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3|回复: 10

争渡,争渡,划出一条生态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13: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这是一片富饶地,从古至今,人们依绿而居,傍水而生,繁衍生息……时至去年5月,宋桥、郑楼两镇合二为一,取名“万全镇”,与“万船”谐音。

从104国道拐进万全镇万全生态新区核心区域,河带出现在茂密的草地上,河边的草丛中夹着艳丽多彩的野花儿,清风徐来,花摇曳在青翠的草间,花草和那微微泛着涟漪的水,有着令人无法抵御的魅惑之力……这个水为脉,绿为底的湿地,不禁令人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鲁迅先生说,路是走出来的。我们这里本无路,但河网密布,我们要发展也要争渡,划出自己的万全之路。”万全镇工作人员张昌业带着记者来到万全生态新区核心区,指着入口处一块大型规划图打趣说,“生态,是万全镇的万全之策。”
  关键词
天空中要有主城看不到的白鹭
  时间:3310 地点:万全镇生态新区核心区 感觉:绿意盎然
  33日,车行在104国道上,迎面袭来的风夹着不少湿气,张昌业指着窗外右手边一条河说,沿着这条河就能到万全生态新区核心区了。凭窗望去,这条沿着万盛路的河,一直通往新区湿地,河岸水草密集,满目葱绿。张昌业说,因为这河水质好,附近农民养了一些珍珠蚌,但出于生态考虑,目前已逐步禁止养殖了。
  站在万盛路通往生态新区核心区的一座桥上,令人不禁想起,去年10月,这里杂乱无章,一片丛野。如今穿过入口处那幅巨大的规划图,百米之外皆是错落有致的绿树。那些是按照规划先行种下的防护林。张昌业说,有树的地方基本上都有河流,而这里的河流都是贯通的。从万盛路边上这条河里开始,一艘小船摇啊摇,都能直接摇遍整个核心生态区,甚至能摇到瑞安飞云江码头。
  “万全生态新区核心区水域面积占整个湿地区域30%以上,河网密布,条条互通。万全镇分管土地和规划的副镇长刘海防笑着说,未来新区长啥样,多水多树原生态。万全镇的工作人员就是围绕生态这两字来开展工作的。从去年5月份开始,万全镇党委书记陈晓峰就一直在琢磨万全镇的万全之策。
  “今年是核心区建设的基础先行年。陈晓峰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污染,万全要发展就要做好环境功课。在陈晓峰眼中,附近水头镇过去的污染,曾是发展的切肤之痛,发展经济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而后,又大量投入资金治理环境。这点,年轻的万全镇已经看到,他们除了截污纳管,还准备了2亿元的钱袋。今年将先行花掉2000万元,将核心区旁的104国道装扮一新,打造温州最绿的国道段。从见缝插绿、点缀式绿化,到发挥园林、公园的生态效益,造就大水大绿、蓝天白云。陈晓峰说,这是新区生态绿化,与老城区相比较的革命性举动,我们要让新区天空中有过去主城看不到的白鹭。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词 让孩子也能看到作物是如何生长的

  时间:3月3日11点30分 地点:万全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 感觉:返璞归真

  “这片2平方公里的湿地上,即将长出的是一个三生融合、层次分明的现代化新区。”陈晓峰拿出效果图,摊开来,指着核心区一处蓝水绿地片区说,根据自然条件,沿河道拓宽水域面积,开挖70000平方米,形成核心区湖泊,周边是休闲公园、五星级生态酒店、国际会务中心和低密度高档住宅区等,整个核心区建设不会破坏湿地自然景观,保持区内水域、植被及原生态,占总面积30%。“我们是房屋长在树林中,而不是树木长在家门口。”陈晓峰说,先营造环境,还是先建设产业事关生态问题,没有生态,万全就没有生命力。

  从万盛路放眼生态新区核心区,几幢新建的房子在水网密布的湿地中,颇有田野风格的道路蜿蜒而伸,周边种下的桂花树、樟树、杉树,有的身高已达四五米。“这些树就是沿着我们规划的道路两侧种植的。”陈晓峰说,提前种树是为了让它们先行适应环境并成长。

  除了房让路,路让树,太阳能路灯、雨水循环系统和低密度住宅等,都是万全生态新区的生命力之一。对于低密度,陈晓峰有自己的理解:核心区并不盲目追求人口集聚。按照规划,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的人口仅为2.5万人左右。而生态城也不是孤岛,不是庄园,不是单纯的富人区。除了高档住宅区外,还有普通住宅区和安置性住宅区。同时,在6个休闲公园中,增添田园特色,让市民有机会体验“有机”种植。“果树、花卉、甚至蔬菜都可以尝试,让未来的孩子也能看到原生态作物是如何生长的。”

  关键词 重生态不仅是进步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时间:3月3日14点30分 地点:平阳县第一农场(104国道旁) 感觉:生机无限

