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探花

【转帖】★南方都市报:以国家名义捍卫文明底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共产党员的价值尺度]摘自[中国郑梦博客]

论共产党员的价值尺度[二]
-----重温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想到
三、必须用马克思观点考察自己劳动。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信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党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如何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脚踏实地地去为人民服务呢?
因为无论在何种经济成份中从事何种职业的公民,都应当而且完全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共产党员应具有同群众一样用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还不够,更不能低于群众用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因此,共产党员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观点看问题,应具有别于一般群众的价值观,应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尺度,才能更好迪围绕以为人民服务这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作出不懈努力。然而,应该怎样不懈努力呢?
(一)坚持学习,坚定信念。《决议》提出了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目标,首条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都是起决定性、主导性作用的。但在这方面,并不是说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解决得很好了。且说极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大捞一把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抛弃理念,还有为数不少的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出现认识和行为偏差,也都是与理想模糊、信念淡化有关。根本谈不上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带头人。首要一条,就是要解决理想和信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途径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念体系,本身就是人类精神文明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党员应该如饥似渴地、秉烛夜读,从此充实和武装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主义基本原则的重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绝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只有党员自身的理想、信念问题解决了,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蓬勃地发展。如果,共产党员不坚持学习,就没有坚定信念;不坚持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坚持学习,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更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创造性地为人民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形式多样,方法多样,产生的效果也是千红万绿的。只要党和国家、人民的需要,只要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家、某一个团体不违背宪法等一切法律,不违背党纪,不违背道德而做对人民和事业有利的事而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我们都要努力去干。如报效党国,舍已救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已,岗位奉献,义务行动等都属于为人民服务。那么,那么多的服务,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我想:只要我们在心中永远打上“为人民服务”的烙印,实实在在地干好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劳动,就会从劳动中升华理想,从理想中努力劳动。这是“为人民服务”最基本做法。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劳动三态”理论作依据,去考察自己劳动技能,考察自己劳动贡献、考察自己劳动态度。
劳动的潜在形态指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在现代尤其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的技术的高低;劳动的流动形态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活动的消耗和支出,其中包括劳动态度和劳动纪律;劳动的物化形态凝结在一定产品中的劳动,它表现为劳动的成果和结晶,马克思关于“劳动三态”的论述把劳动具体化了,它为我们确定人的价值尺度提供了理论的根据。那么,我们从马克思的“劳动三态”思想出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怎样以劳动作为尺度衡量我们的价值呢?具体说来,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考察自己劳动技能。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现代化的劳动,它绝不像从前一样只靠胳膊粗力量大就能胜任得了。我们必须懂科学,要有知识技术和纯熟技巧,这是胜任现代劳动的首要条件。物质生产领域是如此,就是在精神生产领域也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邓小平同志说:“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知识技术深入人心,已经成为衡量我们的价值一个重要标准。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当代,科学的技术是巨大的财富,我们没有科学知识便是贫瘠的人,不可能具有充实的价值。我们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熟练的劳动技能才是有价值的人。
第二,考察自己劳动贡献。劳动者的潜在形态即劳动技能只是劳动的可能性,它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劳动。没有以物化的形态创造出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固然十分重要,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就不可能产生出劳动结晶。但是,科学适应毕竟不是我们劳动追求的目的本身。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了科学而掌握科学,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科学的考核只不过是提高我们的劳动效益的手段,劳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贡献。所以对我们说来,只有劳动的贡献和成果才是劳动的最终目的。劳动的其他一切方面都不过是服从这一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劳动的贡献是衡量我们的价值尺度的中心内容,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主要就是看我们劳动贡献大小。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人劳动好,贡献大,自然会受到国家的器重,人民的尊敬,价值就高。反之,一个人庸碌无为、在劳动中不能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就难免会受到社会和舆论的轻慢。我们无数的英雄模范之所以受到人民的尊重、享有令人羡慕的殊荣,主要是因为英雄模范以自己卓越的劳动贡献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显示了自己高尚的人生价值。
