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城市六车道

如此宝贝,弃不得!(29楼已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4 1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18: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19: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昆阳镇文明办 发表于 2012-6-22 10:05
感谢网友“城市六车道”提供的线索。获悉消息后,我镇相关办公室立即与施工队取得联系,现该石 ...

希望文明办能把鉴定结果以及之后的保存结果都向公众及时说明 让大家也放心

点评

举双手赞同: 0.0
举双手赞同: 0
  发表于 2012-6-24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2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2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剃刀阿良 于 2012-6-24 23:53 编辑

(转自田纯博客http://tiandun2.blog.tianya.cn/)在浙南民间,素有“瑞安出仙岩,平阳出仙坛”的说法,意思是瑞安的仙岩寺和平阳的仙坛寺都是最为著名的古刹。瑞安的仙岩寺,近年重加修建,规模宏大,面貌焕然一新。而平阳的仙坛寺却因异地重建,失去了原先的面貌。
    仙坛寺位于昆阳镇东门仙坛山,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仙坛寺建筑宏伟,境地清雅,南宋著名诗人林景熙(1242-1310)《仙坛寺西林》诗云:“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松气浮青晓,钟声出白云,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文革”期间,仙坛寺遭到严重破坏,但建于唐代的大雄宝殿还保存较为完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仙坛寺旧址被征用为平阳师范学院校舍,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雄宝殿才被当时的平阳师范校方不顾平阳有关部门的反对,强行拆毁改建成图书馆,大殿的柱础至今还都完整保存在图书馆的馆址下面。如今保存完整的还有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由县令徐似道开凿的石磴台阶,有着百年树龄的两株白兰树,以及一批历代碑记和佛塔残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平阳师范搬迁,原址先后办过补习学校和技校,但其后也都先后搬迁,原址废弃。今年年初,昆阳镇决定将仙坛寺遗址改建为仙坛公园。
    仙坛寺是浙南闽北天台宗著名的仙坛派系的祖庭,曾享有“浙南天台”美誉。据了解,如今来源于平阳仙坛寺的仙坛派下子弟遍布祖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温州地区有仙坛派下出家人三百余人,信徒有数十万之众。天台宗平阳仙坛派一系如今在宁波地区影响也非常的大,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佛教力量。而作为这些天台宗仙坛派四众弟子来说,祖庭平阳仙坛寺是他们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各地的仙坛派下弟子前来仙坛寺遗址寻根。
  有鉴于此,同时鉴于仙坛寺遗址与异地重建的仙坛寺几乎只有一墙之隔,兼之在温州已经有原地重建太平寺和护国寺的先例,特建议,将包括仙坛寺原大雄宝殿旧址在内的部分遗址交还给仙坛寺或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恢复历史原貌,特别是重新恢复才被破坏才二十多年的唐代大雄宝殿的历史原貌,修整原先山门的青石台阶,凸现原寺内两株年代久远的白木兰树的风姿,以展示平阳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使也天台宗仙坛派祖庭所在地得以恢复,使全国各地的仙坛派下弟子能有一处可供寻根归宗和瞻仰圣迹的佛教建筑,这对提升仙坛公园的文化内涵,提高平阳县的知名度也有相当大的好处。近年来,杭州依托灵隐寺等寺院,将传承弘扬佛教文化,打造“东南佛国”金名片,作为推进杭州旅游国际化,提高景区原住民生活品质,提升杭州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杀手锏。而我们平阳县,有着仙坛寺这么一处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天台宗仙坛派祖庭,有着曾被誉为“浙南天台”的仙坛寺遗址这样的有利资源,如果不好好做文章,充分加以利用,岂不可惜!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议,在新建的仙坛公园中,还要恢复为纪念东晋炼丹家葛洪的“问丹亭”、“怀葛亭”等历史建筑,休整葛洪炼丹灶遗址,从而使之于原仙坛寺右的葛溪(溪边石上有民国著名书法家黄光所书“葛溪”二字),及稍上民国姜会明书丹“仙泉”等题刻(相传为东晋葛洪炼丹遗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使之成为展现平阳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处亮点和新的旅游景点,使平阳群众拥有一处融观光休闲和瞻仰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绝佳去处。

点评

举双手赞同: 2.5
举双手赞同: 0
  发表于 2012-6-26 10:15
举双手赞同: 5
  发表于 2012-6-26 0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0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剃刀阿良 于 2012-6-25 00:12 编辑

