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37|回复: 19

温州10任书记任期平均只有3年——看谁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2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任书记任期平均只有3年——看谁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到今年九月份,温州地市合并已整整30年,有十位领导先后主政本地。时间跨度30年,平均任期只有3年,要看谁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此细述是不现实的,只能略点一二,楼主以过来人的直观叙述,试图概括性地把30年大致走势以厘清,就不没初衷了。198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

      此后的30年时间里,先后有袁芳烈、董朝才、刘锡荣、孔祥有、张友余、蒋巨峰、李强、王建满、邵占维、陈德荣等10人相继成为温州市委书记。尽管他们在担任市委领导职务时兼衔身份有所不同,但他们一度都是领导温州的“一把手”。

      温州在政治上极其敏感,高层和温州干部群众都在关注着历届市委的施政纲领及政绩……

      袁芳烈是那年夏天到温州的,地市合并组建用了三个月时间,那个时候是温州沿海走私最猖獗的时候,渔民走私到渔霸走私,公海上走私交易都以旧银圆交换物品,边检已到了防不胜防地步,在地、市政府扯皮的紧要关头,袁芳烈的到来颇象“钦差大臣”,强势主导,确立了市管县体制,在政治上“杀一儆百”,在东城区抓了渔霸走私团伙,牵涉干部的,逮关监判不手软,“乐清八大王”事件也是在那个时候。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袁芳烈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那个时候温州市委书记是以“第一书记”来称呼的。袁芳烈作为第一把手,最大的优点是审时度势,自己错误自己纠正,‘八大王’平反才成为可能,也有人说他坏话,计划生育对女同志“集中节扎”做过火,耳朵风还有点软。其实今天看来84年的放任商品经济发展是对的,而当时他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并因此而挂冠而去真有点遗憾。

        1985年11月董朝才到温州时,摆在他面前两条路:放任、收紧。这位长期在浙西农村搞调研的书记,采取的是先看再做的策略,他万万没想到在他上任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直接被新华社“内参”的事件:乐清抬会事件,当时他敏锐地感到,如果再打压个私经济,竭泽而渔,那么地方将“哀鸿遍野”,因此,给出路的政策陆续出台,发展民营经济的几个重要文件都诞生在1986年,并取得了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名号,那是个民营经济开始起飞的一年。那个时候,温州仍是“化外之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没有起波澜,当人们为私人合股的信用社、典当行的出现而惊呼时,以为“复古”来了,其实他在为民营经济打“强身针”,并在他手里勘定了机场选址。温州人最大的毛病是利用政策“擦边球”,金融宽松环境却被当做“糜烂来源”,贷款赌博成了一些人的职业,使整个社会风气急转直下,加上物价飞涨,到八十年代末,民营经济又到了一个徘徊期,董书记两边都不讨好,上面压力,社会呼声,再加上温州被撤消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名号,心力交瘁,在“形势、政策教育”声中,离开温州,到省体改办任职去了。

       刘锡荣是市长升任市委书记的,他是10位书记中任职最短的,只有1年半。在当时,温州市在省内的重要地位已下降,几乎同时从宁波调来一位任副市长陈文宪候任市长。在刘书记任内一件重要的事是温州通航“航空港”,使闭塞的东南一隅温州正式步入国内“中等城市”行列。他个人红色背景较浓,是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的遗腹子。在上任的当年就被选为省委常委,并在1991年6月接替陈法文,出任浙江省纪委书记。

       孔祥有莅温任职时,面临的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政治局面,那时他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如何看待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到底姓资还是姓社这些问题上作出回答。孔后来被采访时也坦言,他与当时的陈市长是有点“疙疙瘩瘩”。2年时间,特别是邓公南巡以后,形势变化之快使他这个大学校长出身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提到一个小插曲:后来他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陈文宪因经济问题被判刑入狱,他觉得当年这位搭档曾为温州做了一些实事,因此带了省司法厅长、劳改局长等一起到南湖监狱看望陈,鼓励他好好改造,同时建议监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考虑年龄、身体因素,予以照顾(后被安排照顾管理图书)。

      张友余是第一位温州走出去又回来的领导干部,“回锅”就任书记的确难呵,难在何处?国有经济成份下滑,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尚未改制,与陈文宪的矛盾显而易见的,陈的思路还是宁波一套,以“十三太保”领军的国有企业发展思路,与因地制宜的温州思路对弈。当时没钱造铁路温州段,分头筹集。陈召集当地大企业筹款,结果两手空空。而张吩咐杨指挥以房开的名义,筹到了2亿启动资金,显示了民营间接的融资能力,张还普遍利用行业协会作用把“二次创业”提上日程,而陈文宪的寅吃卯粮的作法是不可持续的,两大道完工还请央视男女主持人剪彩,花钱大手大脚,在还没有土地财政年代,陈的结局可想而知。随着铁路的建设温州在省内的地位又有上升,张被补选为省委常委。其间,珊溪水库顺利截流,金温铁路全线铺通。张于1998年1月就任浙江省人大副主任。

