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6|回复: 5

铬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6 18: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截图,图片来自http://www.oneent.com

自《每周质量播报》曝光了部分药企使用的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详见:“胶囊铬超标,明胶又中枪”)

那么为什么皮革处理时会用到铬呢?铬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危害?

三价铬、六价铬有不同
从动物皮到皮革,大体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处理。首先是预处理,去肉防腐;然后是准备阶段,脱脂脱毛;接下来是鞣制,最后是整饰。其中的鞣制阶段,可以皮革变得柔软和耐用。鞣制的过程,是高价阳离子和胶原蛋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程。自从1893年美国人马丁丹尼斯(Martin Dennis)发明铬鞣制法之后,世界上约90%的皮革都是用这个方法鞣制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皮革中会含有大量的铬。

自然界有两种主要的铬的形态,一种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离子电荷是能发生鞣制的关键,除了三价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三价阳离子,比如三价铁、铝、还有些不常见的,比如锆和钛,都是可以用来鞣制的。只是铬鞣制工艺成熟,性价比高,至今依然统治着皮革及其制品行业。

另一种铬的形态就是臭名昭著的六价铬,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2010年德国新修订的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有六价铬的检出。

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注],这是对文献的误读。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是从孩子到成人的变化,而突变是从男人到女人的变化,对人体影响程度相差甚远)。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工业明胶危害难评估
三价铬的毒性相对六价铬而言要小很多,而且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不过,正常人极少因缺铬而致病,并没有补铬的必要。然而,正是利用这一点,1999年,高铬明胶(其特征是含有三价铬,铬含量大于2毫克/千克)在我国被申请成为专利,在这个专利中,明确说明可利用制革工业的铬革边角料制备高铬明胶,并可作为食品和药品的添加剂使用。这个专利还表明了高铬明胶的可能应用范围,包括:皮冻、棉花糖、奶糖、明胶啫喱糖、冰淇淋、酸奶、火腿肠、医药胶丸、医药胶囊、酒类及酱油等产品。

但这个专利在食品、药品行业显然是不可使用的,因为现行的国家食用明胶技术标准(GB6783-94)中明确规定:铬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三价铬和六价铬是共存在皮革中的;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东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皮革明胶的提取,结果发现总铬含量超25倍,六价铬含量超标100多倍。

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13个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其中10个超过了100毫克/千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抽检9批次可乐产品 橙味芬达游离余氯超标
来源:中广网 时间:2012-04-26 【字号 】50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西省质监局在今天凌晨召开了一次新闻情况通报会,向媒体公布了两个意见:第一是山西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和公司组织专家组论证以后得出的意见,第二是山西省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现在我们来连线中央台记者李凡。

  主持人:专家组有哪些组成人员,是哪两个国家检测中心负责检验呢?

  记者:主要有来自营养和食品学,还有卫生生活饮用水以及临床医学的专家,他们来自于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院以及山西医科大学,都属于高级工程师。两个检测机构是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和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主持人:山西省质监局通报的具体检验结果是什么,给我们介绍一下?

  记者:今天凌晨5点多的时候通报了这个结果,根据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和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对山西省质监局送检的2012年2月4号到8号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9个批次的产品的检测结果,参照了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检验游离余氯的项目实测值运小于GB17324-2003《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限量值,也就是0.005毫克/升,同时对消毒剂中的副产品指标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检查均没有检出这两项指标来,所以专家认为这九个批次的产品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主持人:也就是说产品是安全的,这个检验报告是不是包含了媒体质疑的所有批次?

  记者:尽管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一直在强调说是2月4号-8号所有批次他们都抽样了,专家组也指出是从4号到8号的,可是在通报的时候记者没有发现2月4号批次的产品,检测所列都是5号到8号的所谓9个批次。山西省食品安全监督检验院的梁宝爱女士在现场解释说,因为质监的稽查人员在市面上没有买到2月4号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场梁宝爱出具的这个检验数据单上记者看到,醒目(苹果汽水)20120206、20120208两个批次游离余氯实际检测值是0.02mg/L,芬达(橙味汽水)的游离余氯实际检测值是0.04mg/L,远远高于限量值0.005mg/L的国家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亨氏雀巢英国致癌物含量上升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2-04-26 【字号 】501

    昨天,有消息报道,最近英国食物标准局对248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发现13种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含量有上升趋势。其中亨氏、雀巢等许多知名食品公司都遭到英国食物标准局的警告,产品涉及薯条、速溶咖啡和谷类食物等。

  世卫组织的专家指出,丙烯酰胺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有关联。2002年,科学家便开始催促食品行业降低含量。但是英国食物标准局检测表明,包括薯片、即饮咖啡、面包、饼干、油炸土豆片、早餐麦片、幼儿食品在内的多款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并未降低。其中被点名的有亨氏的香蕉儿童手指饼干、雀巢的金牌速溶咖啡等。

  不过消息也称,英国食物标准局认为这些产品对公众不形成任何实时风险,但长时间地摄取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要求食品公司减少丙烯酰胺含量。

  ■公司回应

  >>雀巢

  正常饮咖啡是安全的

  “国内销售的雀巢金牌咖啡是日本原装进口,英国的金牌咖啡应该是当地产的”,雀巢有关负责人昨天还向记者表示:“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许多加工食品中,它不是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而是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以高温烹调或加热时,以副产物的形式自然形成的。科学界和医学界只是在最近十几年才注意到,自那时起,雀巢全球研发部门就立即开始关注丙烯酰胺摄入的潜在风险,并致力于开发新的生产方式以降低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雀巢建议消费者食用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和健康的膳食,以降低丙烯酰胺的摄入量。”雀巢还表示:正常饮用咖啡是安全的。

  >>亨氏

  中国市场产品均符合国标

  “首先,香蕉儿童手指饼干并没有进口到中国销售,中国市场的亨氏产品生产均符合国家的法规,可放心食用”,亨氏有关负责人陈小姐昨天表示,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限制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且英国市场的这款亨氏手指饼干丙烯酰胺也是微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美超市可口可乐标注不规范依云水保质期不同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2-04-26 【字号 】501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4日讯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北京通州法院了解到,2011年11月17日,王先生到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北京市通州区果园店购买了圣炎意美专柜的进口(七星)可口可乐250毫升13听、进口依云500毫升天然矿泉水9瓶,随后发现所购可口可乐没有标注储藏条件,依云矿泉水出现2个生产日期和2个保质期不一致。王先生认为北京物美超市通州区果园店售出的产品存在严重瑕疵,并要求其十倍赔偿。

  中国经济网获悉,王先生已经将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北京市通州区果园店告上法庭,本案定于2012年4月26日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18: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7:}其实不用考虑哪些,你只要知道,国人现在生病的有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1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19 07:05 , Processed in 0.0645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