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痨儿”是句骂人的话,是对调皮捣蛋不听话孩子的专利用语。 “痨”——痨病,中医称结核病的医学术语,特别是肺结核称作肺痨。实际上结核病人体全身各器官都可得病,常见的脑有结核性脑膜炎,颈有淋巴结核,胸有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腹有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肾结核,妇科附件结核,还有骨关节结核,皮肤结核,甚至如眼脉络膜炎,生殖系副睾炎,肛门瘘都与结核沾上边,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通过吸入病人咳嗽喷嚏时飞沫或病人痰液干燥后随飞扬尘埃,感染肺部而得病。据研究结核杆菌在阴暗潮湿的情况下可生存10——20年,不过在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杀灭,在70﹪酒精30分钟,在2﹪煤酚皂(来苏儿)浸泡2小时,在直射阳光下数小时即可杀死。结核病感染率早年有个统计数字:年龄到5岁时约有30﹪受过感染,10岁时约65﹪,15岁时约有85﹪,20岁时达90﹪以上,可见其传染性和危害性是多么严重。不过并不是每个感染接触过结核菌的人都患病,其中要看生活环境,营养情况,特别是人体抵抗力强弱而定。小孩若厌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经常伤风感冒及一些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后抵抗力低下是容易得病。“童子痨儿”正确的名称应称作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如果抵抗力极差病症向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播散发展,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低热或高热,咳嗽盗汗急剧消瘦,耸着肩弓着背,俗称“痨干”(温州方言骂人的话),这是极凶险的病症。 近年来由于广大民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既通风干燥又阳光充足,个人卫生受普遍重视,全民体育活动由城镇向农村普及,饮食方面注重营养,儿童营养不良日趋少见,更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加大抵抗力度,新生儿常规接种对结核病有高效预防作用的卡介苗,因此儿童结核病已显著减少。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猫一样的熊,谁也舍不得骂他“童子痨儿”,于是这种骂声逐渐淡忘了。不过说来也怪,在市区,平阳一带有时大人被整天“神打架”又不失天真童趣的孩子搞得哭笑不得时,也会冒出一句“你这个童子痨儿”来,这里是当爱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