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6|回复: 4

撒贝宁的四大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8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撒贝宁是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锐主持人,他主持的《今日说法》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是随着节目的不断成熟和受关注程度在不断增加,撒贝宁自身的主持发展定位也必须不断清晰并明确,这是阻碍撒贝宁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应该确切地说,撒贝宁面临着几大矛盾。

撒贝宁在具体的主持实践中有哪些矛盾呢?我觉得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高出镜率与美誉度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的主持届有一种错误的迹象,就是高出镜率就等与主持人的美誉度。不但理论届这么认为,而且很多主持人都认为只要有高的出镜率就等与成功,就会被观众认可。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秦池是标王,每天任何时候打开电视都是秦池,可是带来的更多是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了,但美誉度却在降低。对于主持人来说,高出镜率绝不简单地等与主持人的美誉度。

撒贝宁作为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人,他的出镜率是很高的。除了在央视主持《今日说法》栏目以外,还主持了《体育星风暴》,另外在央视的其他节目和活动中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但是这些加起来并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撒贝宁,作为一个新人,在加入主持人这个行业的初期,选择这样高调的品牌策略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主持能力的范畴,这是一个主持人传播和品牌经营的规律问题。我觉得一个新人的崛起,是需要一个支点的,通过这个支点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能迅速奠定其品牌位置。比如沈冰的迅速崛起,通过2002年世界杯的支点来奠定其品牌位置的;鲁键通过伊拉克战争直播这个支点,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王志通过非典这个支点树立了王志品牌。撒贝宁在过去的主持实践中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支点,尽管他获得了一些观众的好评,而且主持人大赛的冠军还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支点。如果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看,要从主持人大赛的冠军中实现飞跃和质的突破,实现一个快速经营主持人品牌的成功案例,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撒贝宁的主持人高品牌经营策略是极具风险的。


二、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的专业化和多元化永远是一对矛盾,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到底是主持人的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到底是培养专业主持人重要,还是培养复合型的全能主持人重要?应该说专业化有专业化成功的案例,多元化有多元化成功的典型,一时很难说的清楚。沈冰从现在的发展道路上来看,她走的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发展道路,我觉得沈冰的潜力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逐渐体现出来。她以前是主持《对话》的,后来又主持了世界杯的专题节目,现在主持《新闻会客厅》,沈冰的定位已经很清晰,就是从纯经济的节目向泛新闻的节目转变,而且她的气质和知识底蕴都适合这一转变。沈冰的转型是成功的。杨澜也是主持多元化成功的案例。从《正大综艺》到综艺晚会再到《杨澜访谈录》,她的实力在不断地提升。许戈辉也是多元化的代表。我认为专业化的主持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主持人想从专业化成功地过渡到多元化,是有风险的,而且成功的概率有多高?现在在国内的主持届有一个风气,就是一个新主持人在某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匆忙地向多元化的领域扩张。我觉得并不是每一个主持人都适合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且也并不是每一个主持人都具备这个条件。

撒贝宁尽管说过,他想做一个专业的主持人。但是从他的主持实践上来看,他频频亮相于其他各种类型的节目甚至综艺节目,在他参加的各种类型的节目里,他又展现出自己的各种表演才能,比如表演歌舞节目、诗歌朗诵等。如果从这个主持实践上来分析,他和专业的主持人形象是不统一的。因为专业的主持人就是在本领域内来拓展自己的空间,而且是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做好节目。但撒贝宁的专业化主持理念在他的主持实践中没有表现出来,相反如果不是因为他主持《今日说法》,我会误以为他是一个主持综艺节目或娱乐节目的全能手,一点都嗅不出他有主持法律节目的味道。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撒贝宁就不适合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多元化和专业化这个问题上,撒贝宁仍然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三、节目定位与自身定位之间的矛盾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定位。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来说,如果从定位的角度分析,它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成功的节目定位;第二就是成功的主持人定位;第三是节目定位和主持人定位的高度吻合。一个节目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节目才会成功。特别关键的是第三点。《开心辞典》的成功,最关键的是主持人王小丫自身的定位和节目定位的高度吻合;《非常6+1》的成功,也是李咏风格和节目风格的高度统一。最成功的应该是阿丘主持的《社会记录》,我不知道《社会记录》在新闻频道的收视率中排第几,但我觉得阿丘那些诙谐幽默的民间语言,这种语言是要打破我们传统的节目话语场,要树立一种新主持话语观,而这种话语理念和节目所要表现的社会民间的世俗百态,结合地近乎完美。所以《社会记录》和阿丘才是真正的黑马。

撒贝宁主持的是《今日说法》。从节目定位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因为我们看到节目的编导试图用一种通俗和轻松的方式让观众来理解具体的案件,但是从撒贝宁的定位和节目的定位结合来看,不算很成功。这里有一个形象的误区,虽然撒贝宁是攻读法律专业的,但是撒的性格和气质和法学的特性有很大的偏差,如果是在法庭上,这样的形象误区就会被省略,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的注意有选择性,在法庭上我们注意到的是撒贝宁雄辩的口才和理性的逻辑分析,而他的性格当然不会被注意。但是在电视镜头前,人们注意的第一选择是他的气质和性格,当我们发现撒贝宁在镜头前青春、活泼、善于表现自我的性格时,总感觉和法律专业的严谨理性以及《今日说法》节目的特性有些距离。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撒贝宁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大律师,一个中国有名的大律师?他在律师方面的发展空间是不用怀疑的。”我回答说,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会多了一个二流的律师,但少了一个一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四、校园主持情结与职业主持之间的矛盾
一个人一生中要经历很多次转变,而每一次的转变就意味着自己面临的环境要发生变化,而每一次的变化都需要自身进行适当地角色调整,如果调整合适,一个人就会有新的提升,将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并且扬弃那些旧的因素。孙继海作为登陆英超的中国球员,他要完成从一个甲A的中国球员到英超高水平的职业球员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必须把那些落后的甲A情结,落后的思维方式扬弃掉,换来欧洲职业球员的国际素养和先进的思维方式,孙已经完成了这一转变。特别是当孙回到国家队后,他所学习的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很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主持人也需要这一转变,从地方台到中央台,从毕业实习到接受工作,从主持人大赛到进入央视,这些过程都需要主持人认真地去转变,把自己的角色调整好。

撒贝宁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主持学校的文艺表演和各种活动,而且他是表演类型的主持人,多才多艺。在主持人大赛的时候,他的表演天赋成了他最大的优势。进入央视以后,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校园主持情结”的味道还是很浓,在主持的很多场合,看撒贝宁的主持,好像是在用饱满的激情进行诗歌朗诵,很多优秀的主持人都曾经是各种诗歌朗诵大赛的佼佼者,但是主持又不完全是朗诵。央视有一些主持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朗诵大赛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很快就把这种“朗诵情结”忘掉,努力地去寻找自己最佳的定位。校园主持情结有两个特征,第一就是一般校园内的主持人都是从某一表演领域引申出来的,象唱歌、舞蹈、演戏剧;第二就是一般校园内的主持人肢体语言比较夸张,主要体现在手势夸张、面部表情夸张和其他动作的夸张,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缘故。撒贝宁还没有完全从校园主持情结中跳出来,向真正的职业化主持人转变,我们希望他尽快实现这一转变。
发表于 2003-12-28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撒还是不错的嘛[em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也对。错也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8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好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8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4-6-18 13:43 , Processed in 0.1071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