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6|回复: 6

浙东大峡谷攻略,不知有谁愿意国庆出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6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一下,可以的话也许会召集一下
浙东大峡谷 -前童古镇――走马塘古镇景点行程介绍

浙江境内有两条著名的峡谷,一条是浙西大峡谷,位于临安,相信很多人都去过。一条是沉睡了上万年的大峡谷,就是最近撩开神秘的面纱的,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北麓,百溪中段的“浙东大峡谷”。全长20公里的峡谷(目前开发了3.5公里)九曲十八湾,垂直落差达900多米。除了大松溪峡谷,还有罕见的1万多亩原始次森林,这里还有一级的空气,有水质极佳的南溪温泉。峡谷谷底溪旁怪石堆砌,最大的卵石达百余立方米,重千余吨。其中黄板滩、翡翠潭、七色潭、月亮谷是大峡谷里最引人入胜的所在。 如果有兴趣就与我们一起去探寻这神秘的峡谷,走进自然的怀抱。
附录景点资料
前童古镇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和台束革命根据地。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的啊夫第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
        全镇共有人口近万,九成姓童。前童明清古建筑众多,儒学文化深厚,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原始风貌,有着极大的旅游和考察研究价值。
去前童旅游,可从宁波直接前往,也可与宁波鄞县的另一处千年古村“走马塘”一起旅游,如果从走马塘前往前童,可参照本站“走马塘旅游攻略”线路行走。
到前童下车后,需向东走300多米,由一条小巷右拐,就是前童古镇了。前童古镇的著名建筑有“大夫第”、“职思其居”、“群峰簪笏”、“明经堂”、“小桥流水宅”、“童家祠堂”、“欣所居”等,其中“小桥流水宅”和“群峰簪笏”是最具特色之处。
    前童旅游一般需要3小时,摄影爱好者和学者大概需要4小时左右。前童一般不需门票,只是民俗馆需门票5元。
    前童的饭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建议在宁海吃饭休息。如果肚子饿,可在当地买一种大煎饼,里面是海苔和虾米,很好吃,锅盖那么大一块只需1元钱。

走马塘在茅山镇,但终点却不叫茅山,叫胡家坟。从胡家坟到走马塘,只需几分钟。
    走马塘离高速公路不远,村口有一个大牌坊,上有“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字样。
“双峰森林公园野营指南”
一、 野营地概况
双峰森林公园野营地地理置优越,水源充沛、风景秀丽。占地2500㎡,建有大面积耐践踏型草地,设有服务中心、宿营区、烧烤区与活动区,另建有傣式竹楼,可同时容纳150人宿营、烧烤。
二、服务中心
1、宿营用具、烧烤器皿出租
2、各类副食、饮料、生活必需品
3、鲜活食物(土鸡、土鸭、肉鸽、溪鱼)、野味(野猪肉)及各类烧烤食品
4、当地小吃(各色竹筒饭、千张包子、馄囤、宁海土鸡)
三、娱乐项目
农家乐、垂钓、自制小吃(竹筒饭、叫花鸡)、棋牌
四、安全保障
配有专职人员轮流值班、医疗救护、森林防火


景区在华东的地理位置图

景区粗略示意图


天河景区总揽图


天河景区总体规划图
  
浙东(大松溪)峡谷景区游览图

双峰森林公园游览图

千年古镇走马塘概况
浙东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里有着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古村——走马塘。千年古村走马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
    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今天存放在宁波天一阁的陈氏家谱,清楚详细地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千年变迁。
    虽然在走马塘的古代建筑不是成片的,但是古村和散落其间的古代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令到每个到过这里的人们深为叹服。村中明代建筑目前保留下来的尚有8处,清代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另外三幢民国时期具有西洋痕迹的建筑也极为典型。石雕花窗的雕刻艺术令人惊叹。(右图:千年石锁)              窗上所饰各式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文字类有“福”、“乾”等,寓意丰富深刻。 走马塘的独特生存空间和文化氛围,使陈氏一族以耕读起家,求学为志,德行文学,斑斑可考。据不完全统计,该村从950年至1946年的近千年中,共出进士76人,官吏152人(其中4名尚书),国学生、庠生、廪生111人,号称“中国进士第一村”。一部煌煌宋史,走马塘陈氏就有两人被记载流芳,这就是四世陈禾和十世陈埙。其中陈禾以敢于向皇帝直谏著称,因此还被罢官返乡。
    目前,浙江大学已经将这里列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基地。
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环抱,有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于河上,联系各水系。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参差、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务系统,能使村民最大程度地抵御旱涝和火魔的侵袭。

