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9|回复: 4

“白毛女嫁黄世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1 18: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毛女嫁黄世仁”是个好论题

文/魏英杰

“现在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一位大学女生的这番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当然,你可以想象,这种论调遭遇激烈的口诛笔伐是免不了的。什么“丧失人格和尊严”,什么“没有灵魂”,诸如此类的骂声还算轻的,有人干脆就说这是“犯贱”。

实际上,如果不把这当作一种事实判断,而仅仅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这位大学女生不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论题。况且,认为“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并不等于这个人就一定会这么做。当下社会出现“女大学生傍大款”的现象,也不能推定出所有女大学生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世界是复杂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整齐划一。人类在价值层面固然有好坏善恶之分,但面对一些具体问题,何妨从多个角度来讨论看看走得通走不通。在这个前提下,放开讨论这个话题,反倒有利于澄清谬误,厘清价值。

就这个命题而言,历来我们接受的观念教育是,黄世仁是十足的恶魔,白毛女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社会底层,二者不共戴天。作为文学形象,这当然自有其典型意义。问题是,看待事物不仅有阶级分析的工具,还有其他更多的方式。而如果不作讨论,仅仅是灌输或接受现成答案,其说服力往往是很成问题的。这个女生提出的这个命题,恰好能够让人们思索和探讨一种放在以前未必想到的可能性。作为“纸上谈兵”, 这有何不可呢?

所以,对于这场争论,我感到诧异的并非有些人所表现出来的义愤填膺或忧心忡忡,而是一种社会多元化价值交流和辩论风气的匮乏。为什么那么多人听到类似言论,会感到如此惶惑不安呢?在某种意义上,那正是因为他们从来被灌输了一整套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标准答案,一旦有人提出异议,仿佛就是在颠覆他们的整个人生。换言之,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直缺乏提问和质疑的氛围,因而对一个逻辑性命题也难免阐释过度。

在我们的教育中,从小到大,知识都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传授。像西方教育那样,让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存在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越来越不懂得发出“为什么”的声音,遑论通过逆向思维,穷尽一个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了。而当我们走上社会,同样也要面对一个鼓励“不争论”的生存环境。通常是,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被上升到极其严肃和敏感的高度,很难形成“平等对话”的氛围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怀疑就等于质疑,质疑又被视作背叛,所以“不一样的声音”总被当作异端而受到压制。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青年报》掀起过一场人生观大讨论。化名“潘晓”的两位作者在这家报纸上发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感慨,短时间内引起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报纸每天都会收到上千封群众来信。但在上级和领导指令下,这场讨论不得不戛然而止,几万封信件统统销毁,报社编辑部公开检讨。这两位作者,一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学校勒令其退学,另一位也经历了几番人生大起大落。

类似故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随便都能再举出不少例子来。事实上,作为一种社会讨论或文化争鸣,完全没有必要急着作定性、下结论。如果这是担心正确的价值观被推翻,那也只能说明这个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实在太脆弱了。不是有句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嘛,为什么不能放开让人们深入讨论?过了二十多年,这家报纸当年的负责人还遗憾地说:“如果那场讨论能继续深入下去的话,关于青年思想的问题可能会解决得更好。”

对于“白毛女为什么不能嫁给黄世仁”这个命题,我想也应该以这种态度看待。甚至可以说,从这位善于思考和质疑的女大学生身上,让人看到了这个时代正在进步。如果一个大学生连想也不想,就全盘接受文学作品里的观念表达,那只能表明新的一代依然在走我们的老路。如果一听到不合乎主流的声音,就感到问题十分严重,甚至吓得不知所云,那只能说明这些人不仅已老了,而且正在被时代所抛弃。还好,当下社会总是在朝着价值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什么也无法阻挡人们对多样化生活的追求。

2009年10月19日
《新京报》
发表于 2009-10-21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一个白毛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白毛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应该有自己尊严,不应为了现一时的安逸而放弃人生的追求,更不能美其名为今后什么什么的。。。。在造句了;
有以上这样想法的人有何资格说以后你会如何的有品味和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2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什么不可?
共产党,就是  一言堂;不好嘛。如,一个题目,你现在会做,可能考试时不会做或做的不全,如果你会做而且你会说了,与人争辩了,是做对的,过了一年二年,你还会做。是不是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5-10 07:49 , Processed in 0.0583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