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上海退房潮”成新闻焦点。《上海证券报》分析:“从区域上看,上海无疑已经成为此轮降价潮的漩涡中心。上周,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楼盘全面降价促销,降幅高达20%至40%。” 《半岛都市报》报道:“10月23日,记者在位于上海浦东的御景熙岸售楼中心看到,近百名业主在与开发商交涉。目前该楼盘的公寓房从均价每平方米2.3万元左右降到目前的每平方米17500元,别墅的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了一半,从今年6月4日的开盘均价每平方米4万元直降每平方米1.7万元。”据说,“这批买房人绝大多数都是上海的年轻白领,此次买房都是用于结婚或者首套房的刚需族,对于这次的大幅降价,他们表示很难接受,坚决要求退房。” 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可靠吗?可参考数条官方媒体的消息: 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南宁考察时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本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实时监控房地产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果。10月16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楼市“冰点”背后警惕“变相宽松”》的文章,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信贷、税收、土地供应等‘治本之策’,做好房地产调控‘持久战’的准备。” 盛来运的发言则是在两天后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9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环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为46个,其中,一线城市房价已连续3个月停涨。据统计,当前全国共有43个城市出台了限购政策,除3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之外,仅有8个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 上海网上房地产预售合同示范文本显示,合同约定购房者可以退房的条款不超过5处,只有房屋逾期交房、存在结构性质量问题等,才有可能退房。而这些情况也部分存在选择性条款,开发商可以在约定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退房。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自负盈亏,购房后房价下跌起哄毫无道理。所谓的“上海退房潮”,很可能是一场自演自导的闹剧。 根据中房信此前的报告,目前开发商大规模的降价,大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本身的资金链原因,而是为了能够在第四季度取得更好的业绩,给股东和管理层一份好看的业绩单。开发商之所以选择以低价位产品入市吸引客户,目的是迅速抢占市场,从而更有机会赢得局部先机。 由此可见,本文采集的几条新闻颇有不实之处,楼市降价的幅度也有被放大的成分。关于购房业主因房子降价到售楼处“闹事”之说,大有要挟政府的嫌疑,其背后的潜台词无疑是要求政府放宽“楼市调控”政策。 其实,全国范围内的楼市价格拐点尚未真正形成,少数城市楼盘打折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楼市行情。拿害怕业主闹事以及“维稳”作为筹码,来抗拒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是江湖的把戏!中国的楼市调控任重道远! 本文转自博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