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明大

问新平阳为什么这样报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9 2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文明礼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0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空、虚 。 这就是天朝的一贯作风,哈哈。强烈鄙视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再闹,你就2了哦{: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敏一行先后登门看望了胡孙节、李日伟、李扬约、周兆丰、林彩云、陈信初、白植俊、林宣雨、王纪树等离退休老干部。"
楼主隐藏于上述人等之中,猜猜看,是哪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有没有名字,反正重来不看新平阳,看了也不知道谁是谁。其实,一般的百姓估计对这个都不感兴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2: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全练川 于 2012-4-12 11:06 编辑
快意拂尘 发表于 2012-4-10 10:36
"黄敏一行先后登门看望了胡孙节、李日伟、李扬约、周兆丰、林彩云、陈信初、白植俊、林宣雨、王纪树等离退休 ...


(补充:有可能这排名跟地位职务没关系,是按居住地点走访方便时间顺序,说记者自作主张可能我是误解了)(名单里面没有疑似楼主的李扬约,可疑。他好像以前还是人大主任的)。呵呵,好多排名靠前的老干部不知道以前是什么职务的。刚才搜索了下排名第二的李日伟,原来他以前是平阳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县长。发现十个月前的这篇李绍行、李日伟、郑兆麟、林宣雨、吴寿珊,这几人包括李日伟和林宣雨都排名在胡孙节前面的。有个周肇丰 不知道是不是楼主说的周兆丰  。现在我觉得楼主不是无理取闹,有点同情他了。俩篇新闻的记者不一样。都是自作主张?呵呵。寒冬慰问送温暖 浓浓关怀暖人心2011年01月27日 10:51:58来源:平阳新闻网字体:


2011平阳两会专题
 连日来,王祖焕、王中毅等县领导深入我县各地,走访慰问老干部和驻平部队官兵。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祖焕在县领导孙瑞庆、陈景宝、胡方勇等陪同下,先后来到李绍行、李日伟、郑兆麟、林宣雨、吴寿珊、胡孙节、伍兆澄、金腾、林昌桐等老干部家中,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阖家欢乐。
 王祖焕说,老干部们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平阳有今天这么良好的发展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仍然关注着平阳的发展,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老干部们能一如继往地关注平阳的发展,继续发挥余热,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随后,王祖焕一行来到县预备役独立营、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慰问驻平部队广大官兵,向他们致以新春祝福,并送上慰问金,衷心感谢他们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王祖焕说,一年来,驻平部队广大官兵牢记神圣使命,在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大官兵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地方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中毅在县领导蔡荣贤、苏腾等陪同下,先后来到林声足、周茂楼、白锡飞、陈信初、白植俊、周咸文、周慎等老干部家中慰问,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并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他说,老干部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平阳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照顾好他们是我们的责任。老干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一直对平阳的发展非常关心,我们要多听取老干部的宝贵意见,促进工作的开展。王中毅还向老干部介绍了近年来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
 当日,王中毅一行还来到海警三大队、鳌江边防大队、鳌江边防工作站、鳌江消防中队,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驻平部队广大官兵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驻平部队广大官兵,在加强部队自身建设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平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县委副书记林亦俊在县领导林天思、曾上俊、许道静等陪同下,先后走访慰问了周肇丰、王华冕、林合田、林彩云、钱克肱、陈绍者等老干部,给老干部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新年问候。随后,林亦俊一行又来到县消防大队、西湾边防所等处慰问,为驻平部队广大官兵送去新年祝福。(平阳新闻网记者 黄国强 黄剑萍 周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3: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个说的有理,什么都疏漏,以后县四套领导班子会变成县领导班子。现在记者越来越自我了。朱镕基这样的大功臣,得罪人多了,最后报导也少,没有报导的同志显然是忠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4: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拂尘 发表于 2012-4-10 10:36
"黄敏一行先后登门看望了胡孙节、李日伟、李扬约、周兆丰、林彩云、陈信初、白植俊、林宣雨、王纪树等离退休 ...

