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从杭州廉政网上发现这么一篇文章,说桐庐县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干部住夜值班制度,把制度的大致规定和成效胡吹了一通,满篇浮夸,举出的例子牵强附会。文章说:“为了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桐庐县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干部住夜值班制度,为民办事时间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从五个工作日,延伸到七天全星期”,请问,在法治昌明的今天,特别是发达地区,有多少老百姓会在夜里、特别是干部睡觉的时候找干部办事情?该文章往下看,干部值夜班到底可以干什么?原来是“百姓来电有人听、群众来访有人接、突发事件有人管”。群众是傻逼,下半夜找干部上访?需要干部下半夜去接访?“百姓来电有人听”,桐庐县的干部生活在什么年代呀?没有手机吗,晚上开着,在家睡觉行不?百姓有什么急事,需要半夜打电话给干部的?遇到小偷、抢劫、纠纷的有警察,遇到生病的有救护车。突发事件只要社区、村干部一个电话,手机微博一上,我看领导们不是怕突发事件没有人管,是怕突发事件没有管会瞒不住,闹得全天下都知道。
还是来看看他们的典型例子吧,看看他们所谓的成效都体现在哪里。文章说,“三结合丰富值夜内容”,看来,值夜班好像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没有事情干,要通过“三结合”来丰富。哪“三结合”呢?“一是基层走亲听民生”,这里有一个镇有先进举措,叫做“推门夜访”,实际上,在没有经过百姓的同意下,推门夜访是一种扰民活动,人家要休息了,你没事干,硬要进去和人家讲几句,以显示水平,人家欢迎吗?白天不要绷着个官脸,就算好了。人家老百姓好好的在聊天,你过去参乎进去,嘿嘿,这下子白天我找你事情找不到人,晚上来了,这不扯淡吗?干嘛呀,房子拆的还不够?孕妇抓的还不够?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谁把乡镇的普通干部当回事?乡镇的普通干部谁会把自己当回事?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保护不了,好好的晚上要在家睡觉,八小时之外,还被组织额外拉过来值夜班,还一分钱的加班费都没有,还能替老百姓干什么?把为老百姓的服务是延伸到24小时,但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劳动法呢?宪法呢?还要不要人权了?还得整天看着上面一级又一级领导的臭脸,你自己连个屁都不是,几毛工资养不活半家人,还24小时为老百姓服务!文章往下看,“二是围绕中心促工作”,还真有拆迁干部半夜三更去做思想工作的,竟然做出了成绩,怎么没有被劈死?我觉得这个成效来得很蹊跷。“三是抢险应急保平安”。说有一次发生森林火灾,由于有了干部值夜班,迅速组织救火,保护了集体资产,后来,群众感慨说,从前的干部从来没有这么快赶来。请问,干部赶过去有用吗?没有屁用,救火,还得消防队。消防队需要干部组织吗?只需要群众报警,马上就到。实际上不关干部值夜班鸟事。
为什么对于这么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领导们这么乐意干呢?之前做过调查研究吗?老百姓期待吗?认可吗?还是理论上需要?政绩上需要?不管领导脑门子发哪号热,笔者以为,乡镇干部值夜班,至少在发达地区,弊大于利。
一、发达地区,干部的家多在本乡镇,如果其管辖区域有急事,没有必要非在单位值班。实际上,现在交通通讯异常发达,出现突发事件,一个手机电话,马上就可以掌握信息。只需要干部手机开着,就可以了。现在值夜班的,大多不是乡镇主要领导,有些重大事情,一般干部也无法处理。因此,如此的值夜班,没有现实意义。
二、值夜班弊端多多。一是增加行政成本。每个乡镇,都要增加床铺和其他住夜必须品以及人员加班费。二是不免会安排女同志值夜班,本身就是不安全因素。出现事情,自己都保不住,不要说保护群众。三是值夜班没有事情干,引发事端。很多事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值夜班也不例外。有了值夜班制度之后,还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执行,管理值夜班的纪律。如果在僻远山区,领导自己都不在当地,难以知道值夜班的干部是否值夜班。如果在城镇,干部可以借此花天酒地,美其名曰推门夜访,访情人去。你又耐他何?你要监管吧,你又得有措施,有得花钱,花代价,搞不好,一点成效都没有。四是乡镇干部晚上回家,有利于家庭稳定,如果由于值夜班不回家,难免惹出事端。
此事弄不好,失去干部的心,又失去百姓的心。现在老百姓不是怕干部不办事,而是怕干部乱干事。同志们啊,要仔细斟酌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