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5|回复: 3

感悟世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0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我去逛了趟“朝思暮想”的上海世博会。

逛玩了我自己编造了一则谜语:逛世博,打一网络用语。

(谜底请在本文结尾处找)

事实上5月份以来我已七下江南,但一次也没去看世博。一来不想浪费时间,二来不想浪费金钱。因为我知道早晚会有人请客的——当记者就这点好处,凡是有大活动时总会有人惦着你。

这次请客的是家总部设在瑞士的跨国公司。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免得其他同行再去打扰人家! 嘿嘿!

一大早我们乘大巴来到世博园东区。根据请客方的安排我们此行的主要目标自然是瑞士馆。我顺便申请了一个波兰馆的“绿色通道”。因为20多年前我曾跟波兰代表团谈判数月,学会了波兰语的日常用语——其实波语跟俄语差不多,动词结尾变一下就行了。所以我有点波兰“情结”——事后证明,正是这个该死的“情结”让我失望更大。

补充一句,如果不是有人请客通过“绿色通道”进去参观,我是万万不敢冒酷暑、排长队参观世博的。

大巴进入停车场后,一群制服上标有“SECURITY”字样的“便衣男”(解放军工兵?)挨个上车“探雷”。

看这阵势我赶紧给警备区参加保卫世博的侄子发了条短信询问能否在世博园里一见。他迅速答复道:今天是敏感日子,我们进不去!

我们到达后不久世博园内已经人山人海了。这是文革之后我见到过的最多的人。50万一天!几乎赶得上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了。

接下来的经历一度让我对世博会产生了怀疑。我们来得值不值?


想想看,每天有半个MILLION来自祖国各地的国人冒酷暑、斗风雨逛世博园,而游客当中外国游客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令人“纠结”的是,如果你想访问“好”国家馆,对不起,请到门外排几个小时的队。如果你干脆认命了只逛“破”国家。对不起,人穷志不短,甚至可能更哼。在非洲联合馆逛了一圈,有许多黑人妇女在摆摊卖货。说句公道话,非洲妇女们卖的东西真的不贵。之前我就在网上看见过这样的帖子,亲眼见到后更觉得非洲人民还是比较淳朴可爱的。

其实逛哪个馆都一样的空旷。里面除了有关这个国家的图片、影视介绍,就是价格昂贵的“美食”和纪念品。有些国家馆里会有某些技术含量高点的东西。比如瑞士馆的3D《阿尔卑斯山》纪录片和缆车——雪国的标志。据说台湾馆是4D?!

让我深爱的波兰馆最让我失望。一层一边墙上放映着类似剪纸的一条龙,另一边是快餐厅;二层是一个“电影海报展”?!出口处有一个纪念品销售柜台,所售的时尚首饰很山寨,但价格不菲,像是被深圳珠宝商给包了。逛了半天连个波兰人的毛都没看见。

人们逛各个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盖“签证章”。不知道我猜测的对不对,估计除了热衷收藏的人之外,其他盖章的人大多属于没太多机会出国的那种,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对这种在“假”护照上盖“假”签证的游戏感兴趣。

尽管如此,各个国家馆或“展台”都挤满了志在必得死活都要在《护照》上盖“签证章”的国人之外。非洲联合馆有个现象让我看了很生气——大多数展台都高挂免战牌:“今天暂停盖章”或“抱歉!章坏了。”
一些人肯定会想:TMD,这些“破”国家请我都不一定去,竟然还敢给我来个“拒签”?

千万别这么想!国家无论大、小,无论“破”、“好”,一律平等。不丹国王如果来了咱们国家的领导人能不见吗?

不管有什么原因,让这些不远千里甚至万里前来上海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们失望实在是太有点残酷了。在此顺便谴责一下那些“拒签”咱们中国游客的场馆。当然还有少数冒着酷暑坚持给中国游客“发放”“签证”的非洲国家展台,不过那些手握“签证章”的黑男人或黑女人们显然已经被中国人的热情搞烦了。更有位帮助某国摊位盖章的上海大学女志愿者显得很生气,大声呵斥着拥挤在她面前的游客们。
大概因为“好”国家馆太难进,所以到了下午非洲国家馆简直成了“无家可归者”的“避难所”。大厅里挤满了游客,人们或争着坐少得可怜的几把椅子,或者只好席地而坐。有几位坐到了一艘倒置的木船上,很快就被工作人员赶走了。

