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461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0-7-10
|
发表于 2010-7-12 1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各位的留言,忍不住上来说两句。。。。现在的闽南话是古越语和汉语中古音(隋唐时期)的结合。。。历史上因战乱中原民族三次入闽造成了闽地语言的变动交融,因为汉族文化的强势,二者间一长一消是必然的。但古越语在闽南话中的痕迹却是抹不去的,有些常用词语在汉语系统里是无字可寻的,如“田”字的白话音。闽地偏远,交通不便,与中原的交融不多,所以闽南语中便保留了许多汉语的中古读音,故称闽南话是汉语的活化石。如,到现在筷子仍叫“箸”,而古诗文用闽南话的文读音来朗诵的话,平仄韵脚仍然合拍。相反的,普通话中《平水韵》已经不合用了。前面那位老兄所说的,什么山门三十年前原来是说温州话的,什么桃源话更正宗些,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水头的原住民更多是说温州话倒是真的),闽南话北迁是有原因的,明代避倭患,清代为困台湾郑氏而迁海等原因导致了闽南居民的迁移,闽南话也就流布四方,浙江境内的闽南话历经二三百年的发展并与吴语的交融,与以厦门话为代表的正宗闽南话已经有所不同了。但基本上还能交流,至于文读音系统则是没有区别的。温州话属吴语,也有文白两套系统,其来源也有复杂的原因,并不与闽南话有冲突,更谈不上什么文化之争,都属汉语系统,同文同种。至于说什么闽南话的人拼命往县城里挤,不一样的民风导致了讲温州人的离去,这简直就是无知的言论。
汉民族人口众多,分布甚广,各地语音各不相同,但我们的书面语言都是相同的,倒是现在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整理而成的语言),在行政的作用下十分强势,对各地方言造成极大冲击,君不见我们的孩子都不怎么会说本地方言了吗?好多童谣、谚语除了老人基本没人知道了,年轻的父母们,你们还用方言教孩子说当地的童谣吗?
温州话童谣:ya ya,外婆门前杀大猪,早些走来吃精肉,迟些走来啃骨头……
闽南话童谣:蚕儿爱吃肉,肉未打,蚕儿爱吃鸭,鸭未宰,蚕儿爱吃梨,梨未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