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4|回复: 4

确保不再发生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事件,表明了中央制止暴力强拆的决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4 22: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暴力强拆说“不”
2011年06月24日 09:55:52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对暴力强拆说“不”
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在5月中旬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再发生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事件,表明了中央制止暴力强拆的决心。
  强拆引发极大负面影响
  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简称“新拆迁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专家学者、普通群众都对其寄予厚望。然而,违法违规拆迁并未停止。
  江苏省盐城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陈伟说,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事件的发生,小则引起群众不满,大则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致死人命案件,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陈伟认为,“新拆迁条例”与以往条例相比更加完善,以前是“拆迁人负责实施,政府监管”,现在则是“政府成为负责主体,确定一个房屋征收部门”,所以拆迁单位和流程都更加规范,而且还有一个审查的过程,以利于保障民众合法权益,“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文件,按说各地应严格执行,杜绝强制拆迁和暴力拆迁”。
  江苏汇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吕剑峰分析说,在拆迁过程中,为了节省拆迁时间,更主要的是节省拆迁费用,拆迁方常常不愿意按照标准给付补偿,而是采取暴力、威胁或者停电、停水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暴力强拆,乃是利益使然。房地产蕴含的暴利带来拆迁过程中的暴力。这种强拆影响了社会和谐,负面影响极大”。
  高度重视,连续发文
  “在农村,一栋楼房很可能是一家人半辈子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他们最大的财产,如果在某些建设征地中补偿不到位,或者是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很容易激化矛盾。”江苏省南通市冯桥村支部书记管春明说,绝大多数农民还是通情达理的,不会刻意无理取闹,所以在拆迁发生时,各方应该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连续发文,表明了中央制止行政强拆的态度和决心,期待这次进行的专项检查能取得好的效果。”管春明感慨地说,政府现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但如果拆迁问题不解决,其他的好政策往往会被抵消。
  事实上,除了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的专项检查通知外,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今年以来已连续出台整治违法拆迁行为的措施:3月,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纪检监察部门督促地方政府查处用断绝水电气或切断道路等方法进行的逼迁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搞突击、“株连”等强制征拆;4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
  “这些密集出台的措施让民众看到了政府解决暴力拆迁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中南大学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满春教授表示,但这些规定、措施能否落到实处,还取决于各地各部门执行的力度。
  期待“治标又治本”的解决之道
  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为何屡禁不止?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许甚至纵容有很大关系。国土资源部5月31日在通报今年第一季度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和信访受理情况时指出,地方政府主导、支持、默许下的非法扩张用地增多。这类违法行为,多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导或协助开发建设工业园、物流园、厂房等。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强调,不仅要依法处理违法实施强拆的责任人,对失职渎职的部门,也要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地方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吕剑峰很认可这一规定,他认为遏制强征强拆的一个根本措施就是“问责官员”,对负有责任的官员依法从严处理,让其真正感到压力,才能起到震慑效果。“我想,这会督促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认真落实征地拆迁补偿,不再让拆迁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吕剑峰说。
  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也表达了苦衷。苏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镇长就抱怨说,现在政府都是发展主义,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是工作中心,工作指标和任务是层层分解下达,“我不去拆,投资项目没法做,对上级无法交代。但拆出了问题,责任都在当地领导身上。这是两难的事情”。
  “现在中央加大对拆迁监督检查的力度,还只是‘治标’之举。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真正改变现在唯GDP的发展观和考核体系,使城市发展与人民利益全面协调。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陈伟说。(《半月谈》2011年第11期,记者 张展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22: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考古

  “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补偿银勿托官员发放,汉人亲赴户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徙之人得蒙实惠。”说这话的是清初皇帝顺治。“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外史上“不摆架子、不耍官威”的拆迁智慧大可值得今人镜鉴。



  ▲这座破旧的小磨房,如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资料图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过去皇帝老儿嘴边经常说的话。自然,古代“拆迁”’没什么麻烦,只需皇帝和大小官吏一句话,然后推土机直接上就可以了。如果你这样想,有时你是对的,但有时你可能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公元前840年,周厉王为扩建王宫,需要占用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但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于是隔三差五地去王宫讨要,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流放好了。”在当时,这是个很毒的誓。