                                         古横阳千年胜景--仙坛山(转自光明人家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yimei66

      仙坛山自古为老平阳名胜。“瑞安出仙岩,平阳出仙坛”,平阳仙坛、瑞安仙岩均在浙南名闻遐迩。西晋太康四年(283)平阳建县。东晋元帝大兴年间(318-321),相传郭璞为温州城选址以后,又来平阳卜地筑城。城周一里,面对昆山,取名昆阳。不久,葛洪(字稚川)揽胜至平阳,修炼于东山。旧志载其时为东晋咸和(326-334)年间。东山自此称仙坛山。

  仙坛山自此为平阳名胜。明隆庆县志称:“仙坛山在东郭,上有平石,方十余丈,相传葛洪炼丹于此”。乾隆县志称:“《永嘉记》云:横阳仙石山顶有平石,方十余丈,号仙坛。旁有竹林,风来成韵,垂扫坛上,名扫坛竹”。民国时,山上计有景点43处。

  在平阳流传很多有关葛洪的遗迹。城南东岳观现保存有两口葛井,西门外有葛坛庵,万全仙口神山有葛仙丹灶。但与葛洪渊源最深还属仙坛山。旧志载:仙坛山“山顶有石,上有足痕,深寸许。相传葛洪炼丹于此,有葛仙翁丹灶、石床、小岩栖。又有巾子岩”。唐咸通间建仙坛寺。宋淳熙间,邑令徐似道凿径以便登眺。明天启丁卯,里人吕仲璞建石门山麓,题曰‘仙径’。还有迎仙庵、葛泉亭、怀仙亭等等。山顶有丹井,又有葛溪发源于此。

  宋邑令陈容曾作《登仙坛山》诗云:“作尹已三月,何曾事登临?青山似两翼,环我诗书林。松厅鸾鹤姿,暇日来搜寻。福仙共徘徊,梯磴东山岑”。时在徐似道凿径六十余年以后。此前叶适即作有《仙坛》诗:“堂堂人物地行仙,句漏丹砂信有缘。弹压松篁知暂尔,未应谢屐久林泉”。叶适是相信葛洪到此炼丹的。宋瑞安陈则翁《春游仙坛,就简曹许山、林五峰诸君》诗:“虚圹一林壑,花时多此游。泉声新雨过,野色断云留。春鸟自鸣树,幽人独倚楼。西山又斜日,不照古人游”。可见仙坛美景名不虚传。

  张綦毋《船屯渔唱》吟:“仙坛寺下水潺潺,黄叶疏林向夕曛。杯酒欲谈王道父,后山何处是荒坟?”所称“王道父”即南宋乡贤王自中(1132-1199),其因爱仙坛山景色佳丽,卒葬于此,墓在仙坛山北。王自中与著名思想家陈亮为同志友;又与辛弃疾相契。孝宗颇念之“人才不易得”。陈傅良《王道甫圹志》称:“晚徙县之橘庄,雅爱仙坛僧屋之后山,因以为坟。十有一月二日,林夫人奉其柩葬于此。”叶适《陈同甫、王道甫墓志铭》:“始道甫乐仙坛山北之原,即其葬焉。”旧志还谓仙坛寺“上有葛仙丹灶,傍为应节严祠”。应节严城西人,淳祐四年(1244)武科进士,与元军征战,宋亡后隐居不出,大德四年(1300)年90卒。

  元明清以下,仙坛声名不减,文人吟咏不绝。林景熙与仙坛结缘,其《葛坛即事》诗云:“半壑松声识稚川,携琴曾此写风泉,日乌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鲜。世事荣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下方城郭尘如海,输与山中枕石眠”。元夏若水《仙坛》诗云:“水沁苔封药灶寒,坎离幻出不相干。黄芽白雪今何在?云满空山月满坛”。明时刘康祉为葛泉亭筑成赋诗。清康熙年间,邑令刘永申为怀仙亭筑成吟咏。时东郭人吕弘诰(吕洪)著有《葛溪诗文集》,县令金以俊聘请其修《平阳县志》十二卷。谢青扬《仙坛篁韵》云:“白云招我来,上方得小憩。闻根此暂清,远隔人间世。更陟仙山顶,方石平于地。其傍修竹多,风枝自摇曳”。古时仙坛山还筑有借竹亭、云松亭、蛾眉台,达人携红妆聆听竹韵松涛,暂离尘世,一享清福。