  从万全生态新区规划实施起,林胜凤便经常爬到单位楼顶,眺望核心区的变化。这位平阳县第一农场的老员工,见证了这方土地近30年来的变化。这次他把大伙都带到单位办公楼顶层,指着旁边的104国道说:“1997年之前,这儿还是石沙路,又是唯一的交通干道,过往汽车如流水,扬起的灰尘直奔办公室,如果开窗透气,那就成了吸尘器。”

  “直到近年来有了绿化带,我们每天擦桌子的次数才少了。”同在农场工作的老员工陈细良接过话茬说,生态新区开始建设了,去年起这儿就不断在种树,过去这里是吸尘器,将来可要变成氧吧了。

  循着这位老员工的指向,记者看到,104国道沿生态新区核心区域的路段,绿化项目已进场施工,路边的景观效果图展示出未来的风景。按照陈晓峰的话说,国道是新区入口,国道绿化好了,可给生态新区建第一道绿色屏障,使经过的汽车灰尘和尾气用生态方式吸收、阻挡。而在中心区,楼房之间的绿化也是必须的。

  说起楼房,76岁的陈老伯更关注他家在核心区入口处金星小区的安置房。按照政策,陈老伯家分到了这里2套135平方米的房子。退休后的陈老伯每天来小区附近观望,他还和老伴一起在附近一处空地上种起了蔬菜。“今年6月份就差不多可以交付了。”陈老伯笑呵呵地说完,拔了两棵大白菜回家去了。

  附近的村民胡世壁和陈老伯有着同样的期待。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村民们不仅不期待,还反对。因为大伙儿觉得这里荒无人烟,位置不好。当时,如果谁家第一个带头签掉同意书的话,其他人就会上他家去找麻烦。后来规划图和效果图都出来了,大家一看,咦,这里是生态新区核心区入口处,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就纷纷主动要求签字同意了。

  “最近大家常聊的话题便是生态新区的建设,过去从事农场工作,与自然环境为伴,今后,大伙儿住新城区,依然绿树环绕,小桥流水,一番生趣常在心中。”按照胡世壁的理解,与生态常伴不仅是新区建设的进步,更是生活的一种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手记

  生态不仅仅只是绿化

  ⊙商报记者 尤建明

  记得《列子》里有一篇关于生态与心态的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每天清晨都到海边,有成群结队的海鸥飞来,每每落下陪他游玩。后来,他的父亲得知后就怂恿他:“海鸥和你亲近,你趁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第二天,他又照旧来到海边,心想着捉海鸥,然而海鸥却像洞穿了他的心思,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再不肯落下来与他为伍了。

  故事里的年轻人动了心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而提及“生态”,人们脑海中出现的通常是绿色,满目葱绿,环境优美,然而生态不仅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满目葱绿只是它的外衣,而先进的绿色理念,才是它的灵魂。

  如果把一个城市比做人,那么湿地就是人的肾,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排毒”。过去,我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我们往往在GDP中话发展,换取污染一片。“过去宋桥、郑楼两地为求发展,搞得树秃了,河脏了,人病了,发展缓慢了。”万全镇党委书记陈晓峰感慨,“没有生态就没有发展的生命力,生态加心态,方才是发展的万全之策。”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宋桥、郑楼合并后的万全镇,乐的就是水,这个地方,曾经东临浩海,看潮起潮落;北依大江,观云涌云散;河道纵横,听桨声咿咿;桥梁交错,闻人来人往;夜幕降临,渔水与星光同亮;金秋到时,老人与妇孺齐忙。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这是万全镇的“万全之策”。立足于幅员辽阔、野趣横生的湿地,让GDP在绿丛中成长,让人们在绿野中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一个2平方公里的万全生态新区核心区,临河而长,傍水而活。摊开图纸,放眼中心处,俨然一幅生态美景:湿地初夏皆绿妆,跌宕芦苇鸟深藏,小舟轻漾惊白鹭,菱叶浮水见鱼翔。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产和生活,就会有污染。”陈晓峰调侃道,“要容下第三者——生态,关键还要看人们的心态,我们搞绿化在于给生态着装,只有集聚在生态新区的人有了爱环境如家的情感,才足以与生态共生共荣。”

  副市长陈浩在去年10月互看互学活动中点评,湿地上的万全生态新区,只有注重生态和文化的融合,才能走出真正的生态之路。绿化并非生态的万全之策,没有文化理念,再浓妆艳抹搞绿化,万全生态新区中,湿地这颗“肾”也是容易“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给力,百姓之福!{: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4: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好人654321 的帖子

指着旁边的104国道说:“1997年之前,这儿还是石沙路,又是唯一的交通干道,过往汽车如流水,扬起的灰尘直奔办公室,如果开窗透气,那就成了吸尘器。”

104国道在1997年以前真的还是石沙路吗,记得在1991年就是柏油路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5: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出了个人渣,名字叫林阿信,到处行骗,大家可得小心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8: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啊!!!什么时候动工,具体在哪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8: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9-10 08:41 , Processed in 0.0807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