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chsspy

平阳火车站取名敖江站是平阳人民的悲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14: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争来争去,没个屁用。只会让人看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14: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争个屁啊?争来当饭吃吗?就是叫下河火车站也不管我的鸟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19: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当时县领导为了弥补鳌江没有高速出口的缺撼吧?只是有点不方便企业界的一些外地客户,老是问坐动车来平阳在瑞安下还是在苍南下近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4: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当初怎么搞的,叫平阳这么倒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0 2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xjin 于 2009-9-30 20:39 编辑
本来不想回这个贴,但是看了XXJIN网友的发言,觉得有误导之嫌,所以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鳌江是个叫了100年左右的地理名词,鳌江镇是个叫了70年不到的镇名,1933年建镇时叫古鳌头。

“先有鳌江才后有平阳” ...
lwm2005 发表于 2009-9-28 10:27

不想跟你说什么,但肯定你的说法有误。因为怕再说下去肯定又有某位大儒出来骂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车刚开通,就出现了笑话,所以不能取名敖江站

平阳、鳌江火车售票点雷人落款
今天下午受上海朋友之托,去了鳌江新河路售票点买票。
一看通知的落款吓了一跳。就问售票员这通知落款是哪里来的。回答:“是上面发下来的,就是这样的!”恳请上面的领导赶快改一下,以免闹出更多的笑话!
一、平阳县什么时候改为“市”?
二、鳌江镇什么时候改为“螯”江镇?


落款:平阳市昆阳镇解放街165号
         螯江镇新河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打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柒零叁网上一位昵称“xox”平阳网友发帖对乱用“鳌”“敖”提出质疑,文章说,“把“鳌江”写成了“敖江”,没有鱼还是鳌江吗?现在平阳长途汽车车票呀什么的上面打印都是“敖江”。鳌江人连自己地名都写不对还混什么呢????悲哀!”
昵称为“baihdx”的网友说,身为鳌江人,并非不知,只是人们并不在意称呼的史料沿革和文化意韵,所以都疏忽了,从这里也可看出文化底子不厚实呀。人文人文,危矣危矣。此“鳌”非彼“敖”,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鳌文化,龙和鳌在中国文化中实际上都象征着海洋里的吉祥神物,非同一般,记着和龙港相对而望的应是“鳌江”。
由此可见,此“鳌”非彼“敖”,鳌江的“鳌”不能少鱼。地名文字规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以讹传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人几乎都知道平阳有个鳌江镇,一直以来认定鳌江的“鳌”字无可非议。但近年来,有少数一些人把鳌江的“鳌”字下方的“鱼”省略了,私自简化成“敖”字,听说有人在高速公路出口曾看到指示牌冠冕堂皇标明“敖江”字样,长途汽车上也有这么标示的。日前,笔者看到某报纸,在介绍平阳鳌江某新旅游景点的大标题也赫然出现“敖江”,不禁有点迷惑。“鳌”是不是简化为“敖”字了,或者说“鳌”“敖”现在可以通用?为此,查找了平阳县政府和行政区划网站以及温州日报有关平阳鳌江的报道,发现根本没有出现“敖江”字样,只有“鳌江”。

       由此想到瓯海梧田的田,原先是写成“埏”的,近年改成“田”。“埏”和“田”以前在温州话里同音,想不到“埏”字在普通话里却读“shan”,很多人电脑拼音打字往往打不出“埏”,再说,“埏”字也很冷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埏”和“田”默认通用。但近年政府地名管理部门已经规定,一律用“梧田”表示。原先的“埏”,属于不规范字,是别字。

   把鳌江的“鳌”写成“敖”,是不是也得到默认?笔者特地询问了温州地名部门权威人士金先生,他说鳌江的“鳌”字有历史文化底蕴,不能写成“敖”,没有简化,否则就是错别字。请注意,国家语言文字也从来没有把“鳌”字简化为“敖”。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女娲补天时曾经“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鳌江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鳌江在西晋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后改鳌镇堂(见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保安之意,故改名鳌江。