  寺以山名,山因寺著。“瑞安出仙岩,平阳出仙坛”,瑞安仙岩寺和平阳仙坛寺都是浙南名闻遐迩的一方古刹。仙坛寺为浙南仙坛派祖庭,属天台宗,享有“浙南天台”的美誉。元刘平叟作《仙坛寺》诗云:“窈窕悬僧庐,空山断诸想。上邻境穴寥,下瞰色苍莽”。鲍台《寄仙坛寺达敬上人》诗云:“昆岭蔚深秀,万木如星攒。昔有葛仙公,曾闻此游盘。丹砂留废井,碧草生空坛。凤吹不可闻,白云渺漫漫”。民国县志称:古寺修建远无可考,“寺修建非一,最近为清宣统二年(1909),民国五年(1916)僧显宗增修”。此期,为仙坛景区建设的一段小高潮。

  民国初年,平阳县知事嘉兴人周继善亦好事者,率先筑“问丹亭”。自称“公暇一至其地,爱其岩壑幽邃,迥绝尘境。”邑人黄君枚生、姜君啸樵投其所好,请为辟址筑亭。周知县欣然从之,鸠工庀材,经营逾月而亭成。亭在仙坛寺后,与怀葛楼相对。石磴萦纡,拾级而上;崖罅通水,略约可过。登亭远望,野树墟烟,历历如画。斟酌之后,取杜工部诗句“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意,题亭名“问丹”。宣统末年除夕,怀葛楼(仙坛寺东楼基址)毁于火。黄枚生(梅僧)姜啸樵出面规复重建,且廓而大之。于楼外溪山环莳花木,以为游憩之所。周知县复补缀小亭其上。于是官绅士女争游于溪上者,无虚日,仙坛山之名于是益彰!北港周锡光(周喟)为作《怀葛楼记》。甲寅年(1914)梅僧又筑五枫亭(又名爱晚亭),与怀葛楼隔溪相对。亭外五枫参天,秋来霜叶与斜阳争艳,谓“何来天风,许我餐香。”时名家纷至,勒崖赐墨。瑞安黄绍箕慕王道甫先生之风,留题“山高水长”,楷书,在问丹亭畔。“峰回路转”,楷书,在小蓬莱下,瑞安孙锵鸣题。“小蓬莱”,魏体书,在溪畔,黄远香题。罗希伦题岩壁,作《岣嵝碑》字。“静虑明心”,隶书,周喟题,在仙泉上。“壑云”,隶书,在葛溪中石壁,德清俞曲园(即俞樾)省亲闽省,道出平阳留题。“洗药池”,篆书,在小岩栖下葛溪旁,白石子题。“葛溪”,黄梅僧自题,现仍保留溪潭大岩上,惜漫漶模糊。

  黄光(1872-1945),字梅僧,一字枚生,为平阳著名人士、诗人。世居平阳东门仙里(又名葛溪街)。民国元年,他继刘绍宽之后,当选为县教育学会会长。因居处紧邻仙坛山,得地利之便,时常登山揽胜,追寻旧迹,辑有《仙坛山志》稿。他是仙坛山景点建设的热心人。在仙坛山麓,黄梅僧建有别墅一区,占地十余亩,名曰“黄庄”。其地引葛溪之水入墅,建枕山楼和双溪草堂,分别请孙依言、孙诒泽题写匾额。此外还有梅花居、小隐山房、辛园诸胜,戊社诗友鲍竹君作有《黄庄十咏》。别墅遍植梅花三百株及各种花木。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刘绍宽也是黄庄常客,作有《仙坛寺》和诗:“石床丹灶没荒邱,缥渺神仙不易求。香火有缘开佛寺,溪流随意傍僧楼”。黄梅僧与女画家蔡笑秋结婚后,又筑飞情阁,黄庄愈加出名,仙坛山远近驰名。


-作者:陈肖粟  有所整理

点评

举双手赞同: 5.0
举双手赞同: 5
  发表于 2012-6-26 0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0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09: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昆阳不愧为文化名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1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藏起来呀,很值钱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1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剃刀阿良 于 2012-6-25 11:06 编辑

仙坛寺的不同,在于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其在禅宗界的影响力。碑匾的突然现身,不能不说是佛祖又赐予了我们一次机缘啊!有了这块碑匾做奠基,我们完全可以在新寺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建,还原老寺当年的雄风!打出一张响亮的佛教品牌,吸引八方信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17 02:11 , Processed in 0.0733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