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777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05-8-17
|
发表于 2009-9-18 07: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鳌江人民争气的话,对以后鳌江的经济还是有帮助的,毕竟鳌江以前还是被称做"小上海"
凌风一叶 发表于 2009-9-18 01:21 
以现在的古鳌头的懒散状况,会有用吗?鳌江只有置于死地才会后生,想想当年的江南地区,一些乡社民风也不怎么好,都是长期的人多地少,加上一些人好吃懒做,要饭+流浪,使当时的平阳背上了“平阳要饭”的“荣誉”,后来有了陈定模的魄力,和改革时代的机遇,他们也在绝境里搞出了个在当时全国闻名的“农民城”模式。
在倒过来说鳌江,要不是出了个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及后续影响,王理孚才有机会在古鳌头发展出一片小天地,再后来,要不是二战时全省的沿海港口都被封锁,才是平阳县江口北岸的鳌江小港口成为省内唯一通航的对外口岸,使在抗战早期的鳌江一举出名,为后来的列入浙江5大港奠定了基础。
再后来,分县,鳌江垄断的资源被分去了很多,龙江港的出现又拿去了分多的资源,虽然也在80年代有些辉煌,但是,那些很大一部分过去基础或利好关系的某些延续罢了。在垄断日子里呆惯了的鳌江,当然慢慢就在不思进取里没落了。
龙港的崛起更是当时160万人口大县,在经济长期压抑后,借改革开放猛力释放迫切发展愿望的结果,南部平阳人在刚刚成立的苍南县里,在昆阳镇临时办公的平阳党校的办公室里,在灵溪公园山下某临时栖身的办公场所里,筹划酝酿了一个复制鳌江的的龙江港规划,这些刚刚改称为苍南人的南部人,借新县确立的兴奋状态,借改革的春风,他们凝聚慵懒的江南为活力的龙港,他们至少在那个时候,在很少可动用资源的前提下,成功得突破了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议,不仅改过了北面的那个“参照物”,而且大大超越。
而后来平县也加大了对鳌江的扶植力度,迁了差不多半个县城机构,各个县级局、行、省级开发区、七八个公社(乡)的逐步并入,为鳌江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可是鳌江并没有好好利用,鳌江还是那样乱糟糟,不仅发展不起来,还拖累了全县前进的脚步,资源被占不能好好用,还老埋怨县里的这个那个,好像什么好处都要给他占用才行!
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县城为在树立一些重点发展镇,比如未来希望成为新型强镇的郑宋和萧麻,使鳌江有某种危机感和破釜沉舟之迫,才会好好珍惜利用县里给的好处,可以说鳌江是浙江省内获得县级资源最多的非县城乡镇,可是鳌江自己发展无力,但是欲求不断,县城建了些开发商捡起来卖的商住楼,就难受起来了,非要说什么县里财政用了多少在县城“山头地”了,再说了,平阳县城如果是山头地,那瑞安县城的山更多,算什么?鳌江除了南面的江,整个被山包一圈,算什么?平阳城关的小山是别致,是城市的绿肺,想想没有山的衬托,这个城市在光秃秃的平地上,多无聊。转回来,既然开发商建设的,是老百姓花钱买的,而且开发商还为政府提供了丰厚的土地收益,为道路等其他市政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某种意义上也顺便养活了很多领养老金或低保生活的鳌江人,你们有什么理由对县城说三道四!
何况,就算要点余钱,建设县城也是天经地义的,你鳌江得了这么多便宜还要来卖乖,难道非要什么好处都被你占了,才是对的?所以,在一个廉洁高效的ZF之外,平阳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强势的县城,这个在古代的平阳,现代的其他强县都得到了验证,至少目前这样混乱的时代,平阳要全面崛起,没有一个强势的县城,是会有很多阻力的。
最好谈一下,我对10年后区划的简单设想:
为了适应省县直辖和省内其他县的规划趋势,我认为昆鳌二大镇应该拆分为:城关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城东+练川榆洋)城南(务洋)街道(县行政中心区)、古鳌街道、滨海街道等6个左右的县直属街道办事处,郑楼(南部划出归城东街道)宋桥、萧江麻布合并为南北两大镇,是全县布局为6大街道+水郑萧3大强镇的新格局。
先写到这里,其他,请大家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