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777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05-8-17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信贷激增7万亿元的背景下,银监会为银行构筑风险防火墙的努力还不仅限于此。银行业内人士昨日向早报记者证实,银监会目前还在讨论加强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管理,内容之一就是把商业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
资本充足率之忧
所谓资本充足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存款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银监会最新修订的七项监管指引,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等。
去年12月,银监会曾就上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过意见。此后,监管部门又根据巴塞尔会议近期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意见》等文件,对指引进行了修改。
“尽管上述所有举措均未提及对信贷的限制,但在现阶段相继公布,其真实意味不言自明。”某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尤其是如果将银行附属资本中,银行交叉持有的那部分次级债剔除的话,可能不少银行当前的资本充足率就要拉响警报。”
依据目前的规定,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8%,如某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即低于8%),该银行必然要收缩扩张步伐,放贷力度自然也不得不放缓。而且监管部门对未达标银行的业务开展也有着多项限制。
上市银行已披露的一季度数据表明,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下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从2008年末的13.1%、12.2%和13.5%,下降至12.1%、12.4%和12.8%;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000001)和浦发银行这一比例也下降明显。
但这还不是下降的尽头。二季度信贷潮持续蔓延,至少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