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0

[不理文摘]讲学修德成大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7 17: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理文摘]讲学修德成大器
师父总是教导我们要讲学修德,要我们做到:做得出来,唱得出来,讲得出来,写得出来。这四个出来好难啊!做得出来是要我们能把自己所学在日用中表现出来,这是修德部分;唱得出来是要我们在课诵唱念上做好,这是讲学部分;讲得出来是要我们能讲经说法,这是讲学部分;写得出来是要我们还能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也是讲学部分。
师父的这些做法来自《缁门警训》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他把古人的做法进行了浓缩,所谓“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我们下面看看《缁门警训》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的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余十有五而志于学,荏苒光景,倏忽老至。岁月既深,粗知其趣,翻叹畴昔,殊失斯旨。限迫桑榆,学不可逮,因述十门,垂裕后昆。俾务学以成功,助弘教而复显云尔。
不修学无以成
《涅槃经》云:“凡有心者,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盖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性虚通,灵明常寂。若谓之有,无状无名。若谓之无,圣以之灵。群生无始,不觉自迷。烦恼覆蔽,遗此本明。能生诸缘,枉入六趣。由是大觉,悯物迷盲。设戒定慧,三学之法。其道恢弘,示从真以起妄;轨范群品,令息妄以归真。若能信受佛语,随顺师学。乃驾苦海之迅航,则登圣道之梯蹬。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焉。
不折我无以学
《说文》云:我,施身自谓也。《华严经》云:“凡夫无智,执著于我。”《法华经》云:“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由执我见,慢贡高,不愧无智,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教诲,于贤不亲,去道甚远。欲求法者,当折我心,恭默思道,屈节卑礼,以敬事长,尊师重道,见贤思齐。鸠摩罗什初学小教,顶礼盘头达多,此下敬上谓之贤尊。盘头达多晚求大法,复礼鸠摩罗什,此上敬下,谓之尊贤。故《周易》曰:“谦,德之柄也。”《书》云:“汝惟不矜,自贤曰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晏子》曰:“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子夏曰:“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不择师无以法
鸟之将息,必择其林;人之求学,当选于师。师乃人之模范,模不模,范不范,古今多矣。为模范者,世唯二焉。上则智慧博达,行业坚贞,犹密室灯光彻窗隙。次乃解虽洞晓,行亦藏瑕,如犯罪人持灯照道。斯二高座皆蕴师法。其如寡德适时,名而不高;望风依附,毕世荒唐。东晋安师,十二出家,貌黑形陋,师轻视之。驱役田舍,执劳三年,方求师教,授辨意经。执卷入田,因息就览,暮归还师,经已阇诵。师方惊叹,乃为剃发,至受具戒,恣其游学。投佛图澄,见以奇之,异哉小童,真世良骥,不遇青眼,困驾盐车。自非伯乐,奚彰千里之骏。故出家者,慎宜详择察,有匠成之能,方具资禀之礼。故南山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能如是者名真出家。则可绍隆三宝,度脱四生,利益甚深,功德无量。比真教凌迟,慧风掩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不习诵无以记
记诸善言,讽而诵之,迦叶阿难具足住持八万法藏。西域东夏高德出家,幼年始习,皆学诵持。竺佛图澄能诵佛经数百万言。佛陀跋陀,此云觉贤,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余人一月工诵,觉贤一日能记。其师叹曰: “一日之学敌三十夫。”然人至愚,岂不日记一言,以日系月,以月系年,积工必广,累课亦深,其道自微而生,何患无所立矣。
不工书无以传
书者如也,叙事如人之意,防现生之忘失;须缮写而编录,欲后代以流传。宜躬书以成集,则使教风不坠,道久弥芳。故释氏经律,结集贝多;孔子诗书,删定竹简。若不工书,事难成就。翻思智者无碍之辩,但益时机;自非章安秉笔之力,岂留今日。故罽宾高德盘头达多,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口诵千偈。但当遵佛能写名字,慎勿效世精草隶焉。
不学诗无以言
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诗陈褒贬,语顺声律。国风敦厚,雅颂温柔。才华气清,词富彬蔚,久习则语论自秀,才诵乃含吐不俗。彼称四海习凿齿,此对弥天释道安。陈留阮瞻时忽嘲曰:“大晋龙兴,天下为家。沙门何不全发肤去袈裟,释梵服被绫纱。”孝龙对曰:“抱一以逍遥,唯寂以致诚。剪发毁容,改服变形。彼谓我辱,我弃彼荣。故无心于贵而愈贵,无心于足而愈足。”此乃气蕴兰芳,言吐风采。虽不近乎聋俗,而可接于清才。佛法既委王臣,弘道须习文翰。支遁投书北阙,道林方逸东山。自非高才,岂感君主。宜省狂简之言,徒虚语耳。
非博览无以据
《高僧传》云:“非博则语无所据。”当知今古之兴亡,须识华梵之名义。游三藏之教海,玩六经之词林。言不妄谈,语有典据。故习凿齿赞安师曰:“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悉亦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真宗皇帝诏李侍读饮,仲容起固辞曰:“告官家彻臣器。”上问:“何故谓天子为官家。”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喜曰:“真所谓君臣千载一遇。”此由学问藏身,多识前言,无所累矣。
不历事无以识
子曰:“吾非圣人。经事久矣,洎入太庙每事问者,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罗汉虽圣,赤盐不知。方朔虽贤,劫灰罔辩。多见而识之,未见而昧矣。李后主得画牛一轴,昼则出于栏外,夜乃归于栏中。持贡阙下,太宗张后苑以示群臣,俱无知者。惟僧录赞宁曰:“南倭海水或减,则滩碛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余泪数滴者,得之和色着物,则昼隐而夜显。沃焦山时或风烧飘击,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摩色染物,则昼显而夜晦。”诸学士皆以为无稽。宁曰:“见张骞《海外异记》。”后杜镐检三馆书,自果见于六朝旧本书中。此乃博闻强识,见几而作也。
不求友无以成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故君子以朋友讲习。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品藻人物,商榷同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刘孝标云:“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欢其愉乐,恤其陵夷。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雪霜零而不渝其色。斯乃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东晋道安未受戒时,会沙弥僧光于逆旅,其陈志慕,神气慷慨。临别相谓曰:“若俱长大,勿忘同游。”后光学通经论,隐飞龙山。安后复从之,相会所喜,谓昔誓始从。因共披文属思,新悟尤多。安曰:“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光曰:“且当分析逍遥,何容是非先达。”安曰:“弘赞理教,宜令允惬。法鼓竞鸣,何先何后。”时僧道护亦隐飞龙,乃共言曰:“居静离俗,每欲匡心大法,岂可独步山门,使法轮辍轸。宜各随力所被,以报佛恩。”众佥曰:“善。”遂各行化。
不观心无以通
维摩云:“诸佛解脱当依众生心行中求。”何以故?晋《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不从心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既为生佛之母,亦为依正之源。”故《楞严》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欲言心有,如箜篌声求不可见;欲言其无,如箜篌声弹之亦响。不有不无,妙在其中。”故《般舟》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大道成。”
遵此十门,上行下效不倦,终之则吾佛之教可延于后世。苟谓不然,祖道必丧。倾望后裔,览而警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19 20:43 , Processed in 0.0581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