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浙江省环保厅5日公布《2011年度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嘉兴近岸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 公报显示,2011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且所监测近岸海域中,42.75%为劣四类海水,仅14.35%为一类海水。 2011年,浙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面积7367平方公里,占所监测功能区海域面积的16.5%。 而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中,嘉兴近岸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也均为劣四类水质。 公报将8条母亲河的水质由好到差做了排序:瓯江、飞云江>苕溪>钱塘江>曹娥江>椒江>运河>甬江>鳌江。 公报提到,“依据2011年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近岸海域贝类生物污染物残留量监测结果,贝类生物生存环境质量欠佳,所监测区域贝类生物符合《海洋生物质量》劣三类的占25.0%,而超标因子大部出现在牡蛎生物体。” 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唐静亮称,包括牡蛎在内的贝类生物主要的污染物是重金属,但浙江近海海域水质主要超标指标实际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他同时强调,检测海洋环境的标准远高于食用安全检测标准,环境监测所得情况不能说明贝类食品的安全状况。 同时,浙江近岸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按站位计算,严重和重富营养水体比例占23.6%。 从区域看,嘉兴及杭州湾海域属严重富营养化,象山港海域属重富营养化。 2011年,浙江近岸海域共发现红潮20次,累计面积约1502平方公里,其中有毒红潮1次,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害红潮3次,面积约67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