事实表明,我们一切劳动都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劳动不同,贡献不同。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是贡献最大的劳动,这种劳动才能使人的价值增值。历史上许多科学发明家,生前贡献卓著,身后彪炳千秋,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富有创造性,或者是开拓了新领域,提出了新定理,或者是作出了新发现,创造了新工具。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只是使现有的劳动成果翻一番或翻几番,有的甚至是几十倍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地增强了人类驾驭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劳动,这不仅表现在劳动的贡献和结果不同,尤其表现在支付这种劳动所耗费的心血和努力不同。我们的常规劳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月经年,斯是如此。这种劳动维持了社会的存在,养育了人民生命,意义重大,不可忽视。但是我们常规劳动只能维持现状,不能破旧立新,在历史上最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是这种劳动,而是创造性的劳动。它要从事的人开动脑筋,发现矛盾,找出解决办法,在新的基础上,推动事业更快前进。这决不是我们轻而易举的能达到的,需要作出辛勤的努力,付出极大代价的牺牲。因此,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从事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不畏艰险,在崎岖的小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一时探索成功,发现创造成为事实,那就很快引起生产物相应变革,充分反映出创造性劳动的巨大贡献。
第三,考察自己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贡献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劳动技能高,劳动贡献也就大,但是,有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具有较高的劳动技能的人,并没有在劳动中作出应有的贡献,这里还有一个劳动态度问题。劳动态度是劳动技术和劳动贡献中介,是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过渡环节。这就是说,我们光有劳动技能不行,它还不足以使劳动物比,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态度,潜在的劳动技能才能化为现实,变为以物化形态出现的劳动贡献。所以劳动技能、劳动贡献和劳动态度密不可分,是衡量人的价值尺度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在三者的统一中去考察自己的价值。
我们重视劳动态度不只是因为它对发挥劳动技能,作出劳动贡献的重要意义,因为,劳动态度本身对衡量人的价值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劳动贡献不完全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努力决定的,它还受到许多客观先天条件的限制。同是一个人,劳动态度一贯端正,在这个单位劳动平常,而换一个单位却大有作为,作出了自己的劳动贡献,这就不是劳动态度问题,而是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问题。两个受过同等教育、在同一工作环境具有同样劳动态度的人,他们都千方百计致力于某项发明创造,但是,一个人获得了巨大成功,作出了非凡的劳动贡献,而另一个人却无所进展,未能遂愿。这同样不是劳动态度问题,而只能说是智慧和机遇问题。这就说明,虽然劳动贡献与劳动态度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十分的因果关系。现实生活是很复杂的,实际上,与劳动贡献相联系的不是只是劳动态度,还有其他各种非主观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在考察自己的价值时,不能将贡献绝对化,完全以贡献大小论英雄,还要给劳动态度以应有的一席之地。一些人贡献大,固然可钦可敬,一些人贡献平常,但劳动态度端正,进行诚实的劳动,也不应受到鄙薄,同样有自己的劳动价值,也是可钦可敬的人。我们尊重创造性的劳动,也尊重诚实的劳动,一个人不论贡献大小,只要能竭尽所能,诚实地劳动,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每一位共产员就是率先要有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四、必须注重个人品质、道德水准和权力。
我们在日常社会中经常听到“我想为他服务,他却不愿我服务”这种话。也确有其事,诸如,一辆小车驶过,看到一位姑娘乘不上赶上班的车,车上领导请她上车,顺便带她,她谢绝;一位教师要为一位差生补课,差生家长谢绝;一位业务员背很多行礼,腰都弯了,一位青年要帮他背,他谢绝了;这或许是姑娘、家长、业务员对领导、教师、青年的误解。这或许是那位领导言谈不雅……,或许……,这或许是那位教师为了赚钱,或许……这或许是那位青年举止不端……,或许……但是,至少要肯定一点,服务者心术要正,无话被被服务者所说。服务者心术不正,鸡是不愿让黄鼠狼来拜年的。当然,这是无法说清楚的。举这例子不一定确切,但含义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们谈到“为人民服务”还必须注重个人品质、道德水准和权力。
(一)个人品质。一个人的品质不是与社会无关的纯粹个人私德,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会表现出来,这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会有重要影响,向来为一切社会形态所重视。本来,个人的品质是内在的,但在交往中首先相见的是个人品质。一个人是不是诚实、坦白、善良、无私、谦虚、勇敢,往往牵涉到他所从事的活动是否顺利,能否成功。我们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是按党章规定入党,但也有一些人入了党达到了私人目的,便暴露了个人的品质问题。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能接受我们的服务。除了一如既往地按党章、党纪国法办事外,还要努力提倡和实现诚实、坦白、公正、善良、谦虚、勇敢、反对伪善、阴险、自私、怯懦、高傲,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其实品质实际上已成为社会对人的评价和信任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凡具备这品质的人,就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尊重。反之,会受到社会和舆论的谴责,也逃不了社会舆论的轻慢和鄙薄,被认为是缺乏人的内在价值的表现。在历史上,奴隶主和封建主的诚实善良主要是指对等级君主制的忠顺和服从,而他们自己对劳动群众最伪善最残忍;资产阶段极为宣扬人的品质的自我完善,把对工人的剥削说成是建立自由、平等。马克思说:“在贪得无厌和利欲薰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因此,我们社会主义很重视个人品质,它是人的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脱离劳动去孤立地谈品质,一个不劳动的人,不管修养多好,有完美的品质,也不能是一位有价值的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劳动中有所要求,而个人品质却多有瑕疵,那么,他的价值也不能认为是充实和完满的。因此,承认个人品质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至关重要的是内在品质这个心灵基础。要让个人品质的心钟长鸣,就要提倡个人品质修炼。
(二)个人道德水准。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两个字出现以后,对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共同生活和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一个道德水准的高低不只是个人的私事,实际中它对社会对他人带来很大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问题,把道德水准的高低,看作是人的价值要素之一。因此,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等级制度需要,极力提倡三纲五常,把忠君和孝悌奉为至高无上的道德,把“文死谏”、“武死战”以及一切为封建礼教殉道的人视为人生的楷模,赋予最高价值。在资本主义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压倒对方,这是符合道德,谁胜了谁就有个人道德,道德水准高。社会主义道德怎么样呢?列宁说:“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摆脱劳动剥削服务的”。这与资产阶级道德是相对立的。六中全会提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是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升华,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今后,我们每个人要有这种道德,这也就是个人道德。那么,共产党员要率先有这种道德。至于水准怎么样,要看我们发扬献身精神,忘我劳动精神怎么样。总之,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问题不是私事小节,它是构成共产党员的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权力。在人类历史上,权曾被看作是人的价值要素之一,这是不足为怪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本来就是个等级特权制社会,等级高,权利大。这就很自然地使人把权和人的价值联系起来,认为权是人的价值的体现,权大价值高;在资本主义社会权转化为金钱的奴仆“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本身就是无限的权力。马克思说:“那些争夺统治权而相继力替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自己胜利的主要战利品”,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有了权同样可转化为钱,那就是金钱和权力相结合。
