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看到有了水的九寨美得让人失语,却无法想像没有水的九寨会是什么样子。九寨的水,美在颜色。看完一个个海子后,我真不知道她的底色是什么样子的了。在观光车上看水是蓝色的,下车来,抬头看太阳投射到海子上,人稍微变换一下视觉角度,蓝色立即分解成了不同的蔚蓝、绿蓝、靛蓝、深蓝、孔雀蓝、蓝晶石蓝种种,几种蓝的中间过渡色更是无法形容。海子旁边的绿的树,红的树以及青山投入海子中,倒影又变了海子的颜色,加了几抹青,几道绿和几点红。走几步,看到水的颜色变黄了,原来是一整株枯树倒在水中,褪掉皮后的黄色树干映得周边的水变成黄色了。再往前行,黄色的水里怎么多了一座白色的“山”?抬头举目,原来山上一朵白云,此时正呈现一个“山”字形,映入水中,便有了一座白色的“山”。白云正在天空悠闲地放牧着心情,自由地卷舒着逸趣,为这水也平添了几分悠闲,几分逸趣,忽然想起朋友曾推荐给我的一个《云水》民乐专辑,那悠扬的丝竹在心头一起,正应了此时的景色,是“云自无心水自闲”,还是“水流不心竞,云在意俱迟”,使身处其中的我无法仔细一一分辨。 九寨的水,美在声音。九寨里天籁清音,估计除了偶尔的鸟鸣,就是这水声了。水流小时,潺潺溪水,“闻水声,如鸣佩环”,让人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水流大时,涛声不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让人想起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落差一大,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声音更是“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让人想起白玉蟾的《三叠泉》,所谓“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绝非虚语。水汇入海子,变得寂静无声。此时,站在海子之畔,更让人想起了老子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的,当思想的代言人——声音变的没有时,思想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至美的,永远是无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