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5

只当“萝卜”,不当“人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1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当“萝卜”,不当“人参”
──答《第一财经周刊》郭颖哲





1. 幽默对你而言是什么?你的幽默感是天生的吗?

有不是天生的幽默感吗?



2. “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称谓对你说话做事有多少影响?

我有这个头衔吗?谁封的?有证吗?没有。如果我认账,城管要来找麻烦的。最近,我的好朋友邓晓芒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易中天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他自己也不是,因为都没做什么“为民请命”的事。他还说,易中天不过是在讲常识罢了。这些说法,我都赞成。只不过,讲常识讲成了事,这可真是“杯具”。



3. 外界对你的种种评价里,你觉得最为恳切和荒谬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没觉得过。你觉得呢?



4. 你似乎不太喜欢谈论动机,为什么?你是一个结果导向型的人吗?

中国人的毛病,就是一事当前,不问是非,先问动机;不问对错,先问态度。当然,更糟糕的,是先问亲疏。只要是自己的哥们姐们,错的也是对的,然后反问对方“什么动机,什么态度”。事实呀,逻辑呀,道理呀,全都抛在九霄云外。这种“国民劣根性”,在“汪晖剽窃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5.“意义”这东西会困扰你吗?“有意义的事”和“有意思的事”,你会先考虑哪一个?

搁在从前,我会撞上哪个是哪个。搁现在,如果不能意义和意思兼顾,就宁肯什么都不做。



6. 你觉得自己能“出挑”的原因是什么?

这得“感谢”中国教育。正因为中国教育普遍失败,才显得我好像是个人物。其实,我早就说过,我就是个“大萝卜”,一个在“肉汤”里煮过,有点“学术味儿”的萝卜。我这“萝卜”居然大受欢迎,只能说明现在的学生,连萝卜都吃不到了。



7. 什么本事,是别人不能轻易从你这学到的?

真把自己当萝卜。这很不容易,因为人们一般都喜欢把自己当“人参”。



8.你被网友截屏最多的镜头之一是你在百家讲坛上说“悲剧啊”,你怎么看待大家拿“杯具”当口头禅的心理?

没看法。为什么要有呢?找抽啊?



9.如果以过来人的身份,你能贡献一个经验之谈给现在年轻人么?比如你走过的一段弯路,或是曾经犯过的一个小错。

那就太多了。我就像维吾尔族小姑娘,头上辫子一大把,可谓错误不断。如果说有什么“经验之谈”,那就是犯点错误也没啥了不起,吸取教训就好,而且那错误也别太大。错误就像生病,是不可避免的。经常生点小病的人,多半长寿。



10.你现在羡慕什么人?

你们呀!你们记者是“无冕之王”嘛,想问谁就问谁,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我就只能被别人问。而且随便一句什么话,都会被当作“呈堂供词”记录在案,然后断章取义地来“量刑”。如果“态度不好”,肯定“从严论处”。所以,我羡慕你们,就像犯人羡慕警察。也所以,拜托以后提问时,稍微考虑一下“犯人”的心情,行不?



刊载于《第一财经周刊》第16页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2: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心境确实不容易达到,不过这种事由大到小又以小见大处处毕露无遗,进而成为一种“天性”。好多总是把自己当人参,别人当萝卜;又总把自己的家乡当人参,别人的家乡当萝卜;自己的国家是人参,别人的国家是萝卜。进而上升到全人类是人参,其他物种都是萝卜。
哎,道路往往为庸人所设计。其实我羡慕麻木的人,他们最起码能落得个自己舒服,旁人的观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起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3: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不想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9: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6-2 21:07 , Processed in 0.0593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