  此例拆迁过程被原汁原味刻在周朝的青铜器上,这应该是中国史有据可查最早的拆迁案例。

  尽管周厉王态度不错,但补偿款是否为足额补偿?已无史料考证,但宋神宗的征地补偿,我感觉是非常到位的。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封外城向外拓展,要占用120户民宅。按照当时“拆迁条例”,对拆迁户,可以给予实物安置或货币补偿。开封府给神宗写报告:“经与民协商,多数愿接受货币补偿,总共需要补偿款两万零六百贯。”

  按人均测算,平均每户至少能拿到补偿款171贯,这钱能在京城买多大的房子呢?苏轼弟弟苏辙被贬至循州(今属广东),他用积蓄的50贯钱买民房大小10间。据此计算,就算开封府房价是循州的3倍,拆迁户足以在开封买到房子。

  “拆迁”足额补偿,确实能体现政府的“情为民所系”,那份周到和温情,当然值得称道,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历史上还有更“温情”的“拆迁”,不仅足额补偿,而且还能让“被拆迁户”感动,这事离我们不远,就发生在清顺治初年。

  清朝定都北京后,为避免满汉矛盾纷争,皇帝决定推行满汉划城而居,于是需要搬迁城内的汉族官员和民众。顺治说:“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补偿银勿托官员发放,汉人亲赴户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徙之人得蒙实惠。”皇帝竟担心“拆迁款可能会被官员贪污,钱发不到拆迁户手上”,并且亲自过问,如此呵护,怎能不让拆迁户心如春暖呢!?

  搬迁后期,顺治又下旨:“凡迁徙之人,先给赏银,听其择便,定限半岁,岁终搬尽。”意思是,对拆迁户,先给银子奖赏,什么时候搬迁,悉听其便,不得催逼,只要在半年以内迁走就行。

  细节能考虑如此周到,自然让拆迁户十分感动,不到两个月,汉人便乐呵呵搬迁完毕,此事堪称“史上最温情的拆迁!” 

  上面几个例子,属于政府征用拆迁,而对老百姓那些违章建筑的拆迁,皇帝肯定不会心慈手软,其实那也不一定。

  《五代会要》卷有记载,唐明宗时,有钱、胆大的老百姓,常常占用公家的土地造房子,未经合法审批就入住。对这种现象,官府强行拆迁又怕招来民怨,但放任自流,显然不行,那该怎么办呢?唐明宗思来想去,最后颁布了诏令:“京城闲置的空地,让老百姓公开竞标购买,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然后他就可以合法地盖房子了。”这样老百姓原本不合法的建筑,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也就“合法”了。

  如此“怀柔”,不失为“和谐拆迁”的范例,但此事是皇帝亲自抓的,北宋有一例,是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当官时抓的。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调查得知运河两岸竟有几百户居民过界占地,建了上千间房屋。依法据理,这些违章建筑都要拆光,但苏东坡在调研后,竟和居民商量了一个“各退一步”的办法:“可以不拆你的房子,但各户可稍退‘丈尺’,留出建设运河工程必须的占地区域,然后各家根据所占面积交租钱,政府用这笔钱作为河堤维修费。”

  “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不摆架子、不耍官威”的拆迁智慧,不仅让百姓的违章房保住了,政府也有了治理河岸的钱,最后是两全其美。

  “温情拆迁”,拒绝暴力,不独中国古代有,国外历史上也有不少。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战马的塑像。一天,他来到波茨坦的行宫,当他豪情万丈地站在宫顶远眺大好河山时,一座破旧的磨房却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低,丝毫不顾全大局,一点也不把“君王威望”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几次协商,尽管国王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老汉软硬不吃。面对这样的“钉子户”,皇帝龙颜震怒,派人把磨坊强拆了。第二天,老汉一纸诉状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威廉一世“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150塔勒。威廉一世只好遵照执行,而那个刁民却躺在小磨坊里,一边数着钞票,一边偷着乐。

  后来皇帝威廉一世和那个磨坊主都归天了,小磨坊主经济拮据,想把磨坊给卖给威廉二世,于是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这间磨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去3000马克,请务必收下。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于是,这座磨坊被德国政府永久性的保留下来,每年游客络绎不绝,于是,一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从此在全世界广为传颂,不断地给后人讲述着一个“民权、法治”的故事。李志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6-24 23: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08: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5: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29 19:56 , Processed in 0.0572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