我对外面长龙不见边沿的美国馆、德国馆连看都不看一眼。不是因为排不起长龙——真的排不起,我们下午5点就要集合离园去游黄浦江;主要还因为我去过这两个国家,肯定不会等那么久去看“画儿”。

在我这个美食家看来,世博会最大的“看点”倒是各国美食和纪念品。希腊、土耳其两个国家馆几乎成了餐馆。四周一圈好像都能看见厨师们在献艺。那些纪念品和美食价格都不菲。因为我是被请的客人,所以没机会自己掏钱。在瑞士馆三层VIP餐厅里我们近百人吃了顿简易西餐(葡萄酒、沙拉、一道主菜、面包、咖啡),据请客者说人均收费超过500元,还不包括2万元的“场地费”——我高度怀疑瑞士馆被“奸商”承包了——开个玩笑。
世博园里物价究竟多高我始终没搞清楚,曾看见有位老外卖的冰激凌标价30元。德国馆的商店里除了冷饮美酒之外就是一些不起眼的纪念品。

回到车上问一位喝着在世博园里买了瓶装水的同伴,他死活不肯说出价钱,只是面带羞涩地解释道:“价格高得我都不好意思说,反正不敢大口喝。”哈哈哈哈!傻瓜!我们车上明明放满了瓶装水!

转念一想,这么多国人战长龙、冒酷暑、经风雨、忍高价去参观世博会——一个主要由简易房组成的临时建筑群(当然其中少数建筑会保留下去),算不算爱国?

一位同行带了女儿一起,一问小姑娘已经第三次参观世博了。在世博园内大巴上,一位上海大学的志愿者说有位老太太天天来看世博。估计这位老太太把逛世博当做周游列国了——老太太的心年轻人也搞不懂。不过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世博会虽然听着看着问题挺多,但仔细想想也的确很长中国人的志气。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金融危机加深,于是传出有人请求北京连办五届奥运会的搞笑说法。从目前的客流量来看,上海世博会破人数纪录大有可能。如果经济危机持续下去,难保不会有人邀请中国继续办下届世博会。哈哈!

突然想起一个相声小品常常引用的笑话:某人小时候家里穷,有人问他长大后有钱了最想做什么。他答道:长大了,有钱了,我要买两根冰棍儿,吃以根儿,扔一根儿。

咱们中国如今也有钱了。别说扔几根冰棍儿,就是扔美元咱也不怕。更不怕“两房”退市!!!

想像一下,数千万国人各自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的路费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再花上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住宿费,到头来只看了一眼里面可能是空空荡荡的某某国馆。他们会生气吗?自己去过之后,我最终意识到,没人会生气。生气那不就成了骂自己了吗?

我突然明白,其实绝大多数国内参观者并不在乎世博园里有什么,即使各场馆里完全是空的他们也肯定无所谓。否则他们就不会挤成一团盖那个没用的章了。

当一回自豪的中国人什么都有了。俗话说: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估计许多参观者抱的就是这个心态。所以尽管世博会已经开幕了这么久,人越来越多,天气越来越坏,却几乎没有听到批评的声音。

N多年以前,北京大白菜积压,时任北京市长陈希同号召人们买“爱国菜”。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人们生活富裕了,不再整日以白菜、萝卜为下饭主菜了,结果导致出现了“卖菜难”。

世博会属于工业时代初期的产物。当时交通通讯远没有当今这么发达,出国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于是,有人琢磨着把各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汇聚到一起,一国一国轮流坐庄,一届一届地展给世界人民看,肯定受欢迎。结果这么一搞果然大获成功。之后就一届复一届地办下来了。出于惯性,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了网络时代——这个时代出了一种让人动动指头可以游遍世界的东东。

其实,网络正是传统世博会的“克星”。正是这个“克星”让人们游世博的乐趣大大下降了。

试想,假如动动指头就能通过网络看遍世界的话,谁还情愿花费巨资、耗费时间跑到千里万里之外看世博呢?国人来了,外国人就没来。归根结底还是咱们今天的中国人不仅比从前更爱国了,关键是比外国人更有钱了。

说到中国人有钱可能有人不信。其实中国人的钱都藏在神秘的人民币汇率里。正是这个汇率游戏,不仅像吸金器那样把全世界的钱都吸到了中国。难怪美国人死活要求中国人放开人民币汇率呢。美国人是玩金融的老手,他们能搞错?

