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7|回复: 14

不愤青鸟!谈点经济上一些小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9 2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朝货币发行方式是以外汇占款对等发行人民币,举个例1美元外汇占款按汇率06年发8元人民币,现如今发6.4元人民币;外汇占款主要以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构成!
人民币信用是以外汇储备做担保,外汇储备以持有美债和其他美元资产构成形式体现的,简单说人民币信用是以美元为支撑;说句题外话天朝不会跟美帝开战的,否则美帝宣布冻结天朝美元资产,人民币就成废纸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71172149934928107_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22: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入世贸后,天朝外汇储备情况(以美元计价)
2002  2864.07亿美元
2003  4032.51亿美元
2004  6099.32亿美元
2005  8188.72亿美元
2006  10663.44亿美元
2007  15282.49亿美元
2008  19460.3亿美元
2009  23991.52亿美元
2010  28473.38亿美元
2011 .10   32737.96亿美元
2011.11    322009.07亿美元
2011.12    31811.48亿美元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10年外汇储备是02年10倍,相对应人民币10年发行量(以当年汇率换算)约02年8倍左右,那么房产价格普遍计算也应涨8倍左右,从货币发行量看是合理的,所以星相越调越涨不完全是星相个人能力问题,贸货币发行方式是朱相加入世贸答应美帝条件之一,呵呵!有一点星相要承担责任,09年四万亿肯定是货币超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2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家乡经济爱好者交流,无有空会更新!{: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3: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7:},你是学经济学的吧, 这种东西不好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看,我国的外汇流入是在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和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条件下,通过合法合规渠道流入的资金,是企业和个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做出的符合自身利益选择的结果。  对于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我国外汇储备不全是美元,非美元外币资产随着美元的贬值计价上升,增值部分估计为500亿元左右;外汇储备增长也与企业境外上市、境外投资收益增长有关。此外,外汇储备中相当一部分美国债券随着债券价格上扬,收益增加。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指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国际热钱流向中国,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唐旭则认为,外资流入中国主要是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投机性热钱并非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目前中国的外汇管理还是相当有效的。
  高额外汇储备利弊共存
  “保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我们这样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是必要的。”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说,无论是增强国际支付能力,还是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开展海外投资等都需要外汇,同时足够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国际信誉的重要基础。
  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认为,“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对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大大增强,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乃至稳定整个宏观金融环境和经济秩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外汇储备还是“货币自由兑换的物质基础”。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谢太峰认为,国内和国际经验都表明,一国所持有的储备资产的多少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实力雄厚,已经为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国际国内对人民币的信心,使人民币向“硬通货”日益靠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说,外汇储备规模特别高,对我国外汇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表示,外汇储备不断累积,由此产生的外汇占款成为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央行不得不采取冲销政策回收市场上过多的货币,这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同时,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本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
  经济学家梅新育认为,巨额外汇储备导致我国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权,同时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此外,高额外汇储备也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大了储备风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指出,持有巨额储备必须承担资金不能投向其他更有效益方面的机会成本、为回笼外汇占款而发行央行票据的冲销成本、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以及持有美元资产的贬值风险。
  多重战略平衡国际收支
  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专家们认为,如何配置、运用储备资产,实现多重战略目标,提高储备资产收益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外资、外贸政策应该进行调整,重新定位。过去的外资政策虽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外资也从我国的优惠政策中获得了巨大利益。林毅夫认为,现在资金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外资政策应该改为以吸引国内所没有、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为主要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则提出,要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在出口方面,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对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哈继铭认为,贵金属是重要的保值手段。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应遵循“流动性”与“保值性”两大原则,在美元下跌的同时,黄金反而面临着长期走强的趋势,在目前是最好的选择。这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和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需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建议:“要有独立的专设机构,通过发行本币债券,向央行收购外汇储备并进行积极管理。”(

点评

官养学者只能听听,不可当真,呵呵  发表于 2012-7-20 2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09: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有黄金矿物之类的硬家伙,之所以会进口矿物之类的,就是为了储备

点评

黄金储备并不多而且大多购入价在高位入的,国外好矿天朝买不到的人家不卖给你,只能买高价矿石;有句俗话,只要中国大量买的,国外肯定要大涨!  发表于 2012-7-20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富民穷,希腊办场奥运会现在还没缓过来
看我们天朝,嘛事木有{:soso_e120:}

点评

对百姓讲,奥运会不是好事!  发表于 2012-7-20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这等国家大事你研究的透?

点评

透是无限的,无只是业余爱好者,希望能多知道一些东东实现财务自由,呵呵!  发表于 2012-7-20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22: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02年到11年数据外汇储备一直在增长,货币投放也是对等大增长!
2003年

时间:11月27日至29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3年1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1.6万亿

2004年

时间:12月3日至5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4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5.3万亿元

2005年

时间:11月29日至12月1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5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

2006年

时间:12月5日至7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6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

2007年

时间:12月3日至5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7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8年

时间:12月8日至10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8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

2009年

时间:12月5日至7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9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

2010年

时间:12月10日至12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截至2010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58万亿元

2011年

时间:12月102日至14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量达到85.16万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16 17:15 , Processed in 0.0716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