走马塘旅游攻略
    千年古村——走马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去走马塘旅游,可从宁波出发。
    在宁波火车站坐10路公交车到兴宁桥下车(坐二站,票价1元/人)。下车后往回走(200米),在兴宁桥桥洞下坐开往茅山方向的中巴车,一直坐到胡家坟下车(约25分钟车程,票价 3.5元/人)。到胡家坟再坐机动三轮车( 可乘2 3人,5元/车),约 5分钟即到走马塘。
    走马塘主要建筑有“中新屋”、“荷池”、“兄弟学士陈松龄故居”、“赡衮堂”、“新祠堂”、“水龙会”等,不收门票,但象“赡衮堂”和“新祠堂”平时是上锁的,需要村里人陪着才能进去。其中“赡衮堂”中的祖像是走马塘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不可不看。
   走马塘只有一家饭店,就是李成琪的“进士饭店”,虽条件简陋,但价格公道,老板李成琪很热心,可商量请他做导游。
    如果顺道还要去宁海的前童古镇,可在走马塘村口乘三轮车去临近奉化的西坞,同样一辆车可坐2—3人,一辆车8元,时间10分钟。到西坞再坐过路班车到奉化县城,票价2元/人,时间20分钟。从奉化到宁海有两种走法,一是在奉化汽车站坐班车到宁海。另一种是在奉化汽车南站的省道边搭乘宁波到宁海的班车。都是票价10元/人,行程45分钟。
    特别提醒:
    1、奉化到宁海的班车下午5:30之后就没有了,如果时间较晚,从走马塘—西坞—奉化去宁海,请西坞到奉化班车的司机在进城前在奉化南站停车,下车在路边等过路车。如果已经乘到了奉化汽车站,可在站前坐三轮车去南站,票价每辆车3元,可坐3人,时间5分钟。
    2、走马塘景点较分散,游玩时要耐心探访,最好请当地人做导游,或者参照本站导游图。游完整个走马塘大概需要2个小时,如果是摄影爱好者,大概要3个小时。
    3、走马塘当地人比较淳朴,一般不还价,也不宰客。本站攻略的价格都是最低价。
走马塘村落图

        [1] 团桥        [2] 庆丰桥        [3] 远志亭        [4] 新祠堂        [5] 泉公堂        [6] 君子河
        [7] 陈禾塑像        [8] 进士桥        [9] 赡衮堂        [10] 慈荫堂        [11] 蟹肚脐        [12] 擂鼓墙门
        [13] 老街        [14] 水龙会        [15] 百年医馆        [16]陈松龄故居        [17] 老祠堂        [18] 中新屋
        [19] 民俗馆        [20] 荷池        [21] 戏台        [22] 摸奶弄        [23] 进士堂        [24] 私塾
        [25] 听雨亭        [26]陈露芗故居        [27] 进士饭店                       