呵呵,难道你说楼主是其中的一位是真的。我看楼主可能是李扬约。我是根据他是(1988.1~1993.1)浙江省八届人大代表  http://wz.people.com.cn/GB/139013/10149868.html,正好可以有资格监督当时的陈文宪市长。年龄也接近80岁,又痴迷电脑网络。如是这样,我们网民应该支持这位老人自己说的在网络上对一些重大新闻和时弊发表个人看法,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表达对党风廉政的个人愿望和迫切主张。我们不能随意批评侮辱。政府有错就改,无错就不要听。楼主也不要纠缠个人和老同事的名誉得失,应该发扬老干部老革命的优良传统。像【63楼麦芽糖网友说的那样:不要太看重排名了,当官的要多为人民谋幸福才是硬道理!】,退休后应该老有所为,多为老百姓和网民关心的事情呼吁,这样在论坛里会得到更多的尊敬。楼主说平阳报发动人围攻,我看不是真的。你说的不对,自然有人反驳,你自身过硬也要虚心接受批评。请楼主指正。
【三任组织部长的廉政情怀记者  吴逢旭 2009年10月01日14:02    】新闻摘录:【李扬约——今年75岁的一个老同志,先后在温州市平阳县、泰顺县、瑞安市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1994年3月退休,自言“为党工作了40年”。这个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党、献给国家的老同志,确实是一个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硬汉子。

【“办事要公正”,这是李扬约最深刻的体会

  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多年之后,进入晚年的李扬约,却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的岗位——痴迷电脑网络,在网络上对一些重大新闻和时弊发表个人看法,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表达对党风廉政的个人愿望和迫切主张。一是自身要过硬,二是肯办事,三是敢为干部说话,四是工作上要虚心,五是办事特别要公正。


楼主各帖评论:【40楼:告诉新平阳:不要以为后台硬,做错事不但没自我批评一句,还发动人围攻.我是压不倒的.当年陈文宪为温州市长时,又红又硬,位高权重,因我三次叫他不理我,被我拍桌骂得脸红红的不敢怎祥.他是五品,你是几品?平阳最大只七品吗?】【50楼:有几位网友观点我赞同.人生是短暂的,我今年八十了争什么?但做错了不自我批评,还发动人围攻,平阳反了不成?你敢现在与过去比吗?给你比到底,敢吗?不管比干部队伍,还是比社会风气.我怕影响当今领导威信不想主动比.你如迫我比就比了.考虑吧!下午见.】【56楼:文革十年动乱是上头事,当时我还是小兵没责任.】【60楼主错了,那天有通知我没去,怎幺谈得上没名字不爽?赞成61棱主看法.】,【79楼:谢谢69楼等网友!现在有些人就是不学习,专看领导眼色行事.比如市委提名某人为付县长,人大未通过而会上公开介绍其是付县长.法律都敢违反.】【88楼:回81楼:不是这个意思,干部有级别的,同是正县要报导都应报导,不能报导这个不报导另个.这也是文明礼貌呵.近日省委召开纪念李丰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淡会,老同志先报导正省级,后付省级很规范的.平阳是省示范文明城市,作为新闻媒体连这基本知识都不懂?怪不怪?太没水平了!领导看后怎幺也不批评指正?】三任组织部长的廉政情怀记者  吴逢旭 2009年10月01日14:02     
【字号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看到10月1日60周年大阅兵的隆重场面,我的心里十分激动。我想,许许多多像我这样毕生为党工作的老同志,一定都会充满自豪。”李扬约在电话里告诉我们。

  李扬约——今年75岁的一个老同志,先后在温州市平阳县、泰顺县、瑞安市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1994年3月退休,自言“为党工作了40年”。这个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党、献给国家的老同志,确实是一个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硬汉子。

  于是,关于他的廉政故事,便从头说起——

  大胆给右派平反,认真落实干部政策

  1978年春天,反右工作已经过去20多年。这一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同志决心亲自抓一抓全国多达50万之众的右派平反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发布了1978年“十一号”文件,通告全国为右派平反。

