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生的社会地位高吗》——有意思吗? 医生的社会地位高吗?平阳医院医生的地位高吗?打工仔的社会地位高吗?中央领导的社会地位高吗?——提这样的问题有意思吗? “医改”是“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谈到如何调动600多万医务人员积极性时认为,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医学科学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不仅在人格上,也在收入上。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把医生和教师放到一样的位置上去对待。如果是那样的话,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 医生和教师确实有可比性:一个救死扶伤,被誉为“白衣天使”;一个诲人不倦,被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育人,一个救人,都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应该说,全社会对医生和教师的尊重是天然的。 但“可比”不是攀比。说医生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不符合事实。在当初的历史背景下,提高教师地位,号召全社会尊师重教,是将教师作为提高知识分子地位的一个代表和象征,并非仅仅提高教师地位。有一定年纪的人们应该还记得,当年一部《人到中年》,曾使多少知识分子潸然泪下?为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提供了艺术注脚。而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医生。应该说,此后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是普遍的,之后“脑体倒挂”的扭转也是根本的,医生不但没有被落下,而且和教师一样,是提高知识分子地位的主角和象征。同时,多年来,国家每年的医疗卫生公共投入,都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况且,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尊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任何阶层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任何阳光下的职业,都应该因其对社会的付出而得到尊重。任何人、任何职业,都没有在普遍平等的尊重之外,要求额外关照的资格。要说收入,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在乡镇,医生既非底层,亦非弱势。如果仅仅因为收入,就使得一个行业整体成了一个问题,那么农民工收入几乎最低,还要承受欠薪的困扰,而他们偏偏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其实,医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患者的生命健康系于其身,谁能不尊重,谁敢不尊重?所以,在医患关系上,在赢得社会评价上,医生和整个医疗机构,因其特殊性,而掌握着完全的主动性。如果说,在今天,医生和医学科学需要呼吁患者和全社会的尊重;如果说,在今天,医生和医学科学缺乏患者和全社会的尊重——那么,原因只能问自己。平阳医院的医生做得怎么样?自有公论。有没有受到尊重,更应该是他们问自己。(部分转载,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