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俺不差钱

教育部长周济被免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0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不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09: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被免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09: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关我的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挂在沙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长”相不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长周济任内被免职的N种猜想
昨日,教育部长周济在一个双休日的第一天被免职了。其中颇多蹊跷,去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被任命为教育部长时,周济的票数就没有通过半数,只是教育部长一职只有周济一名候选人而侥幸过关。而这次任内被免,不免让人猜想连连……

猜想一:裙带工作关系让传统趋于崩溃。
    周济与前任教育部长陈至立都是上海人,虽然周济在京工作之前没有在上海工作过,但上海方言语系的连带关系,使得周济通过裙带关系成为陈部长的继承人成为猜测之一。
    同样,周济六年任内,受前任工作框架的制约,使得国家的教育风气接近于崩溃。陈至立时间,于98年开始批判基层教师,一时间体罚成了教师的罪责,千百年来的尊师重教之风一夜崩溃。而周济的任内,继续沿用前任的工作作风,加重了这种风气的盛行。殴打教师甚至残杀教师成了周济任内教育界的丑闻,教师地位一落千丈,古来传统受到不应有的人为冲击。周济作为教育部长,未能将传统与现实有机的整合,实乃大误。

猜想二:教育改革失利让国民极度不满。
    基础教育的改革关乎家家户户,但周济任内改革从结果上看极度失败。今年,中央台记者赵普报道了北京地区中小学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而是有偿择校。其间,节目一度停播,并且赵普等人受到死亡威胁。想来利益纷争,让一部分人难以放弃既得利益,而这带来的就是与民争利的乱象。家庭的教育费用已成为继医疗、住房之后的第三大开支,普通百姓难以接受。
    同时周济工作作风缺少调研,忽视基层情况。面对改革阻力,教育部门屡发新规,但教育顽疾难以清除,使得基础教育潜规则盛行:免试就近入学却争相择校,择校费名亡实存都是“被自愿”,叫停奥数又现希望杯,禁止以升学率排名各校却以此争第一,不得分重点班就建创新班……

猜想三:人格魅力缺失让舆论难以认同。
    周济工作作风浮夸,媒体认为撒谎吹牛是其显著特点,一是无所不吹,从大学到博士,从教师到教育部长,从论文数量到理论成果水平;二是忽悠媒体记者放炮动用所控制的华中大网络和校友会及教育部和教育报,无休止反复炒作,直到动员全体中央媒体多次大掀狂潮,多次欺骗中央领导人;三是吹牛术低劣,矛盾漏洞百出,屡吹屡破又屡破屡吹,有的甚至惨不忍睹。从一切方面看,周济是个撒谎吹牛大王,可以破多项吉尼斯纪录。
    这一猜测原因,可参阅《无所不吹的撒谎吹牛大王——周济和他的拙劣的吹牛术》一文。

猜测四:大学精神不复让学界倍感心寒。
    大学精神早在五四时期就由蔡元培等学者提出,其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然而目前的中国大学,学术风气腐败,各种学术抄袭已超越潜规则摆在台面。更有甚者,弊案不断,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和常务副书记因腐败被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校长如此,大学精神焉在?大学已成为学子求名求利的驿站,培养具有社会关怀情怀的人才的目标也越行越远。大学生提出的让白毛女嫁给黄世仁的假设,更让人看出大学人文精神的流失。
    近期,两名归国学者自杀,都在遗书中呈现出“国内学术界腐败”的遗言,让人不免如坐针毡。大学如此,况乎教育?曾为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教育部长周济,难辞其咎。

猜测五:绩效工资难产让基层教师落泪。
    教育法规定,教师应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但各地拖欠工资均以教育为主,老师上访、罢课现象屡见不鲜,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冲击不言而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并没有为基层教师“挣口袋”,让一大部分教师在清苦感到教师人格的彻底失败。
    而今年提出的绩效工资,又在基层分配中产生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预设,教育部并没有事前考虑。而地区的工资不平均,更造成了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猜测六:教育热点决策让下属部门难堪。
    日前山东和浙江两省教育部门就“有偿家教”的不同态度,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但双方的决策中,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矛盾,只是对“有偿家教”性质的界定不同。但在社会争议中,这个问题很快上升到一个民族素质的问题。面对社会争议,教育部反应迟缓,虽于日前由发言人表明教育部态度,但逻辑混乱,漏洞百出,难以服众。包括以往的“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的措辞,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同样,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教育部很少有敢于参与决策的勇气。工作被动,缺乏创新。对“有偿家教”的最终表态,也不会让这一问题有最终的结论。周部长恐怕没有考虑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处理失当。


    当然,我们还会有N种猜测。当我们看见总理在教师节走入课堂,了解教育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教育部周部长如此。同时,作为第一批国外学成的“海龟”,周济的离职,是否也标志着“海龟”在中国的彻底失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5-10 12:43 , Processed in 0.0533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