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nlin 于 2010-7-24 10:58 编辑
昨晚腾蛟到水头的班车明明还是2.5元,今早坐突然发现要多收五毛,涨价的理由何在?在无事前告知情况下, 有些老百姓就依然带着2.5时代心,奔入3元时代。 为什么叫乡交车?也是承担着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职能的交通工具之一,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都是服务广大农村老百姓的交通工具。因为乡交车承担的是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民生功能,也是一个为民政府应当对公民承担的社会责任,乡交公司不是政府或某一团体的赚钱机器,而应该是全心全意服务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村人民的工具,农村也应该享受城市一样的公民出行权,共和国的蓝天不应该把八亿农民排除在外。要知道不是什么钱都能赚的,不是市场化之后什么都要企业化运作的。我们可爱的公仆们想想邓公对市场经济的定性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里的特色不是特殊、特权,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出色特别优越。即便是在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人家也是一样不落下的啊,似乎没别存在公交是城市特权,乡交是农村的专利。咱们可是纳税人啊,该缴的税,该缴的费可是一文钱也没有让政府少,当然我们也没有和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格。可是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这些钱至少也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该用在关心广大最底层人民的身上吧。看看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连续乘坐公交车还是“乡交车”达到一定次数,还有高额的额外补贴呢。而在社会主义的我们呢?八亿最朴素的农民何时能享受呢? “乡交”难道是既得利益者的天堂, 在车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情况,售票员对那些认识或者监管的人员免票.最后还是得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吆喝一声。乡交所服务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而且是广大的农民,所承担的在盈利和公益的两相权衡之下,是否将天平倾向公益更符合其服务的宗旨?经常乘坐“乡交车”的社会公众不用我讲大家也应当知道是谁了吧。最基层的中低收入群体,准确的是低收入群体或者是弱势群体,这一群体正是政府应当关心扶持的对象啊。我们可爱的公仆们,每当你们浩浩荡荡的坐着人民给你们配的高级座驾奔赴大大小小的会场或是豪华办公楼时,你们可曾看到乡交车里挤得像沙丁鱼一样的你们的子民们。在烈日炎炎下,你们坐在冷得起鸡皮疙瘩的坐驾里,你们可曾想到还有数以亿计的底层人民正汗流浃背的在平板乡交车里挥汗如雨。当夏日平板车里挂扇子或加冰桶被我们的党的喉舌(简称媒体)大篇小幅,连篇累牍颂为佳话,传为美谈时,我只能在心底里倒吸冷气。咱们公仆坐在宽畅舒适的办公室里怎么就能心安理得呢?可能有公仆或某利益团体会说,咱们就涨个块5毛的,不要小题大作哦,可是我可看清楚了如果即使平均涨0.5元,则每人每天的出行成本增加1元,一年就是增加365元,两镇百姓就是增加54750000元。城乡一体建设需要一切涨价的理由要从广大老百姓利益从发点。 条例第35条规定:“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起草单位也可以举行听证会。”连最起码的听证会也是没开, 突然而涨,堪称奇迹!请给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一个理由吧? |