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餐味道怎么样?本文见《温州商报》2014年09月02日出版的报纸的第04版:
商报记者 董吉妮 昨天是开学首日,也是鹿城区中央厨房开始配送的第一餐,昨天鹿城区13所学校7000多名中小学生吃上热乎乎的午餐。新学期的第一份午餐是如何准备的?卫生情况如何?是否合孩子们的胃口?昨天,记者探访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的中央厨房??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并和孩子一起品尝开学第一餐。 生产车间卫生堪比制药厂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百珍堂,中央厨房与外界完全隔离,要想进门,必须戴上专业的帽子、口罩,换上专业的服装、鞋子,进入前要洗手、风淋。“每个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前都要接受晨检,感冒发烧者不得进入。”百珍堂办公室主任李海燕告诉记者。 记者进入车间,看到所有人全副武装,堪比制药厂。首先进入的是清洗车间,该车间分蔬果加工间、水产加工间等,还配有自动洗菜机、土豆去皮机等机器。生食加工后,要推入热加工车间,由10来个大厨负责炒菜,旁边还有一名主管监督他们的操作。 菜起锅后放入特制不锈钢保温柜,运至包装区。在该区域,十几个工人已经严阵以待,将一份份菜打入特制的盒饭中。与普通饭盒不同,这些饭盒全部采用无污染塑料,与奥运会饭盒材料是一样的。压膜封盒后,盒饭通过微波隧道输送到车间外,然后统一装入保温箱中。 在包装区,记者看到,每批盒饭在包装完毕后送出之前,还需要经过异物探测仪,监测饭盒内是否有异物,通过后再送入专用杀菌设备,在120℃的环境下杀菌,保证饭盒卫生。 9点30分,一箱箱装有盒饭的保温箱和一桶桶装有高汤的保温桶搬入配送车内,根据学校的远近先后发车。 学生家长老师都给盒饭点赞 鹿城区“中央厨房进校园”首批学校有18所,由于部分学校还未开学,昨天,共有13所学校7000多名学生吃上了开学第一餐。这来自中央厨房的午饭,是否合学生胃口呢?昨天,记者跟随配送车,来到广场路小学上陡门校区。 中午11点30分,准时开饭。领到午饭的孩子们撕开薄膜,土豆、蒸蛋、排骨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菜真好吃,比上学期的盒饭要好吃,我喜欢吃。”四年级的唐雪纯告诉记者。 中午12点多,孩子们都吃完了,记者发现剩饭剩菜极少,大部分都已光盘。 盒饭的味道也得到老师们的肯定,“不像外面叫的快餐那么重口味。”总务处叶老师说。 特意赶到学校一探究竟的家长陈先生说:“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有点半信半疑,今天看到这热乎乎的饭菜和汤,终于放心了。” 计划3至5年全区推广中央厨房 今年4月底,“中央厨房进校园”项目开始接受企业申请,经过公开招标、长时间筹备和组织,由抽签产生的专家、校方及家长代表组成的比选委员会,到申请企业考核,从服务方案、企业环境两个环节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由高到低选出初步结果。最终确定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为中选企业。 鹿城区教育局安保科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立后,方便集中监管,不仅接受食药监部门一周一次的检查,家长或老师代表也可以随时监督,同时也减轻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有的学校甚至可以空出场地,设置学生心理室、图书室等。 该负责人透露,“中央厨房进校园”项目要在鹿城区各校内逐步推进,顺利的话计划3至5年实现全区覆盖。 >>>专访 如何保证盒饭的营养卫生? 送到孩子手上还能热乎吗? 中央厨房负责人解答家长疑问 对于中央厨房配送的午饭,家长最关注的莫过于食品的卫生、运输的安全以及送到孩子手中的饭菜是否还是热乎的……昨天,记者专访了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戴陈义。 记者:中央厨房里的食材是通过何种渠道采购的? 