其实,权和人价值并没有本质的联系,大量事实表明,许多掌握权柄的剥削阶级分子,一无本事,二无德性,不但没有贡献,反而误国害民,他们的权力正是对他们的价值的否定。历史的发展来看,倒是许多科学家、学者和广大劳动人民以自己创造性的和诚实的劳动推动了社会前进,显示了自己应有的价值。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劳动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把权当作人的价值尺度,这是历史的遗害,是统治阶级肆意培植的结果。
因此,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社会主义社会是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权是人民给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只有服务职能,执掌权力的人是人民的公仆。在这里我附带说明一句,我反对把共产党领导干部称作人民“父母官”,因为,父母官提法不正确。父母养活儿女,老来需要儿子孝敬,衣食儿女。这让群众或多或少感觉到百姓是儿女,干部是父母,儿女要好好孝敬父母。因此,我认为共产党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本身不再表明人的价值,相反,掌握权力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当然,不能否认绝大多数领导者具有较高价值的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权力自动带来的,人民群众之所以尊重和信任各级领导,对他们的工作作出应有的评价,并不是因为他们手中有权,而是因为他在工作,人品和道德方面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党员干部,不要以自己权力大小让群众看,这样群众是没有评你价值的。要以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贡献大小让群众看,群众会评你价值的。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它不仅仅是以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关,而且与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有关,理论上是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或为归类关系,实际上是方方面面的紧密的有机关系。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一切为了“为人民服务”,率先“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尺度,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共产党员的价值尺度]摘自[中国郑梦博客]

论共产党员的价值尺度[一]
-----重温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想到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和议论的热门。对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开展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段简炼、概括的文字首先是突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如何围绕这个核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我们应该在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性、政治性、延续性、重要性的基础上去研究人的价值尺度,价值尺度的变迁和升华和共产党员应掌握的价值尺度。
一、必须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六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抗战烽火岁月中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精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性所在。(二)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的章程。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性所在。(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延伸和发展,这是为人民服务走向成熟的延续性所在。(四)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并正式写入党的决议,这是第一次。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所在。
经过共产党人的长期实践和倡导,为人民服务已经不仅仅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而且已经逐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一条基本道德原则。《决议》明确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表明了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而不断成长的党对这一光辉思想的伦理价值的认识,达到了如今最新的高度。“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这一高度,通过《决议》公布以后,不仅引起共产党人的兴奋、学习、并付诸行为,而且引起非共产党人关注。新加坡国会议员、新加坡出版界大财团总裁白振华先生最新设计一张名片,名片上公公正正的印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最后在名片下面印上供职地点和电话,他给我的信中说:“好朋友,中共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令我信服,可以说‘为人民服务’是全人类应该有的,因为我们已跨入高度文明时代。在名片上印上‘为人民服务’在新加坡算是首推”。举个例子,意在说明‘为人民服务’是深入人心的。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有些同志担心,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多种经济成份将长期共同发展,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同“为人民服务”会不会相矛盾,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并没有根本矛盾。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人民是社会主人。主人和主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平等关系决定了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又受到他人的服务,通过互相服务、相互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分工越来越职业化,人们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使人人从根本上体现了这种相互服务关系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中的等价交换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务的关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只能通过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服务实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勤劳敬业等道德规范,更是“为人民服务”话题下应有之义。当然,如果把讲求经济效益理解为可以不择手段地损人肥私、损人利已,把等价交换理解为权钱交易、金钱万能,那不仅违背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而且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而且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人民服务非但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矛盾,而且是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无论是何种经济成份中的从事何种职业的公民,都应当而且完全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更何况经济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除了经济关系,还有同志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等等。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有更加广泛的包容。明确了这样一个核心,含各方面的具体道德规范建设就有了灵魂。
但是,围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我们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呢?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衡量人的价值尺度。