  尽管有了中央文件,但是,因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平反在地方的争议还是很大。好多干部一时难以接受。

  浙江省平阳县也一样。

  根据统计,到1978年,温州第一人口大县(作者注:苍南县还没有从平阳县析出,当时平阳县人口多达160万,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县)平阳,有245位同志被打为右派。在过去20年里,这些同志因为各种原因被打成右派之后,便沦入人间地狱,不仅个人领导职务被无情地剥夺,连家庭、子女和他本人的工作、生活,都遭遇了严峻的困难。平阳县委主要领导清楚地看到这一困扰了他们很多年的“死结”。他们决定破除一切阻力,坚决执行中央文件的指示精神。

  1979年2月15日,这个日子至今仍被李扬约同志牢牢记住。

  平阳县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原钱库区委书记林圣智右派平反问题。当时的13个常委全部出席了会议。李扬约代表组织部(当时未有纪委)提出方案后,会场一片寂静。没有人表示赞同,也没有人表示反对,经历长期左的思想禁锢的我党基层干部心中确实没有底:这次给右派平反,会不会再来一个运动,让那些右派重新戴上帽子?像这样反反复复的政治闹剧,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因此,这些常委们不肯轻易表态,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从小在平阳县农村长大、经过省委党校培育、20来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坦荡、作风扎实的李扬约的政治敏感性敏锐而坚定。他从林圣智的右派经历中了解到,被打成右派的同志,大多是对党赤胆忠心、敢说敢做的好同志,这次中央决定为右派平反,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好政策的体现。这个好政策是不会反复的!

  李扬约继续说:“县委叫我分管右派平反工作,我第一个意见提出你们就不表态,叫我怎么搞此项工作?”

  看看会场没有人继续发言,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问:“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常委们没有人反对。

  县委书记大声说:“通过。”

  这样,林圣智同志成为全县第一个被平反的干部。公元1979年夏天,平阳县委常委会先后决定:给全县245名打成右派的同志平反。到当年底,这项工作终于基本完成。我们了解到,在1958年到1960年,平阳县先后有1500多位党员干部遭受各种不公正的处理,此项工程浩大、涉及面广、上百万干部群众眼巴巴盯着的平定工作,也在李扬约同志就任组织部长期间予以一一甄别,分别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理和平反。

  李扬约,这个名字应该铭刻在平、苍两县党务工作的里程碑上。

  拒收三次送礼

  “干部政策的落实问题”,是上世纪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李扬约在平阳县冲破阻力、大刀阔斧的处理好干部政策的落实工作,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好评。上级党组织决定调任李扬约到此项工作相对比较滞后的泰顺县和瑞安县(1987年后改为市),担任组织部长。

  1984年春节刚刚过去,李扬约孤身一人来到“温州西藏”——泰顺县就任组织部长。到泰顺之后,他依靠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抽调30多位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工作组,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工作。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泰顺担任组织部长的6个月时间里,我亲笔给14个党员干部写回信,解决了他们一直关心但是一直未能解决的政策落实难题。”75岁的李扬约,在2009年夏天最热的午后,在他位于平阳县昆阳镇的一间简陋居室的客厅里,向记者平静地叙说着那段往事。

  “有一次,一位乡镇干部要来招待所见我。临进门的时候,这位干部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十分拘谨地放在门外。我看到后,就过去把鞋子拿给他穿。这位干部感动地说:李部长,你是我见过的最平易近人的大领导。”李扬约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笑了,“说实在话,6个月后得知我要离开泰顺县,很多同志觉得很可惜,最后我要走的那一天,前后有10多批同志前来送行。而那一天,我要为泰顺县干的最后一件事是:亲自回复最后一封群众来信。”

  1984年8月,李扬约奔赴瑞安县,担任县委组织部长,他在瑞安一共呆了19个月。这19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李扬约同志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辛苦、密切联系群众的踏实作风,为该县干部政策的落实,为瑞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不管是在亲友众多的全国第三大县平阳,还是在经济落后的泰顺;不管是在文化发达的瑞安,还是在极其艰苦的乡村,县委组织部长李扬约同志始终绷紧一根弦: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今天看来,“李扬约时代”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真的是说一不二,给面临着巨大反腐败压力的今天,提供了天方夜谭般的经验教训。

  担任三个县委组织部长的李扬约,为数千名党员干部落实政策,在这些人看来,他是他们的活菩萨。这位活菩萨难道就没有人给他送钱、送物么?

