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2174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08-5-5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1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继续......
<font face="黑体" size="5"><span>京城印象----之拜谒天坛 </span>
去天坛,是怀着敬畏之心的,知道那里是皇帝祭天的场合,和神灵挂钩的单位。记得自稍微有些懂事起就在脑海里有天坛的印象,好像几乎是和天安门的了解年限是相当的,不过原以为天坛就是孤零零的一座祈年殿,没有周边的附属设施,真是一直太小看它了,到点就傻了:吙,好家伙,原来很具规模呀!<wbr>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8em"> 天坛也是老北京的标志性的建筑,不比天安门故宫正阳门落后,踏着子午线,跨过南护城河,穿过亨昭门,经过大片大片茂密整齐的古松柏林,站在圜丘方墙的外侧,透过门台满怀崇敬之心仰望这个外方内圆凝聚古老文化的建筑。圜丘是皇帝在天坛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皇帝站在围着九九八十一块台面石的圆形天心石上于天对话,祈求上苍来年风调雨顺,据说由于巧妙运用和精心设计,回音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大,听起来既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但周围旅游着众多,谁都不曾试过!</span><wbr>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8em"> 从在皇穹宇一边对着回音壁互换亲友名字的旅游者身边经过,内心暗笑他们的同时,其实也同他们一样,对于天坛,真的知之甚少。了解悠远的内涵,应该远比不上听听回音壁是否真的回音来得实在。</span><wbr>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8em"> 瑰丽宏大的祈年殿, 由6个圆形,层层收缩,直上云霄。蓝色的主色调配以大红的门柱,一点不改昔日的富丽堂皇,这历代皇帝的祭坛所蕴含的文化,实在太丰富了。可是当神走下神坛,神圣就变成了娱乐。如织的游客带着天坛围墙之外的红尘万丈嘈杂着这一方净土,把对上苍、对大自然的尊敬和谦卑也一齐丢了。但转而又想,是不是只有了解之后,才够资格来天坛么?是否懂得了,才能体会?我们并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还不是一样来到人世间吃饭、穿衣、睡觉、数钱,自得其乐地度过一生。游客是那样开心,只要听到回音壁里真的传来亲友的声音,就快乐起来,觉得不枉来天坛一遭,这样不也很好吗?</span><wbr>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8em"> 祭天,是国之大事,当明清皇帝毕恭毕敬的在此地为苍生祈福时,又如何会想到,当时光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的子孙们用自己的方式沿着子午线来到这里。是要摒弃守旧的宗教仪式,还是要感谢祖先积下的福泽?我找不到答案。再次仰望苍穹下屹立的祈年殿,映照在京城的金色阳光里,永远那样高贵、神圣,那么的沉默不语!</span>
继续,继续......
继续,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老张于2009-4-11 7:09:04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