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裁剪冰绡 于 2012-4-26 10:46 编辑
麻步与萧江合并已指日可待
裁剪冰绡
1950年以来,麻步名称由区公所驻地开始,由于行政区辖变化,“镇--乡--区—镇”不断变化称呼,直至1992年撤麻步区后,“麻步镇”一直沿用现在。麻步原是鳌江水运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埠”本作“步”,故名“鳌步”,后因盛产络麻,改称为“麻步”。
萧江,古名为“古院里”,宋兵部侍郎萧振“居濒江,自父微时,见过客与掌渡者争,多溺死。振造大舟,佣工以济,人感其德,相与名其江为萧家渡”。嗣又名其地为萧家渡,后因“家”“江”方言同音,渐演为萧江。萧江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好,是全国最大的塑编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塑料编织第一镇”。
萧江有一批塑编等产销一条龙的商业队伍,有一定人才、资金为本地发展服务。他们善于借助银行等外力做大做强自己产业,不乏能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每年保持一定财政收入。萧江一些企业能人敢赤膊上阵,敢闯敢冒险,有成功的也有落魄的,但外表依然很光鲜;萧江人都会说自己地方好,这与麻步人恰恰相反。萧江发展地域受限,如果不改变思想理念,不扬长避短,不与麻步联合,发展势头肯定削弱,那些“四大工业重镇”等美誉将会“折戟沉沙”。
改革开放之前,麻步(区)镇是平阳县工业、经贸、农业比较发达的重镇,为平阳县“五大工业城镇”之一。为何麻步现在如此落后?甚至落到所谓被萧江镇吞并的结局,这其中原因很多,现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麻步“地壳”薄、“池水”浅,出不了“蛟龙”。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名人少,尤其有名气的企业家更少,大多修道“半仙”,就要“飞天”。一些知名企业家搬到外地发展,能人、资金大量外流。为什么这些“宝贵财富”不被当地所用?这与企业家、能人自身素养、发展理念有关,也与当地政府决策、引导有很大联系。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90年代初,麻步树贤江湾104国道两边家家户户发编织丝、做编织袋生意,可谓门庭若市,每天客流量上万,而当时麻步政府无所作为,税务部门忙于税收,结果生意被萧江抢去了。还记得中央台“财经频道”关于“麻步花边市场”的专题报道,那时全国商贾云集,整个麻步新村一条街四条摊位摆满五彩缤纷的花边,可谓摩肩擦踵,热闹繁荣,可是当时麻步政府高层领导为自己升迁而赚足了政绩,丝毫没有危机感,不会规划整合等牵引市场,也不会为做大做强产业而操心,却忙派工商税务部门到处收税,结果鸡飞蛋破,没多久繁荣市场没了。其实,这不能全埋怨当时镇委镇府没有为麻步人民谋福祉的决策,很大因素是当时麻步多数商人文化不高、目光短浅,没有长远发展理念。麻步商人很有智慧,不喜欢吹嘘,很实在,办厂往往靠自己资金或民间融资,很少借贷;但思想保守、胆子小,小打小闹,不善于借外力做大做强自己实业,成大气候很少。麻步当地企业零散,规模不是很大,同时大量人才、资金外流,造成麻步发展缺后劲,财政收入锐减。
麻步人是勤劳、聪明的,有“敢为人先”精神。可是有些麻步人是很怪的,人住在麻步本地,赚麻步人钱,却说麻步坏话,“吃里扒外”的大有人在;有些麻步人缺自信,专说麻步如何如何不行,可是他们忘了自己从小是在麻步长大的。社会上正面舆论很淡薄,人们大多数盲目跟风,很少有自己主见。麻步人整体素养提升了,但思想还相对滞后,有些人种族思想较强,缺少识大体顾大局。历届政府领导调换频繁,执政期间求稳,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平平安安,没有发展新思路新规划;同时基层工作盘根错节,心有余力不足,或无思路,或遇挫折,或怕困难等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历届政府领导没有干出大政绩来。举个例子,如果你查看卫星地图,就会发现麻步老镇街道像蜘蛛网,没有一条像样的。县委副书记狄鸿鹄曾调侃说,走进麻步,好像走进乡村,又好像走进街道,又好像走进城镇。这就是麻步镇政府领导缺乏城镇发展规划,才造成如今难堪的状况,不知哪届镇委镇府领导要问责。
当前麻步与萧江合并之事似乎进展很不顺利。萧江人说,我才不想与麻步合并呢,萧江这么富有,麻步那么落后,摆出一副臭美来;麻步人说,萧江以前归属麻步,现在儿子嫌弃老子啦,没门,合并可以,镇名一定要用“麻步”。这就像两个孩子吵吵闹闹,你不退,我不让,现在大人也束手无策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萧江与麻步唇齿相依,情同手足,何必为此而失去发展机会呢?
麻步与萧江合并之事是大势所趋,是非常美好的蓝图,是一件造福麻步萧江子孙后代的大喜事。但由于城镇中心规划,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经贸等功能转移,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人目前的利益,遭到某些人反对阻挠。如果两镇镇委镇府及县人民政府出面协调,同时利用社区、村委等民间力量开展思想攻势,再加上当事人醒悟明智,都能顺利推进发展的。麻步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差,经济相对落后,除了地方财政收入不好外,更重要的是上级政府部门几乎很少扶持、投入,很少关心这个先天禀赋不好的“贫穷的孩子”,所以麻步镇经济落后,人们要客观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麻步发展后劲是有的,地方财政没有什么亏空,现在需要是招商引资,需要上级部门拨款投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这几年来,萧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多,城镇经济繁荣,企业税收增多,但地方财政亏空数额巨大。桃源并入萧江后,这几年也没什么发展,有点边缘化。麻步人怕步入桃源结局,也怕被边缘化,因此对合并之事并不是很情愿。
上级领导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解铃还需系铃人,应该对麻步人这种担心给予充分理解。出台平阳中部新城镇的发展规划,要细化不要纸上谈兵;出台麻步萧江两地功能互补的相关政策,定工作内容、定负责人、定落实时间,上下互动,整合民间力量;确实为发展着想的建议,要采纳并落实。两镇人民冲着共同目标而来的,什么事都可以谈成,切不可为局部利益而影响整体大局。两镇精英人物要力促合并之大事,平阳县政府部门领导及时协调,凝成合力,促进萧江麻步合并成功,为平阳中部新城崛起而努力。
麻步萧江合并后的中部新城镇不管取什么名,她只是一个城镇名称,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她是否具有文化内涵与经济效益,哪种称呼更合情合理的;更重要的是发展内核问题,如何发展,怎样两镇双赢,这才是两镇人民讨论核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