  有。据李扬约回忆,共有三次。

  第一次,一位被平反的老师(李扬约的同乡和小学同学)给李部长送来了20元钱,意思是买只鸡、买两斤面条。李扬约勃然大怒,说:“难道你想害我么?”这位老师苦苦哀求,说自己确实是出于感谢,没有其他目的。最后还是被李扬约给赶走了。

  第二次是在瑞安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一位在长广煤矿工作多年的瑞安籍干部,因为与妻子两地分居,欲调回瑞安。在李扬约部长的协调下,该同志终于如愿以偿,解决了多年来的后顾之忧。为了感谢李扬约同志,他们夫妻两人在李扬约睡觉的棉被里偷偷塞进了502元。李扬约知道后,夫妻两人早已回家。第二天,李扬约把钱以他的名义存入银行,又到邮电局将挂号信存折寄给他,并把挂号信回单保存起来,以备后患。

  收到存折之后,这位同志深受教育,他们从心底里敬佩真正的共产党员李扬约同志。

  第三次拒收礼品是在平阳县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李扬约帮助一对泰顺干部夫妻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让这位干部调回平阳。这对夫妻无论如何要给李扬约同志送个纪念品,于是就到李家送了一个金戒指。被李扬约当场谢绝了。

  “办事要公正”,这是李扬约最深刻的体会

  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多年之后,进入晚年的李扬约,却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的岗位——痴迷电脑网络,在网络上对一些重大新闻和时弊发表个人看法,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表达对党风廉政的个人愿望和迫切主张。

  我们问起老李同志多年在组织部长这个职位上有何感想,老李想了想之后,说了五个要点——

  一是自身要过硬,二是肯办事,三是敢为干部说话,四是工作上要虚心,五是办事特别要公正。

  李扬约用自己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的过硬功夫,赢得了平、泰、瑞三地干部的爱戴和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4: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过长 ,接上贴。http://wz.people.com.cn/GB/139013/10149868.html三任组织部长的廉政情怀
记者  吴逢旭 2009年10月01日14:02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看到10月1日60周年大阅兵的隆重场面,我的心里十分激动。我想,许许多多像我这样毕生为党工作的老同志,一定都会充满自豪。”李扬约在电话里告诉我们。

  李扬约——今年75岁的一个老同志,先后在温州市平阳县、泰顺县、瑞安市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1994年3月退休,自言“为党工作了40年”。这个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党、献给国家的老同志,确实是一个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的硬汉子。

  于是,关于他的廉政故事,便从头说起——

  大胆给右派平反,认真落实干部政策

  1978年春天,反右工作已经过去20多年。这一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同志决心亲自抓一抓全国多达50万之众的右派平反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发布了1978年“十一号”文件,通告全国为右派平反。

  尽管有了中央文件,但是,因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平反在地方的争议还是很大。好多干部一时难以接受。

  浙江省平阳县也一样。

  根据统计,到1978年,温州第一人口大县(作者注:苍南县还没有从平阳县析出,当时平阳县人口多达160万,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县)平阳,有245位同志被打为右派。在过去20年里,这些同志因为各种原因被打成右派之后,便沦入人间地狱,不仅个人领导职务被无情地剥夺,连家庭、子女和他本人的工作、生活,都遭遇了严峻的困难。平阳县委主要领导清楚地看到这一困扰了他们很多年的“死结”。他们决定破除一切阻力,坚决执行中央文件的指示精神。