走马塘游记
    闲来踽踽而行于山水,寻访中国古村落的踪迹。每次面对飞檐高墙下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常常陷入思维的长考:是什么维系了一个部族、一个村落千百年来的长相厮守?是什么使一种生活方式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而不褪色?
    浙东古村走马塘之行,使我有机会离问题的答案更近了一步。
    走马塘位于宁波鄞县茅山镇,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自北宋起,这个小小的村落竟然走出了76位进士,人称“中国进士第一村”。遥远而神秘的古村,引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
    我们凌晨二点出发,经过9个小时的列车颠簸,到宁波后再一路换乘班车、中巴、小三轮,前往走马塘村。仲夏时节的浙东乡野,远山叠嶂,田畦青青,路边小溪池塘中鹭鸟盘桓嬉戏,坐在脚盆中的采莲人哼着越剧小调顺水漂流,古老的民居、村巷不时在眼前闪过.....
    当一座高大牌坊的影子在我们头上掠过时,我们知道走马塘到了。
    扑面而来的竟是那种温暖而熟悉的气息,粉墙黛瓦、飞檐高耸、渠涧纵横、马头墙如桅似帆,旧时豪宅大院的屋檐下,成群结队的燕雀飞来飞去。虽然古村没有成片的古建筑群,但是那些同时具有文化和建筑造诣高度的老宅表明,这分明不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所能承载的。一切景物都在以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绵长的文化隧道,我们眼前脚下的一草一木都不容得我们小觑。
    沿着古村的石板路探寻,檐牙高挑的明代建筑随处可见,而清代老宅更是比比皆是。 村口“进士饭店”的老板李成琪主动为我们做导游,带着我们推开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古村的建筑大多高大、深长、宽阔,相互贯通联系。外面看各成一个院落,走进去处处融会贯通。“中新屋”如斯,“兄弟学士陈松涛故居”亦如斯。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宅院过于宽大疏于打理,庭院深深,野草丛生,无名的野花在墙缝瓦隙间迎风摇曳。
    据李成琪介绍,走马塘村现有人口1500余人,绝大多数陈姓。最早上溯到北宋端拱年间,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今天存放在宁波天一阁的陈氏家谱,清楚详细地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千年变迁。
      古村建筑以飞檐和石窗最富特色。高翘的飞檐带来了凉风,而精美的石雕花窗不仅也有透气通风的作用,而且有木窗所没有的防火防盗的功效。更为重要的是,以八仙、和“福”、“乾”字样为图案的各式石窗,给古老的宅院增添了几多灵气、几多情趣。古村最精妙的石窗在新祠堂后面的一条小巷中,古建筑学文献中将其命名为“浙南石窗”。石窗雕刻细致,并且可以开启自如,和木窗并无两样。
    李成琪为人爽快,和我们一起在村中走得熟稔了,大家问他为何不姓陈而姓李,他笑答母亲姓陈,世居走马塘,自己也算是陈氏后裔。李成琪说,现在村里最有价值的“赡衮堂”里的珍贵文物——祖像,就是他父亲和村民一起保护下来的。“赡衮堂”位于古村的西北部,是走马塘供奉历代祖宗画像的地方。
     “赡衮”意为纪念祖先,陈氏四世文介公陈禾在金銮殿上拉住宋徽宗的龙袍直言极谏,其忠君报国的大无畏精神垂训后代。陈禾之后的高祖创建此“赡衮堂”,旨在纪念弘扬陈氏先贤功德。“赡衮堂”在嘉庆二年遇火焚毁坏,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从十三世观孙公重建。“赡衮堂”现保存有二十五代后的先贤画像和整套家谱,堂中有嘉庆二十二年立的石碑,地上铺的是明代的荷花石板。
    午后的阳光从狭小的天井照进来,落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石板上,我们的身影细长而纤弱,像随风卷起的尘埃。走进幽暗的“赡衮堂”,仿佛走进了走马塘古村的灵魂,那一幅幅工笔画像细致而精美,传神而古朴。从画像眼神中传递出来的,是难以明说的意味,包含着全部陈氏家族的文化积淀,在这样的目光下长大的陈氏后裔,注定要背负许多他人所没有的文化传承的。
    李成琪告诉我们,“赡衮堂”和里面的祖像能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而完好保存下来,他父亲和乡民冒了极大的风险。当初也没有保护珍贵文物这样明确的动机,只是觉得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在自己手中毁了。
