很好,既让老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又让学生受到教育,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王校长认为,社会上应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益,并引导学生和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尊重老师。其实教师节去看看曾经帮助过自己、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哪怕是一句问候,对老师都是一种欣慰和满足。 教师节,老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心意而不是礼物。玉林师范学院的程老师认为,学生在节假日或者教师节的时候能想到老师,发发短信;在平常遇到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打打招呼,老师心中就已经满足了。不管怎样,老师都会感受到学生那种真挚的心意。她还认为,作为学生家长,要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尊重教师的劳动,配合教师的工作,经常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共同教育孩子。而且,家长应该尽可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在精神层面的尊重。25年前,我国首次设立以职业命名的节日——教师节,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但是近年来,教师节有被演变成“送礼节”之势,逐渐背离其初衷。希望用简单而温暖的方式感谢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同时也呼唤教师节回归本义,让尊师重教成为政府和民众更加自觉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