       蒋巨峰空降温州前是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理论水平很高,是他生涯中第一次主政一个地方,因此他的出镜率不高,四年不到的任职时间中,很少有人记得住他的名字。5月26日温州大桥通车,6月11日金温铁路通车,那是个人人都感到振奋的年份,“品牌温州”结出硕果,而温州的商品集贸市场总量达到了顶峰,通过几届博览会把温州的商品推向全国。那个时候人们几乎看不到他,到处露面的是那个钱市长,因而产生了“温州人民没有空”的豪迈壮语,埋头赚钱到了全神贯注的地步,钱市长“警察与妓女”(政策与机遇)大话犹言在耳。在报纸不报道的现实中,出现了国有职工因关停卖断工龄的局面,使地方政府背负几亿的债务,如不卖地几乎难以为继了。2002年3月蒋巨峰调任四川任常委副省长,他的离开,其名字反而被记住了,他是第一个离温升职内地的温州市委书记。

       李强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历史上仅有的温州自己人当书记。李是温州瑞安马屿人,2002年,他的到来给温州带来了份额外惊喜。在温州两年零七个月,李的施政蓝图——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百项千亿工程”,政府效能革命等等被人记住,在他的撮合下,温州破天荒的成立了报业集团,李书记非常平易近人,没官架子,笔者曾亲眼看到他在调研单位职工餐厅用工作餐。对待商人有度有节,与他在永康、省工商局任职有关,也同他知道温州的“社会撸”有关,在他任内还召开了“首届温州人大会”,成立了海外温州人联谊总会。李强回到省里,是因省委秘书长张曦调任新浙大党委书记。李上调是顶空缺,据说是习书记钦点的。

        2004年11月17日,杭州市委副书记兼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正式出任温州市委书记。温州正因为有许多蓝图要实施,而缺乏资金,王在萧山的最大抓手,是招商引资。但很快他知道地缘、人文原因,而且温州还是个民间资本输出地,招商引资效果有限,既而又发现温州的“三个难以为继”,想通过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提振温州经济。通过三年的土地财政政策,效应已显现,第一个提出“五个一民生工程”。看统计图表知道GDP在2007增幅达到了顶峰,但针对经济产业结构积重难返,而提出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他是第一个拒绝当地“同化”的市委书记,并实行“问计于民”的当地领导,提出了“第三次跨越”的思想解放设想,可惜温州没有人看懂,不然的话,今天就不会有“跑路”的事发生了,在他任职在市政建设上主要是“打卡口”,机场路改建与瓯海大道东段的通车。2008年初换届,王建满升任主管交通的副省长。

      与刘锡荣一样,邵占维是从市长升上市委书记的,与其他九任市委书记有太多的不一样,既不是政工干部出身,又不省城外派的干部,说是一位技术官僚比较贴切。2006年到温州,接替有“重工业市长”之称的刘奇,他在宁波常年从事管理港口事务,调任前是宁波(计划单列市)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就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很难说是平调,有那么一点点屈尊,可能习惯了宁波大投资、大动员做法,到温州这个“游兵散勇”的地方,“严重水土不服”,当他了解了温州财政状况后,公开表示了吃惊。2008年2月升任市委书记后,第一项有声有色的动员大会是塘河治理的大会,搞大港口建设的去整治这些小河,大材小用,勉为其难呵。特别是圣火传递那天午后那场爆炸声特别惊恐,若不是512国难其间,“鲍鱼效应”,他是肯定睡不好的。该年下半年又发生了“区委书记出国不归事件”,羿年3月“戴包包”、“安置门事件”够棘手了,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的“区委书记杀妾事件”等等,处理此类事件,比如安置门是有难度技巧的,可还是被化解了,对上、对当地官场都有个说法,这不是没水平,而是深得郑板桥“虚怀若谷”意境精髓,“不沾锅”的角色,从他升任省城市长仕途来看,绝非一般泛泛之辈。

       陈德荣到温州大家都看到了,从大家信心低潮时到温州,到今天一年五个月,新气象有目共睹,笔者不再一一例举,只提一件事:菜篮子应庄主被连根拔起,这个毒瘤被切除。陈副省长功德无量,换了古代,陈书记被称之为陈青天也不为过。现在,我们相信陈德荣副省长能带领温州人民,使温州变得更好。

      洋洋洒洒3500多个字,描述不了30年的温州人民的奋斗沧桑,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掠而过,留下的是浮想联翩的思索…………
001349n1773n4n2dn2vanu.png
本文转载自7038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举下平阳十大罪人!!!楼下的靠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好101路公交 于 2011-12-19 22:24 编辑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温州人民自己会有好办法,我们不用担心。温州缺的是合理的城市规划、优美的城市环境、井然的城市秩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2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x001 于 2011-12-19 22:37 编辑

当官的有通病,好大喜功。听说陈德荣书记被改名了:三个字变成俩字,少了当中的一个“德”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2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我P事啊!! 谁当还不是那么少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2: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6: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这一届好。他着重基础和规划建设,你看平阳鳌江去年今年多少地方在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0 16: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占维是个豆腐渣书记.旡德又旡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20 19:47 , Processed in 0.0746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