二、必须懂得做人的价值尺度。
人的价值尺度不是由人的主观道德规定的,也不是众人约定俗成的,无论任何时代,某种价值尺度的确定都有它的客观必然。提示这种必然性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一)价值: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互相交换的品种商品之间必然有一个可比较的共同基础。但各种商品的作用价值不同,创造它们的具体劳动也不同,不能互相比较。它有撇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化为抽象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才能相比。
(二)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用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价值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表现和衡量。在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货币是劳动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起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作用。
(三)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应该成为人的价值尺度的,只能是劳动。因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只有劳动才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才真正成为人。所以,劳动不仅是人类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的价值的自我确证。人只能在劳动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的价值。
(四)人的价值尺度的变迁与升华。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还不可能形成明确价值观念,但是,原始人以最质朴的形式把劳动和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劳动至高无上,最有价值的人也就是最能劳动的人。他们称颂勇敢,与其说是赞美人的一种品格,还不如说是赞美一种忘我的劳动态度。他们尊重长者,不外是敬重他们丰富的劳动经验和一生劳动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尊重妇女,甚至一度曾存在过母权制时代,其根本原因是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居于重要地位,显示了自己不容忽视的价值。由此可见,原始社会实现了劳动和人的价值统一,劳动被看做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尺度。
进入奴隶社会,在整个阶段社会中,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又被否定了。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出现,使得社会一少部分人能够不通过劳动而掠取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价值尺度就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不再用劳动作为尺度来衡量每一个人的价值,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新的价值尺度形成了。取代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是等级和血统。这是人的价值尺度的退化.实际上,否定劳动,重视出身血统就意味着向动物原则的回复。对此,马克思说:“由于出生,每个人同国家要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跟动物生出来就有它的地位、性情、生活方式等等一样。国家在自己的要职中获得了一种动物现实”。取代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是等级和血统一直延伸在封建社会中。
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尺度又发生了变化,金钱代表等级和血统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的通用价值尺度。资本主义社会是高度商品化的社会,为了取得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打破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把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建立了人与人这间彼此都以商品所有者身份出现的所谓“自由平等”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不承认任何等级制度,它唯一遵循的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似乎不是人的所有物,反成了人的主人。总之一句话,金钱不仅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而且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所以恩格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磅,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雁”。
不过人的价值尺度由等级和血统而变为为金钱,反映了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以金钱为尺度去衡量人的价值不象以等级和血统来衡量人的价值那样带有先天的命中注定性质,它或多或少给人以后天努力的一点可能。
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作为人的价值惊讶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不仅等级和血统的差别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宰一切的万能的金钱也失去了它至高无上的效力。这里必须说明虽然贷币还存着,并且有它的多方面的职能,在生产、分配和流通领域中还存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货币只是计算劳动产品价值的符号,它已不是生产追求的目的本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真正主宰一切的是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两个文明”的需要,劳动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劳动者自身,从而为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社会的每一个发展的庄严命令:“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正是在劳动中才体现出每个人的价值来。
这里必须注意一点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都以劳动作为人的价值尺度,但前者是对后者否定之否定。原始社会中的劳动尺度是质朴的粗糙的,当时劳动还简单,除了世代相传的经验以外,不存在任何专业知识和技术,体质的强弱和身体的笨巧以及与此相应收获少,就成为决定人的价值主要尺度。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尺度是对原始社会的劳动尺度的肯定和回复,但它抛弃了原始社会中人的价值尺度的简单粗糙的形式,在更高级阶段上概括了现代发达劳动特征,制定出衡量人的价值的周密而完善的劳动尺度。
由此可见,人的价值尺度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适合于一切阶级的统一的价值尺度,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对人的价值尺度都有自己不同的规定和理解。历史上任何一种价值尺度都不是偶然的、随意的,它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的质的差别,反映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因此,人的价值尺度是客观的,带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我们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围绕这个核心,提出共产党员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自己的价值尺度,这是为了更好地围绕核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应该从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尺度的变迁与升华过程得到借鉴和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血泪铺就的黑工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5-9 06:06 , Processed in 0.0698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