         鳌江原名始阳江,旋改横阳江,均以县名称江名。梁乾化四年(914),横阳更名为平阳,但江名未改。《明史·地理志》:“平阳县西南有前仓江,亦曰横阳江,东南经江口注于海。”《明史》编于康雍间,可见宋时间,曾因钱仓(又曰前仓)是北宋以来温州的八大名镇之一,改称钱仓江。乾隆间,又复称横阳江。乾隆二十五年编的《县志》:“横阳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志始阳江,又曰钱仓江”。而鳌江之称,首见于史书当是《清史稿》:“鳌江古曰始阳江,两港会于萧江渡,西合罗源山下为横源江,经钱仓镇为钱仓江。”《清史稿》编于民国初期(1914-1929),而与其同时编篡的民国《县志·地舆·叙水》仍称为横阳江。可见民国初年,两称同时并存,而鳌江的称呼拟逐代替旧称。      

         前不久,柒零叁网上一位昵称“xox”平阳网友发帖对乱用“鳌”“敖”提出质疑,文章说,“把“鳌江”写成了“敖江”,没有鱼还是鳌江吗?现在平阳长途汽车车票呀什么的上面打印都是“敖江”。鳌江人连自己地名都写不对还混什么呢????悲哀!”

       昵称为“baihdx”的网友说,身为鳌江人,并非不知,只是人们并不在意称呼的史料沿革和文化意韵,所以都疏忽了,从这里也可看出文化底子不厚实呀。人文人文,危矣危矣。此“鳌”非彼“敖”,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鳌文化,龙和鳌在中国文化中实际上都象征着海洋里的吉祥神物,非同一般,记着和龙港相对而望的应是“鳌江”。

        由此可见,此“鳌”非彼“敖”,鳌江的“鳌”不能少鱼。地名文字规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以讹传讹。




附:

  福建有个镇才叫敖江镇

        敖江镇位于福建省连江县县城近邻,面积44.74平方公里,辖 14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

       号称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同三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开口;福建省第六大江一一敖江横贯全境,才溪二级、三级两座电站装机容量达1510千瓦,福建省第二个天然温泉县城的地热源头即在境内的岱云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以前在鳌中读书的时候,鳌江镇内的同学都会非常自豪地说,我是正宗的鳌江人。让人感觉做鳌江人还有正宗不正宗之分,做正宗鳌江人好象是非常神气的事情一样。在鳌中读了六年的书,也见证了鳌江的帮派之争,什么四手帮,牛角派,南门帮之类的,现在想来,恍如香港的古或仔电影一样。事隔多年,鳌江依然象只老龟一样缓慢前进,城镇变化不大,鳌江人手头的人民币也没见多多少。肖江,昆阳的崛起,我是正宗鳌江人的话听到是越来越少了。记得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来和平阳的市人大代表谈心时说,小时候我是在飞云江畔长大的,那时候就听说了鳌江,也很想来鳌江看看,感觉鳌江比瑞安的城关还要好。这么多年过去了,鳌江变化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支柱产业。他说的话我还言犹在耳,说的也非常实在。我在市区工作多年,每次从市区回到鳌江,感觉鳌江依旧是这样的破落,这样肮脏,但却非常亲切。因为这里毕竟是我的生长地,这里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的亲人和同学。瓯南大桥建设,水头污染,昆鳌大道建成,平阳高速搭车收国道的费(也多收了我七八百元),我也非常关心。现在看到鳌和敖字,虽然同音,只是少了一条鱼,大多数的鳌江人也并不是很重视,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鳌江人不是非常团结,尤如当年的众多门派一样,区区几万人,却各立门户,现在可能没有了。所以说文化底蕴还有待加强。再说行,这两年,鳌江的车子慢慢多了,街道也慢慢地变拥堵了。很多人都说在温州市区开车不好开,但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来过鳌江,鳌江的街道现在开车并不比府前街,解放街好开,因为行人,三轮车,小车都是无序的,很乱。总之,鳌江,我希望你变成傲江。让我们为你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6-8 20:12 , Processed in 0.1931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