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35|回复: 40

少有的神片有可能被封杀,大家赶紧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19: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1-8-7 11:21 编辑


       红领巾是特殊体制下的一个社会团体的认知符号,没有了这种符号是被集团边缘化的开始,而该团体通过这种认知标志将成员体制化,短片解构了看似神圣的意识形态规则,对被操控的思想自由、行为自由进行了一次西西弗式的反抗。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将幼年和成年人间隔模糊化定义为童年的消逝,我以为当幼小的孩子不再是统一对付家长和学校的团体,他们靠上一代遗留下的权利和利益分化于校园生活,这才是一个童年真正的消逝。这部电影把社会现状浓缩投射于最为纯洁的小学,其间那些瞠目结舌的孩子最先成了社会的祭品,惋惜。
     世界观被推翻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但所幸推翻得早,至今还没推翻的人也倒是比比皆是。 片中的种种情节一般人都可以引起共鸣,甚至看到大队长的时候还会想这不就是我遇到过的那个谁。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部短片在含沙射影什么,一个学校恰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红领巾是某种社会团体的一个象征符号,在某种体制下,你失去了这个符号就开始沦落到集团边缘化。
     老师曾经教导孩子们,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张小明的爷爷张援朝在战场上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被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是光荣的象征,是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标志,是无上的荣耀。少先队员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建设者,而失去了红领巾,少先队员则寸步难行。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安分守己,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熏陶;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组织上的考验”。在体制中穿梭,在火海中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不合格的评价:“小学不正常,长大就流氓”。早读课偷看龙珠的张小明却因为大队长的举报而失去了珍贵的红领巾。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帮助人还要让人受到惊吓;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给老人提东西都要被质疑;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几乎要被社会所不容,被人们所抛弃。小明试图通过其他手段找回自己的位置。“小朋友,红领巾这么神圣的东西是可以讲价的嘛?”不错,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无上的荣耀,是光荣的象征。市场上的红领巾和学校的一样,都是开着光的。你不配!走投无路的张小明在校园小混混的逼迫下爬上了旗杆。戏剧般的变化再次发生了。“张小明同学因为担心风太大,国旗掉下来会摔坏,所以勇敢的爬上旗杆,保护国旗,结果不慎摔下。” “笑,还笑,看我告诉你爸爸你还笑得出来么?” “这是教育局的张局长。” 360度大转弯。 张小明成了英雄,成了楷模,因此也重新被戴上了红领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是因为“护旗”的壮举,还是因为“教育局长”的权势所在? 当符号的指代性渐渐被权力体制所遮蔽混淆,我们该怎么去定义认知?神圣的意识形态规则,对被操控的思想自由、行为自由进行着一次次西西弗式的反抗。所有权力,这是你的一切;所有权力,这是你的未来。这就是“红领巾”,这群“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所谓的“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9: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有的神片,讽刺意味太无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0:}这是我们的国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里皆过客 发表于 2011-8-6 20:24
这是我们的国情。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领到红领巾,听说红领巾是用鲜血染成的,我鼻子凑近去用力闻它,发现一点儿血腥味儿都没有,我害怕自己领到的是残次品会被同学笑话,于是为了让红领巾的意义变得更真实,我用刀子把手腕割了一刀,将自己的血实实在在地染到自己的红领巾上,大家发现了我红领巾上泛着一股妖异的血光和满是杀伐之气,目光变得相当地敬畏。看着同学们敬佩的目光,我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到主演是曾庆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有的神片,讽刺意味太无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1: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中国小学教育的真实写照啊。 太深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8-27 06:43 , Processed in 0.0658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