  1979年2月15日,这个日子至今仍被李扬约同志牢牢记住。

  平阳县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原钱库区委书记林圣智右派平反问题。当时的13个常委全部出席了会议。李扬约代表组织部(当时未有纪委)提出方案后,会场一片寂静。没有人表示赞同,也没有人表示反对,经历长期左的思想禁锢的我党基层干部心中确实没有底:这次给右派平反,会不会再来一个运动,让那些右派重新戴上帽子?像这样反反复复的政治闹剧,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因此,这些常委们不肯轻易表态,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从小在平阳县农村长大、经过省委党校培育、20来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坦荡、作风扎实的李扬约的政治敏感性敏锐而坚定。他从林圣智的右派经历中了解到,被打成右派的同志,大多是对党赤胆忠心、敢说敢做的好同志,这次中央决定为右派平反,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好政策的体现。这个好政策是不会反复的!

  李扬约继续说:“县委叫我分管右派平反工作,我第一个意见提出你们就不表态,叫我怎么搞此项工作?”

  看看会场没有人继续发言,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问:“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常委们没有人反对。

  县委书记大声说:“通过。”

  这样,林圣智同志成为全县第一个被平反的干部。公元1979年夏天,平阳县委常委会先后决定:给全县245名打成右派的同志平反。到当年底,这项工作终于基本完成。我们了解到,在1958年到1960年,平阳县先后有1500多位党员干部遭受各种不公正的处理,此项工程浩大、涉及面广、上百万干部群众眼巴巴盯着的平定工作,也在李扬约同志就任组织部长期间予以一一甄别,分别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理和平反。

  李扬约,这个名字应该铭刻在平、苍两县党务工作的里程碑上。

  拒收三次送礼

  “干部政策的落实问题”,是上世纪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李扬约在平阳县冲破阻力、大刀阔斧的处理好干部政策的落实工作,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好评。上级党组织决定调任李扬约到此项工作相对比较滞后的泰顺县和瑞安县(1987年后改为市),担任组织部长。

  1984年春节刚刚过去,李扬约孤身一人来到“温州西藏”——泰顺县就任组织部长。到泰顺之后,他依靠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抽调30多位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工作组,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工作。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泰顺担任组织部长的6个月时间里,我亲笔给14个党员干部写回信,解决了他们一直关心但是一直未能解决的政策落实难题。”75岁的李扬约,在2009年夏天最热的午后,在他位于平阳县昆阳镇的一间简陋居室的客厅里,向记者平静地叙说着那段往事。

  “有一次,一位乡镇干部要来招待所见我。临进门的时候,这位干部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十分拘谨地放在门外。我看到后,就过去把鞋子拿给他穿。这位干部感动地说:李部长,你是我见过的最平易近人的大领导。”李扬约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笑了,“说实在话,6个月后得知我要离开泰顺县,很多同志觉得很可惜,最后我要走的那一天,前后有10多批同志前来送行。而那一天,我要为泰顺县干的最后一件事是:亲自回复最后一封群众来信。”

  1984年8月,李扬约奔赴瑞安县,担任县委组织部长,他在瑞安一共呆了19个月。这19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李扬约同志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辛苦、密切联系群众的踏实作风,为该县干部政策的落实,为瑞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不管是在亲友众多的全国第三大县平阳,还是在经济落后的泰顺;不管是在文化发达的瑞安,还是在极其艰苦的乡村,县委组织部长李扬约同志始终绷紧一根弦: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今天看来,“李扬约时代”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真的是说一不二,给面临着巨大反腐败压力的今天,提供了天方夜谭般的经验教训。

  担任三个县委组织部长的李扬约,为数千名党员干部落实政策,在这些人看来,他是他们的活菩萨。这位活菩萨难道就没有人给他送钱、送物么?