在我们下榻的假日酒店里,我看见了不少外国人,但也看见了更多的国人。其中大多数国人竟然都是面色黝黑的农民——我推测这些人当中大部分必然是传说中的“农民企业家”,否则哪儿来那么多钱往星级酒店扔?

其实,对某些江南农民来说,星级酒店算什么?华西村农民自己不就正在盖一座70层的亚洲第三高楼吗?

不知什么原因,上海世博会开门初期客流量远低于期望和计划,引起一些人担心能否完成7000万人茨的接待计划。于是,一场全市、全国范围的逛世博动员活动静悄悄地展开。几天之后果然见效,日客流量迅速上升到50万人。逛世博终于成为一场爱国者游戏。反正肉烂在自家锅里,上海当年支援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前,上海占中国GDP的六分之一,税收的三分之一,商品的二分之一),今天该轮到咱们支援上海了。估计许多国人会同意我的想法。

我决定暑假中一定要自费带女儿来逛逛世博。

其实,对世博会客流量的担心大可不必。国人的爱国意识和潜力早已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和祖国在这场危机中的优异表现而膨胀了一万倍。凡是我见到的“海归们”,无不为祖国的发展而骄傲。他们说,中国强大了,在国外感觉当中国人真好。

俗话说:离开家才懂得母爱;出了国才知道祖国亲。

想当年看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里面父亲的一句台词特别令人难忘。他指着叛徒儿子说:你可以不爱我,可以不爱为你吃尽苦头的妈妈,但是你要爱祖国!要爱阿尔巴尼亚!

。。。。。。

逛过世博会部分场馆后,我们一行百人登上黄浦江边的游轮。  
夜幕降临。黄浦江两岸霓虹灯闪耀。江水迅速后退,江风扑面而来。

在船舱下层餐厅里用过晚餐之后,人们来到甲板上。或坐或站;或观赏夜景,或谈笑生风。

灯火阑珊处,一位红衣歌手在电子琴和吉他的伴奏下唱起了《夜上海》。

我舒服地坐到船舷旁的椅子上,俯瞰着黄浦江西岸的外滩——昔日的“十里洋场”。

忽然我发现所有昔日“帝国主义”盖的外滩建筑上都飘扬着五星红旗,而其他建筑却没有。难道这是市政当局有意安排?

仰望黄浦江东岸陆家嘴金融区,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东方明珠虽然不是最高的建筑,但依然挑起了东外滩的重担。

(小时候我最喜欢逛完城隍庙、南京路之后,趴在黄浦江江堤上,望着浑浊的江水和轮船,还有对岸黑压压的厂区。浦东当年除了工厂就是农村。上海流传这么个说法: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如今呢?10年来,浦东的房价涨了10倍有余。)

两岸的景象对比一看,恰似一幅“东方俯瞰西方图”。

再看看猎猎飘扬在旧上海标志性建筑群上的国旗,“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的歌声不由得在我心中响起。

信不信?人到了这种氛围里,不爱国都不行。

TIPS

最后,给那些打算去逛世博的朋友一点忠告:

1、别抱太大期望,只当游一趟上海,为上海的GDP(不是“搞地皮”啊)做点贡献。所以去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上海当年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历史。

2、一定要买护照盖几个章,实在盖不到“好”国家的章,盖几个“破”国家也凑合。反正至少证明你去过了。而且说不定那些“破”国家你这辈子反而可能没有机会去呢。

3、里面的各国小吃虽然价格不菲,但仍然建议你倒那些此生可能不容易去的国家的餐厅享用一下。好歹可以增加自己一点美食经历。

4、老弱病残孕者谨慎前往,园区内设施总体比较简陋,人太拥挤,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不太安全。尽量选择凉快点儿的日子去。

5、钱一定要带够,否则临时想吃什么外国美食吃不起或买不起某件心仪的外国纪念品就惨了。

谜底:人肉搜索


0
发表于 2010-7-10 08: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0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08: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出个谜  是要我们看完全文
可是偶直接拉大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6-2 02:36 , Processed in 0.1404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