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1|回复: 1

从底层沦陷说孩子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4: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006lst 于 2011-12-6 14:11 编辑

不久前从新浪网看到了孟波的《不能承受的故乡底层沦陷之重》一文,尤为感慨,中科院孙立平先生说,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道德底层正在沦陷。我只是觉得在目前底层的沦陷恐怕要比孙先生说的更严重。
    如今经济发展了,道德的底线都沦陷了,从长远的来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要挽救道德的沦陷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是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实际上,对青少年目前的道德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在城市里如今已经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们身上所表现的自私、狭隘和以我为中心已经非常严重,在农村,虽然独生子女非常罕见,但是,他们在耳闻目睹和父母的影响下,其淳朴已在父母的百般呵护和田野的暴政里变得同样的粗野。
    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在三从四德的教育下,古代的孩子在家庭中是非常没有地位的,他们除了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外,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因此,我们看到他们个个不管是否知书,却都达理而且非常温顺。
    在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学校的合并,学校的减少和高额的杂费,使大多人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实际上现在在农村,初中以上的学历的人是很少的,这也许是大多人还不知道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儒家的被摧残,农村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三从四德,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生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我们知道生物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对基因的传播,因此,在无知面前动物属性就占了第一位,因为那是他们的基因啊,于是严父变成了慈父,慈母更加慈母,他们的孩子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吃亏,这已和狮子对幼狮的呵护一样,基本没有区别,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的教育,所以我们看到的孩子在每个家里,不是“少爷”就是“公主”。
    而在城市,家长人群虽然相对农村要高些,但仍然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别,那就是说程度不同,本质却都一样,我们再也难以看到像古装电视剧中那些温顺和彬彬有礼的孩子。
    因此,随着这些孩子们长大,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其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会再一次的突破道德的底线,而对底线肆无忌惮的突破,到头来必然要受到严重的惩罚。
我们知道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人口众多,我们的教育水平目前还停留在生存教育的水平上,所以,在城市里很多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了第一位,以至素质教育中的思维个性培养也被理解为性格的个性化,那么我们想一想,在你的单位里,是那个过去成绩最好的学生,做的最好吗?你的领导最喜欢有个性的人吗?
在美国,一个记者举办了40岁的同学会,最后发现,同学中最有钱的都不是当初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美国一位社会学家也说:中小学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实际上是个错觉,那些优秀学生将来大多成为科技工作者,天天在实验室里,他们的生活和你们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那些中等的学生要适当关照,因为他们将来,很可能是你的上司或者同事,至于那些中下的学生却要格外关照,因为他们将来不是议员就是企业家,对你们的生活影响最大。
    实际上,在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下中国,情况又何不如此,估计在知识分子人群中,大多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做人比学问更重要,但实际的操作总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申:教育好孩子其远远不是光做好学问。
     我想我们还应该感谢今天的学校教育,若不是学校的集体教育,其后果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7: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21 23:49 , Processed in 0.0590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