戴陈义:粮油、蔬菜、禽类、肉类等食材选择上,中央厨房统一向有资质的且在教育部门备案的农业企业购买,拒绝转基因食品和食用油。中央厨房设有品控部,每批食材进入仓库前都要经过体检,其中注水猪肉、农药残留是检测重点项。 记者:如何既保证营养又保证菜单不重样? 戴陈义:中央厨房的菜单由持国家公共营养证的营养师和厨师共同制定,保证一个月内菜不重样,保证一周内高汤不重样。菜品搭配严格根据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卡路里需求量。目前配餐标准:中学生每份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周两份水果;小学生每份三菜一汤(两荤一素),一周两份水果,并提供足量米饭。 记者:制作、运输过程中,如何保证餐盒卫生和温度? 戴陈义:饭盒配送前,会经过快餐专用杀菌设备杀菌,保证卫生。在制作、运输过程,我们对温度的把关也是非常严格。在烧菜时,我们控制温度在90℃以内,起锅后菜统一放入定制的不锈钢保温柜内,保持恒温85℃左右。打菜装入饭盒的过程中,温度会有所流失。然后盒饭通过温波隧道将温度调至80℃左右。封膜装入保温箱保持温度至少在60℃左右。保温箱保温效果在3小时左右。我们曾做过实验,将装有盒饭的保温箱放到0℃冷库中2个小时,温度仅下降3℃。 记者:配送过程中遭遇突发路阻怎么办? 戴陈义:我们配送的18辆车全部是保温运输车,车上全部装有GPRS和温度计,一旦在运输中间车厢门无故打开,企业内部会自动报警,立即召该车回工厂。9:30至10:00是每天配送车的发车时间,要求每辆车必须是11点准时到达学校。如遇到部分道路交通拥堵,将出动12辆应急摩托车运送午餐,可以运送1500份的午餐。 >>>延伸阅读 鹿城教育局局长讲述“中央厨房进校园”背后的故事 我原来担任温州市鹿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长,学校因食堂人员密集而容易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为了创新学校食堂安全管理,我先后撰写了《中央厨房进校园》、《农校直供》等调研报告,相关领导参阅后,认为可以在试点基础上推广。 2014年1月,鹿城区工商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管局,我被组织交流到教育局工作。送行时,老同事开玩笑说:“全局长到了新单位不要屁股指挥脑袋,既然你写了文章创新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到新岗位就要好好抓出点成效。”到任教育局后,我根据自己当初的设想要求推进中央厨房进校园及大宗农副产品直供学校食堂等工作,也碰到一些阻力,比如:实行集中配餐,如果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不当、稍有不慎会造成更大面积的食物中毒风险;在冬季,食物的温度是否有保证;农校直供后,原来长期供应的关系户会不会找借口攻击等等。 对于这些反映,我和同事多次开会商量对策,推敲具体操作方案,并且为了回应食品供应企业选定有猫腻的质疑,我们通过中介单位实行公开招标,6月确定了中央厨房供餐企业,8月初确定了大米供应企业,两家来自东北的大米生产企业中标,食用油也通过公告向全国生产企业招标,如果顺利,下一步对猪肉等大宗农副产品也进行招标确定直供企业。 “福喜”事件后,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也非一潭清水,于是我们就在标书里要求中标企业承诺自觉接受市场监管部门超常规的食品安全抽检,也应家长意见成立家长监督团,不定期深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下降到最低。 虽然上述学校食堂安全改革未必是最佳模式,但这次我没有屁股指挥脑袋,希望改革能给本地学校的食堂安全提高保险系数。学生安全了,咱也就安心了。我这么表白,并不是自吹自擂有着“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视民之饥溺己之饥溺”的情怀。抱歉,我的觉悟没那么高。不过,我确实一直谨记蒋廷黻先生的那段话:“分内的事没有作好,很难干涉分外的事。自身愈健全,然后可以博得他界的信仰。”他界的信仰,我不敢奢求;首先还是要摸摸自己的良心:做好分内事,你尽心尽力了吗?全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