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6|回复: 4

1985年,刘绍棠反对薄熙成担任北京旅游局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 22: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松萝
中国的改革,在人们现在怀念的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走上了歧路。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提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后,首先“搞活”的却是官员的孩子。官倒,被人们深恶痛绝。第二,废除干部终身制,实现干部年轻化是一件好事。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一进程中“挑选接班人”的陈旧思路再一次出现了。“第三梯队”的说法,更是荒谬绝伦。最后脱颖而出的,很多是官员的后代,再加上能够让领导赏识,让领导放心的人。我认为,后者更是后患无穷。

  那时文革结束不久。恕我直言,在文革当中权力恶性膨胀,招兵、招工、工农兵学院招生中走后门现象严重,但由于“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口号受到过批判,官员子继父业还是不行的。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在后面详述。

  既然是改革,自然就会有万象更新的气势。在很多人看来,“老子英雄儿好汉”坚决要不得!高考制度的改革,让平民的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信。在社会上,“某人的父亲是大官,他却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是受人尊敬的。我有幸看到过几个这样的人,他们在平和与满足之外还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骄傲。公然去拼爹,是会被蔑视的。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推行官二代是有阻力的。有两位高官的后代,在北京市就不怎么顺利。其中有一位,曾经因为训斥教师而引起波澜。说起来现在的人会不信,官员训斥教师曾经是不可以的。好多人认为,他所以那么狂妄,就是因为仗着老子了不起。我记得,那两位官员后来落选了。一位高官还说过,你们北京容不下人才啊。再以后,他们担任了只需任命的部委官员。

  顺便说一下,那位训斥教师的官员平时还是不错的,也还算随和。那一次,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发了少爷脾气。

  我不点名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因为事情是听说的。事情有,细节还要核对。

  改革以后,我的父亲刘绍棠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到了1985年,北京市要让薄熙来担任旅游局长。在会上,父亲坚决不同意。他慷慨陈词,提出了三点理由:第一,他因为对原单位出现的事故负有领导责任,还身背处分。第二,他不会外语,也不懂外事工作。第三,旅游局有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干部,完全能够胜任局长工作。此外,父亲还纵论古今,指出任人唯亲是很危险的。

  由于父亲和其他人的反对,他的任命在第一次没有通过。以后,市领导们,记不清是谁了,出来做工作。他们说,他的任命是为了工作方便。你想,遇到点什么事情,他跟叔叔大爷们说说,问题不就解决了嘛。父亲逆不过形势,只好和一些人一起缺席第二次会议。任命终于通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喜欢历史,并且相信治国的事情没有特例。他认为,世袭是封建社会的做法,绝不可以继续。他还认为,即使是封建社会,世袭的范围也仅限于少数人。“如果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世袭,国家一定会大乱。再说了,百姓还活不活啊。”

  父亲的校友,做过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的夏国志,也在一次会议上痛陈世袭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父亲与很多官员的关系是不错的。他在和官员交往的时候,既没有逢迎,也没有故作高傲。不仅如此,他在信件中还注意到对官员辈分和地位的尊重。那样的分寸,真的是恰到好处。他说过:不要向官员提出要求。你一求他,你就不值钱了。对企业家也是一样。

  无所求,就会有飘逸,就不会自讨其辱。

  可惜的是,并不是人人都像父亲那样想。父亲说过,那些新派的人物,其实怕官,最喜欢向当官的人讨好。

  举个例子。写小说,与官员没有什么关系吧?在贾平凹的小说《商州》里,一位女子说:我认识几个高干子弟,他们的思想真是解放,思路真是开阔。

  贾平凹的贡献还是有限。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则是公然肯定了种种不公和不义。

  正是那些对父亲不以为然的新派人物,跟着社会潮流把官本位和任人唯亲推向了顶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了薄熙成,也谈一谈薄熙来。

  薄熙来是一位人才。他在大连任市长的时候,各个城市正在到处摆摊,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薄熙来读过书,见过世面,知道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他整理市政,让城市有了新的面貌。薄熙来有敏锐的感觉,能够抓住社会的问题,知道民众在想什么。这些,是应该肯定的。

  与此同时,薄熙来又是一位机会主义者。追求速效,必然会热衷于表面文章。即使是有价值的事情,速效也会留下成堆的问题。在薄熙来看来,代价和隐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够成为其进身的梯子。在大连,薄熙来是砸钱换取政绩。到了重庆,简直就是用鲜血染红顶子了。

  如果薄熙来是平民,他会因为飞扬浮躁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表面看来,现实有不合理之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淘汰冒险家是应该的。

  薄熙来最大的罪过,莫过于在闪闪发光的政绩掩盖下破坏法律和制度,并且进一步动摇了国人对法律和制度的信心。文革思维和特权思想,是他的悲剧所在。

  很多人,特别是女作家,曾经被薄熙来充沛的经历和非凡的魄力所打动。而在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一种躁狂型人格:有不知疲倦,灵感不断的一面,也有办事粗糙,遇到挫折的时候频频失态的一面。其他敢想敢干者,大多也是这样。

  两代政治家的积累,都没有让薄熙来学到从政的要领。按照叶群检讨中的话,就是“缺乏高级政治生活经验”。如果他有父辈三成的政治智慧,事情一定会好上许多。

  在一个好的,有监督的制度之下,薄熙来是可用的。可以担任副职,特别适合担任研究者。

  薄熙来走到今天,平民是有责任的。从他的孩子能够在国外上很贵的学校,就能够看出他在经济上并不干净。而平民,包括平民知识分子却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实际上助长了他的野心,让他更加胆大妄为。

  还有一些身为平民的人,起劲地宣传官二代,富二代,演二代,文二代,宣传等级制度,宣传腐败有理论。你们,也是有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在历史上,中国的平民是有尊严感的。读过书的人,更是这样。是那了不起的改革,那五千年最伟大的盛世,让平民的尊严荡然无存。

  眼下,中国的事情已经积重难返了。不过我们应该记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的父亲刘绍棠,当然还有其他的人,还保留着先秦《击壤歌》的风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此时此刻,我向我的父亲致敬,也向一切企图阻止官二代制度出现的人们致敬。他们,让我想起元朝虞集的诗:

  徒把金戈挽落晖,
  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
  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
  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
  大不如前洒泪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8 19:23 , Processed in 0.093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