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1

消除精神病4难道他们不是我们人的同类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2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除媒体“精神病歧视”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提高精神卫生报道的质量,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澳大利亚政府组织该国报纸、广播、电视协会和国家精神卫生促进干预工作协会等专业机构,制定了《自杀和精神疾病报道手册》(SuicideandMentalIllnessintheMedia)。该手册针对精神报道的各个环节,向各相关利益方如媒体、医疗机构等精神疾病患者等提出了详细的建议。美国也有类似的报道指南。结合我国精神卫生报道的现状,本文就提高报道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专业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媒体的互动,提供准确和通俗的精神卫生知识
  1.为媒体提供专业支持
  媒体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够,是造成媒体精神病歧视的最大因素。而专业卫生机构是记者获得相关正确知识最直接和最经常的途径。因此,加强专业卫生机构和卫生记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消除对精神疾病和患者歧视的重要内容。
  专业卫生机构要鼓励专家接受媒体采访,为记者提供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观点支持。在突发群体性心理健康事件时,主动借用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公众解疑释惑。比如汶川大地震时,一些心理专家主动向媒体提出有关心理问题的报道意见就是良好的范例。专家还可以通过写专栏、担任相关影视节目嘉宾等方式,直接面对受众。
  为了避免因不了解媒体运作方式而误导记者和受众,建议专业卫生机构设立新闻联络人制度。新闻联络人应该具有精神卫生知识,并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以帮助记者在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和资源。同时,还可制定针对媒体的报道指南,如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各领域的专家名单等。专业卫生机构还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介绍精神卫生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
  2.善用媒体消除公众歧视
  专业卫生机构应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制定相关的精神健康促进策略,向大众传播正确的知识和观念。比如抓住“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加强宣传。
  二、媒体报道精神卫生问题时要注意准确、平衡和善意
  1.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语言
  不要使用诸如“歇斯底里”、“疯子”等词语描写精神病患者。
  精神疾病有很多症状及不同的程度,不要以“精神病”一以概之。
  大多数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避免使用“一辈子完了”等词来形容精神疾病的危害。
  避免想当然地将精神病人与暴力、低能联系起来。
  注意保护精神病患者的隐私。
  2.多一些对精神病患者战胜疾病的正面报道
  媒体应该将视角从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转移到他们的生存处境上,更多地反映精神病患者的心声。正面报道,特别是名人案例,能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关于战胜抑郁症的现身说法,就对公众了解这一疾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报道精神疾病问题时,应尽量向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报道中,提供专业医疗机构的热线电话、相关知识网站等。
  三、加强媒体自律和相关新闻伦理的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为消除对精神疾患的歧视,通过一些独立观察机构和网站发布媒体报道监测报告,以监督和纠正媒体报道中的不良行为。在我国对媒体的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的现状下,建议通过加强媒体内部报道规则自律、宣传管理部门阅评监督,及在大学新闻专业伦理教育中增加相关内容等方式实现。-
  (本文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和人民日报上海分社记者。课题组成员包括缪菊明、何燕玲、汪向东、徐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社区动态|免责声明|隐私条款|联系我们|手机版|平阳第一社区 平阳网 ( 浙ICP备18042709号-3 )

浙公网安备 33032602100245号

GMT+8, 2025-9-7 23:05 , Processed in 0.0578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