  有。据李扬约回忆,共有三次。

  第一次,一位被平反的老师(李扬约的同乡和小学同学)给李部长送来了20元钱,意思是买只鸡、买两斤面条。李扬约勃然大怒,说:“难道你想害我么?”这位老师苦苦哀求,说自己确实是出于感谢,没有其他目的。最后还是被李扬约给赶走了。

  第二次是在瑞安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一位在长广煤矿工作多年的瑞安籍干部,因为与妻子两地分居,欲调回瑞安。在李扬约部长的协调下,该同志终于如愿以偿,解决了多年来的后顾之忧。为了感谢李扬约同志,他们夫妻两人在李扬约睡觉的棉被里偷偷塞进了502元。李扬约知道后,夫妻两人早已回家。第二天,李扬约把钱以他的名义存入银行,又到邮电局将挂号信存折寄给他,并把挂号信回单保存起来,以备后患。

  收到存折之后,这位同志深受教育,他们从心底里敬佩真正的共产党员李扬约同志。

  第三次拒收礼品是在平阳县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李扬约帮助一对泰顺干部夫妻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让这位干部调回平阳。这对夫妻无论如何要给李扬约同志送个纪念品,于是就到李家送了一个金戒指。被李扬约当场谢绝了。

  “办事要公正”,这是李扬约最深刻的体会

  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多年之后,进入晚年的李扬约,却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的岗位——痴迷电脑网络,在网络上对一些重大新闻和时弊发表个人看法,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表达对党风廉政的个人愿望和迫切主张。

  我们问起老李同志多年在组织部长这个职位上有何感想,老李想了想之后,说了五个要点——

  一是自身要过硬,二是肯办事,三是敢为干部说话,四是工作上要虚心,五是办事特别要公正。

  李扬约用自己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的过硬功夫,赢得了平、泰、瑞三地干部的爱戴和好评。

  在瑞安,有一位从人武部转业的老同志,不愿意服从组织分配:从县医院副院长的位置调任防疫站担任书记职务。县委文件发布半年后还不愿报到。李扬约到任之后,叫秘书通知其来谈话。干部科长知道后好心叫李部长不要谈,他说:谁要是逼迫他,他就和谁拼命。李扬约不怕。第二天,这个干部还是来到李的办公室,他们谈了一个半小时,该同志还是不愿意接受调动的事实。李扬约说:我们两人今年都是虚龄50,我从平阳调到泰顺,离家149公里,坐车要转1358个弯,上级要我去泰顺工作,我二话不说,你在瑞安城里换个位置,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李扬约这一说,让该同志深受启发。结果,当天就在组织部开出调令,奔赴新的岗位。

  李扬约用自身过硬的工作作风启发人、诱导人、帮助人,是他在县委组织部长的位置上获得机关干部信赖的根本原因。

  1986年4月,李扬约离开了组工工作战线,担任平阳县政协主席。次年,转任平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位把自己一生中宝贵的40年交给了党的老同志,在1990年自己因病住院的时候,还得向亲友借了5000元。其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一直陪伴着他,从青年走到晚年;从普普通通的办事员,一直走到身居要职。这种崇高的情操,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仰和追随。他还感激地说:“我所做的一切如果有点成绩,是共产党的培养、是老领导的教育、是上级以及下属所有同志支持的结果,应该感谢的是他们!”

(责任编辑:丁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6: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明大 于 2012-4-10 17:52 编辑

谢谢万全练川网友!你怎么这样关心我,谢谢了!我为人直爽,讲礼貌讲感情,谁对我好一分,我回报一寸.如误会我解释三次.有意害我不允许.新平阳大前年过年报导县领导慰问老干部.第一组是仇杨均书记等,笫二组是王中毅县长等.笫三组是丌兵付书记等.一组三组慰问那几位老干部都有名字,而二组名字一个都没有.我看后很有意见,去找负责新平阳的南朝阳付部长,他很虚心重视,说是政治错误.党委开会检查,有关人扣发半年奖金.看他这样重视,我予放松,叫他不要扣奖金.现在新平阳谁当头?你什么态度?

点评

呵呵,本来我也是反对你的。就是现在这新闻也还是不支持您的,我还不理解,应该有胡一人代表应该没问题的。支持老干部仗义执言是应该的。但你要注意方式,不要多疑,不然会被人误解,包括领导。应该多以民生为重。  发表于 2012-4-10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19 09:35 , Processed in 0.0908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