     李成琪说,当时村中所有人在保护“赡衮堂”这件事上,意见是十分一致的,因为大家都是陈氏子孙。
    离开“赡衮堂”,李成琪又带我们去看了新祠堂,这是全村人自发集资建造的。新祠堂非常大,里面供奉了所有求学有成的先贤的牌位。在新祠堂的走马塘村落图上,我们发现走马塘还有一个祠堂,叫老祠堂。我们惊讶于古村乡民对先贤的执着,不知这种顽强的信念是薪火相传,还是与生俱来。
    从新祠堂出来时,天上下起了零星小雨,而树下写字做作业的学童神情依然专注。作为耕读起家、求学为志陈氏家族文化的继承者,不知他们能否创造和先贤一样的功绩。我认为,我已经十分接近多日来困惑自己的那个长考的答案。
     独特而充满先民智慧的水系,是走马塘傲视现代文明另一个充足的理由。古村水绕渠回,四条河流环抱村落,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参差、形态各异的水池掘于村中,池中植荷,上有石板町步桥,正是荷花盛开季节,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水面倒映老宅飞椽亦真亦幻,水中游鱼悠然自得。大雨将至,调皮的锦鲤不时跳出水面,有时就落在宽大的荷叶上,待人去捉时,又迅速滑入水中。
    水系不仅串起了全村所有的宅院,并且能蓄能排、能防洪能灌溉、还可以防火,功能俱全,设计非常合理科学,虽外形简单,实是陈氏造福后人的一大杰作,功效卓著。
    据典籍记载,以前古村有一水塘,名曰“先生塘”,此地最早就以“先生塘”为名。现在“先生塘”已经不见了,最引人关注的是水系的中枢——蟹肚脐。蟹肚脐不大,因形如螃蟹的肚脐得名。池水碧绿,旁有千年古树,上覆青苔,虬枝怒张,郁郁苍苍。在池边一家理发店前,有两块斑驳的石锁,据说是北宋陈氏迁来此地之前就有了。巨大的石锁随意歇息在池边,一个赤膊的男人正蹲在上面喝粥。不知道他脚下石锁的下面,尘封的是哪一个朝代的泥土。
     古村的西头,是古时乡民走向外面世界的起点——船埠头,一块块镂空的拴船石上刻满时间的印记。从这里悬帆启航,可直达杭甬运河,在运河的更远处,是中原乃至整个大千世界。据《四明走马塘陈氏行五房谱》记载,自公元988年起,从走马塘走出了4位尚书、76位进士、111名国学生、庠生、廪生。当年,这些寒窗学子应该就是在这里出发,背负着前辈们沉甸甸的精神丰碑,满怀报国的希冀,去实现他们的抱负的。那一块块拴船石,不知告别过多少离家远去的青年,承载了多少学子的嗟叹。
    船埠头所在的那条河,叫君子河。君子河和拴船石不仅送走一批又一批走马塘陈氏学子,也迎来荣归故里的陈氏骄子。
    得取功名的学子也许要在仕途打拼数十年,成就一番事业,衣锦荣归,那背负了一生的精神丰碑才会放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成为了陈氏精神丰碑的一部分,传承给了下一代陈氏学子。于是他们更加崇敬血管中流动的陈氏血脉,于是无论官位高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到了故乡都要步行进村。于是“先生塘”也顺水推舟改作了“走马塘”。
    大巧若拙、大匠无名,走马塘的涓涓流水应该和世代因袭的耕读文化有着一样重要的地位。先贤有名,供奉在新老祠堂和“赡衮堂”,而创造走马塘的水系,也许要用尽几代无数走马塘先民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无名亦无画像,一切都只在默默流淌、滋养了陈氏家族千百年的流水中。
    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文化是社会或者一个部族不断延续的血脉,不忘记昨天,明天才会有理由生存得更好。以我们的心智,对于那个长考的答案,也许就只能领悟到如斯吧。
发表于 2005-8-26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可以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线路很好,但是不适合大部队人员休闲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去源头溯溪,时间安排9月为好,溪水很凉.


[此帖子已被 齿轮 在 2005-8-26 22:4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齿轮 发表:
建议去源头溯溪,时间安排9月为好,溪水很凉.


支持!国庆去那里没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7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玻璃心 发表: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7-6 07:40 , Processed in 0.0686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